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教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5-06-09 11:21:06 銀鳳 六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9篇)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1

  一、學習目標

 。ㄒ唬⿲W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68~69頁的例1、2!俺閷显怼笔且活愝^為抽象和艱澀的數學問題,對全體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為此,教材選擇了一些常見的、熟悉的事物作為學習內容,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

 。ǘ┖诵哪芰

  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發(fā)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

 。ㄈ⿲W習目標

  1.理解“鴿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運用“鴿巢原理”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或解釋相關的現象。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說理等數學活動,經歷鴿巢原理的形成活動,初步形成模型思想,發(fā)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

 。ㄋ模⿲W習重點

  了解簡單的鴿巢問題,理解“總有”和“至少”的含義。

 。ㄎ澹⿲W習難點

  運用“鴿巢原理”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或解釋相關的現象。

 。┡涮踪Y源

  實施資源:《鴿巢原理》名師教學課件

  二、學習設計

 。ㄒ唬┱n堂設計

  1.談話導入

  師:我這里有一副撲克牌,去掉了兩張王牌,還剩52張,我請一位同學任意抽5張,不要讓我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但是老師卻知道,其中至少有兩張牌是同種花色的,再找一個學生再次證明。

  師:看來我兩次都猜對了。謝謝你們。老師為什么能料事如神呢?到底有什么秘訣呢?學習完這節(jié)課以后大家就知道了。

  2.問題探究

 。1)呈現問題,引出探究

  出示例1:小明說“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放進2支鉛筆”,他說得對嗎?請說明理由。

  師:“總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由發(fā)言。

  預設:一定有

  不少于兩只,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

  就是不能少于2支。

  (2)體驗探究,建立模型

  師:好的,看來大家已經理解題目的意思了。那么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里,可以怎樣放?有幾種不同的擺法?(我們用小棒和紙杯分別表示鉛筆和筆筒)請大家擺擺看,看有什么發(fā)現?

  小組活動:學生思考,擺放。

 、倜杜e法

  師:大部分同學都擺完了,誰能說說你們是怎么擺的。能不能邊擺邊給大家說。

  預設1:可以在第一個筆筒里放4支鉛筆,其它兩個空著。

  師:這種放法可以記作:(4,0,0),這4支鉛筆一定要放在第一個筆筒里嗎?

 。ú灰欢ǎ部赡芊旁谄渌P筒里。)

  師:對,也可以記作(0,4,0)或者(0,0,4),但是,不管放在哪個筆筒里,總有一個筆筒里放進4支鉛筆。還可以怎么放?

  預設2:第一個筆筒里放3支鉛筆,第二個筆筒里放1支,第三個筆筒空著。

  師:這種放法可以記作(3,1,0)

  師:這3支鉛筆一定要放在第一個筆筒里嗎?

  (不一定)

  師:但是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筆筒里放進3支鉛筆。

  預設3:還可以在第一個筆筒里放2支,第二個筆筒里也放2支,第三個筆筒空著,記作(2,2,0)。

  師:這2支鉛筆一定要放在第一個和第二個筆筒里嗎?還可以怎么記?

  預設:也可能放在第三個筆筒里,可以記作(2,0,2)、(0,2,2)。

  預設4:還可以(2,1,1)

  或者(1,1,2)、(1,2,1)

  師:還有其它的放法嗎?

  (沒有了)

  師:在這幾種不同的放法中,裝得最多的那個筆筒里要么裝有4支鉛筆,要么裝有3支,要么裝有2支,還有裝得更少的情況嗎?(沒有)

  師:這幾種放法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可以怎樣說?

  (裝得最多的筆筒里至少裝2支。)

  師:裝得最多的那個筆筒一定是第一個筆筒嗎?

 。ú灰欢,哪個筆筒都有可能。)

  【設計意圖:在理解題目要求的基礎上,通過操作活動,用畫圖和數的分解來表示上述問題的結果,更直觀。再通過對“總有”“至少”的意思的單獨說明,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鉛筆盒里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

 、诩僭O法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在所有放法中放得最多的筆筒里至少放進了幾支鉛筆。怎樣能使這個放得最多的筆筒里盡可能的少放?

  預設:先把鉛筆平均放,然后剩下的再放進其中一個筆筒里。

  師:“平均放”是什么意思?

  預設:先在每個筆筒里放一支鉛筆,還剩一支鉛筆,再隨便放進一個筆筒里。

  師:為什么要先平均分?

  學生自由發(fā)言。

  引導小結:因為這樣分,只分一次就能確定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有幾支筆了。

  師:好!先平均分,每個筆筒中放1支,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個筆筒里,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2支鉛筆。

  師:這種思考方法其實是從最不利的情況來考慮,先平均分,每個筆筒里都放一支,就可以使放得較多的這個筆筒里的鉛筆盡可能的少。這樣,就能很快得出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放進2支鉛筆。我們可以用算式把這種想法表示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比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將解題經驗上升為理論水平,進一步強化方法、理清思路!

  (3)提升思維,建立模型

 、偌由罡形

  師:如果把5支筆放進4個筆筒里呢?大家討論討論。

  預設:5支鉛筆放在4個筆筒里,先平均分,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2支鉛筆。

  師:把7支筆放進6個筆筒里呢?還用擺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把10支筆放進9個筆筒里呢?把100支筆放進99個筆筒里呢?

  師:你發(fā)現了什么?

  預設:我發(fā)現鉛筆的支數比筆筒數多1,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2支鉛筆。

  師:你的發(fā)現和他一樣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你們太了不起了!

  師:難道這個規(guī)律只有在鉛筆的支數比筆筒數多1的情況下才成立嗎?你認為還有什么情況?

  練一練:

  師:我們來看這道題“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2只鴿子,為什么?”

  師:說說你的想法。

  師:由此看來,只要分的物體比抽屜的數量多,就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2個物體。這就是最簡單的鴿巢原理!景鍟n題】

  介紹狄利克雷:

  師:鴿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應用于解決問題的,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從這么平凡的事情中發(fā)現的規(guī)律,就把這個規(guī)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利克雷原理,也叫抽屜原理。

 、诮⒛P

  出示例2:一位同學學完了“鴿巢原理”后說: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3本書。他說得對嗎?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后匯報: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我們的想法呢?生答,板書如下。

  7÷3=2本……1本(2+1=3)

  師:如果有10本書會怎么樣能?會用算式表示嗎?寫下來。

  出示:

  把10本書放進3個抽屜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10÷3=3本……1本(3+1=4)

  師:觀察板書你有什么發(fā)現?

  預設:我發(fā)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師:那如果把8本書放進3個抽屜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請大家算一算。

  學生討論,匯報:

  8÷3=2……22+1=3

  8÷3=2……22+2=4

  師:到底是“商+1”還是“商+余數”呢?誰的結論對呢?在小組里進行研究、討論。

  師:認真觀察,你認為“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或“鴿籠里至少有幾只鴿子”可能與什么有關?

  預設:我認為根“商”有關,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這樣(引導學生再觀察幾個算式)!果然是只要用“商+1”就可以了。

  引導總結:我們把要分的物體數量看做a,抽屜的個數看做n,如果滿足【a÷n=b……c(c≠0)】,那么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b+1)本書。這就是抽屜原理的一般形式。

  鴿巢原理可以廣泛地運用于生活中,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解決這類問題時要注意把誰看做“抽屜”。

  【設計意圖:借助直觀操作和假設法,將問題轉化為“有余數的除法”的形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抽屜原理”的一般思路,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發(fā)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疾槟繕1、2】

  3.鞏固練習

  (1)學習了“鴿巢原理”,我們再回到課前的“撲克牌”游戲,你現在能解釋一下嗎?(出示課件)學生思考,討論。

 。2)第69頁的做一做第1、2題。

  4.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了鴿巢原理,也叫抽屜原理,解決抽屜原理問題關鍵就是找準物體和抽屜,在一些復雜的題中,還需要我們去制造抽屜。

  (三)課時作業(yè)

  1.一個小組共有13名同學,其中至少有幾名同學同一個月出生?

  答案:2名。

  解析:把1—12月看作是12個抽屜,13÷12=1…11+1=2【考查目標1、2】

  2.希望小學籃球興趣小組的同學中,最大的12歲,最小的6歲,最少從中挑選幾名學生,就一定能找到兩個學生年齡相同。

  答案:8名。

  解析:從6歲到12歲一共有7個年齡段,即6歲、7歲、8歲、9歲、10歲、11歲、12歲。用7+1=8(名)【考查目標1、2】

  第二課時鴿巢原理

  中原區(qū)汝河新區(qū)小學師芳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材第70頁例3。本例是“鴿巢原理”的具體應用,也是運用“鴿巢原理”進行逆向思維的一個典型例子。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兩種“顏色”看成兩個“抽屜”,“同色”就意味著“同一個抽屜”,這樣就把“摸球問題”轉化為“抽屜問題”。

 。ǘ┖诵哪芰

  在理解鴿巢原理的基礎上,利用轉化的思想,把新知轉化為鴿巢問題,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ㄈ⿲W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抽屜原理”,運用“抽屜原理”進行逆向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轉化思想。

  2.經歷運用“抽屜原理”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觀察猜想,實踐操作的學習方法,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ㄋ模⿲W習重點

  引導學生把具體問題轉化為“抽屜原理”。

 。ㄎ澹⿲W習難點

  找出“抽屜”有幾個,再應用“抽屜原理”進行反向推理。

 。┡涮踪Y源

  實施資源:《鴿巢原理》名師教學課件

  二、學習設計

  (一)課堂設計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怎么樣?看,這是一副撲克牌,去掉兩張王牌,還剩下52張,請同學們任意挑出5張。(讓5名學生抽牌)好,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你們手里的牌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

  師:神奇吧!你們想不想表演一個呢?

  師:現在老師這里還是剛才這副牌,請你抽牌,至少抽多少張牌才能保證至少有2張牌的點數相同呢?

  在學生抽的基礎上揭示課題。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利用“鴿巢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鴿巢原理)

  2.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俨孪

  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預設:2個、3個、5個…

 、隍炞C

  師:我們的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可以用畫一畫、寫一寫的方法來說明理由,并把驗證的過程進行整理。

  可以用表格進行整理,課件出示空白表格:

  學生獨立思考填表,小組交流。

  全班匯報。

  匯報時,指名按猜測的不同情況逐一驗證,說明理由,看看解決這個問題是否有規(guī)律可循。

  課件匯總,思考:從這里你能發(fā)現什么?

  教師:通過驗證,說說你們得出什么結論。

  小結:盒子里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想要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最少要摸3個球。

 、坌〗Y

  師:為什么球的個數一定要比抽屜數多?而且是多1呢?

  預設:球有兩種顏色,就是兩個抽屜,從最不利的情況考慮摸2個球都不同色,就必須多摸一個,所以球一定要比抽屜數多1。其實摸4個球、5個球或者更多球,都能保證一定有2個球同色,但問題中要求摸的球數必須“至少”,所以摸3個球就夠了。

  師:說得好!運用學過的知識、逆推的方法說明了“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顏色種數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2個球同色”。這一結論是正確的。

  板書: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顏色種數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2個球同色;蛘哒f只要物體數比抽屜數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一個抽屜至少放2個物體。

 。2)引導學生把具體問題轉化成“抽屜原理”。

  師: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不能總是猜測或動手試驗,能不能把這道題與前面講的“抽屜原理”聯系起來思考呢?

  思考:①摸球問題與“抽屜原理”有怎樣的聯系?

 、趹摪咽裁纯闯伞俺閷稀保坑袔讉“抽屜”?要分別放的東西是什么?

  學生討論,匯報結果,教師講評:因為有紅、藍兩種顏色的球,可以把兩種“顏色”看成兩個“抽屜”,“同色”就意味著“同一個抽屜”。這樣把“摸球問題”轉化成“抽屜問題”,即“只要分的物體比抽屜多1,就能保證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個同色球”。

  從最特殊的情況想起,假設兩種顏色的球各拿了1個,也就是在兩個抽屜里各拿了1個球,不管從哪個抽屜里再拿1個球,都有2個球是同色的。假設至少摸a個球,即a÷2=1……b,當b=1時,a就最小。所以一次至少應拿出1×2+1=3個球,就能保證有2個球同色。

  結論:要保證摸出的球有兩個同色,摸出的球數至少要比抽屜數多1。

  3.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第1題。

 。2)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第2題。

  4.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談談你的收獲和體驗。

 。ㄈ┱n時作業(yè)

  1.有黑色、白色、藍色、紅色手套各10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只(拿的時候不看顏色),才能在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兩只不同顏色的手套?

  答案:5只。

  解析:4個顏色相當于4個抽屜,保證一定有兩只不同的顏色,相當于分的物體個數比抽屜多1!究疾槟繕1、2】

  2.一個魚缸里有很多條魚,共有5個品種。至少撈出多少條魚,才能保證有4條魚的品種相同?

  答案:16條。

  解析:5個品種相當于5個抽屜,保證有4條魚品種相同,所放物品的個數是:5×3+1=16!究疾槟繕1、2】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2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1.提問激趣。

  根據“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預設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用分數和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二)]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1)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單位“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量。

  ②解題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準所求問題對應的分率,然后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正確列式。

  (2)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偬卣鳎阂阎粋數和另一個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一個數”是比較量,“另一個數”是標準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們的倍數關系。

 、诮忸}關鍵:從問題入手,理清把誰看作標準量,也就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和單位“1”的量作比較,誰就是被除數。

  (3)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常見題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偾蠹资且业膸追种畮(百分之幾):甲÷乙。

 、谇蠹妆纫叶(少)幾分之幾:(甲-乙)÷乙或(乙-甲)÷乙。

 、垡阎妆纫叶(少)幾分之幾,求甲:乙×。

 、芤阎妆纫叶(少)幾分之幾,求乙:甲÷。

 、萸蟀俜致。

  發(fā)芽率=×100%

  小麥的出粉率=×100%

  產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耷罄ⅲ豪ⅲ奖窘稹晾省習r間

  2.分數應用題的特例——工程問題。

  (1)什么是工程問題?

  明確:工程問題是探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量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應用題。

  (2)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明確: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然后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解題。

  (3)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式有哪些?

  預設

  生1: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生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生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96~97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知道扇形統(tǒng)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和總量之間的關系。

  2.能看懂扇形統(tǒng)計圖,并能從圖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感受統(tǒng)計的價值。

  教學重點:

  看懂扇形統(tǒng)計圖,知道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并能從統(tǒng)計圖中讀出必要的信息。

  教學難點:

  根據統(tǒng)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準備:

  課前統(tǒng)計本班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課前統(tǒng)計學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頁情境圖,說說同學們正在干什么?

  2.在這些體育項目中,你喜歡什么活動?出示統(tǒng)計表,進行統(tǒng)計。(可在課前進行調查統(tǒng)計,利用Excel自動生成扇形統(tǒng)計圖)

  喜歡的項目

  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其他人數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統(tǒng)計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為引出有關統(tǒng)計數據提供了現實背景。同時,采用真實的數據進行教學,可以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他們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到統(tǒng)計的意義和價值。

  二、整理數據,引入新課

  1.通過這張統(tǒng)計表,我們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預設:數量的多少對比:如喜歡乒乓球人數最多,喜歡足球的比喜歡踢毽的多2人等;數量求和:如喜歡乒乓球的和喜歡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較喜歡每種運動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多少,可以怎樣比較?

  3.如何計算喜歡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學生進行口算或筆算,完成統(tǒng)計表,并進行校對。

  喜歡的項目

  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其他

  人數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 15% 22.5%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得到數量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計算出百分比并補充表格,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比不僅可以表示出喜歡各項運動的人數的多少,還可以體現出喜歡各項運動的人數與全班總人數之間的關系,加深百分比與絕對人數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

 。1)如果我用這樣一張圖來統(tǒng)計我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用這個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覺得這整個圓表示的是什么?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預設: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喜歡乒乓球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30%;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00份,喜歡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據我們剛才計算的,把這張圖補充完整嗎?(教師可以逐項出示,并可以讓學生根據扇形的大小來判斷一下這塊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個運動項目。)

 。4)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扇形統(tǒng)計圖。

  (5)揭題:像這樣的統(tǒng)計圖,我們把它叫做扇形統(tǒng)計圖。(板書課題)

 。6)想想各個扇形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7)小結:扇形的大小和項目所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有關。我們可以根據扇形的大小來判斷數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

 。1)看圖說說,在這幅統(tǒng)計圖中你還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量的多少:如誰多誰少,誰和誰一樣多;部分和總量的關系:如喜歡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一半,喜歡踢毽和跳繩以及其他項目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一半。

  (2)說說這樣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優(yōu)勢?

  預設:可以根據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觀地看到量的相對大;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

 。3)小結:在這樣的統(tǒng)計圖上,我們不僅可以直觀地比較各個扇形的相對大小,還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選擇、補充,讓學生經歷扇形統(tǒng)計圖制作的過程,使學生對扇形統(tǒng)計圖有一個較為完整、全面的認識,同時通過對信息的整理和對扇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勢分析,明確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3.嘗試練習

  出示教材第97頁“做一做”的內容。

 。1)你能看懂這張扇形統(tǒng)計圖嗎?統(tǒng)計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根據旁邊的圖例來知道各個扇形代表的項目。)

  (2)說說從圖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 g的牛奶,能補充每種營養(yǎng)成分各多少克?引導學生用百分數的意義理解各百分數和250 g的關系,進而算出各種營養(yǎng)成分多少克。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107~108頁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研究數與形之間的聯系,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規(guī)律,學會利用圖形來解決一些有關數的問題。

  2.讓學生經歷猜想與驗證的過程,體會和掌握數形結合、歸納推理、極限等基本數學思想。

  重點難點:

  探索數與形之間的聯系,尋找規(guī)律,并利用圖形來解決有關數的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圖形中隱藏的.數的規(guī)律,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有關數與圖形之間的聯系。(板書課題:數與形)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簡潔明了,有利于學生清楚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和方向。

  二、探索發(fā)現,學習新知

 。ㄒ唬┙處熍c學生比賽算題

  1.教師:你知道等于多少嗎?(學生:)

  教師:那等于多少呢?(學生計算需要時間)教師緊接著說:我已經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按照這個分子是1,分母依次擴大2倍的規(guī)律寫下去,不管有多少個分數相加,我都能立馬算出結果。有的同學不相信是嗎?咱們試試就知道。為了方便,我請我們班計算最快的同學跟我一起算,看看結果是否相同。誰來出題?

  在學生出題后,老師都能立刻算出結果,并且是正確的,學生感到很驚奇。

  3.知道我為什么算得那么快嗎?因為我有一件神秘的法寶,你們也想知道嗎?

  【設計意圖】一方面,教師通過與學生比賽計算速度,且每次老師勝利,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再通過教師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為接下來學習例題做好鋪墊。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計算方法

  1.這件法寶就是(師邊說邊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讓我們來把它變一變,聰明的同學們一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進行演示講解。

 。1)演示: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紅),再剩下部分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黃)。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5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學習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后,在充分理解了圓柱的認識的基礎上開展的教材中選用了許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學生想象和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一個正方形,底面是兩個圓的基礎上,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求法,獲得求“圓柱體表面積”的算法。

  學情分析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差異,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不知道圓柱側面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或是有的同學已經知道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但不能結合操作清晰地表述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學習本節(jié)課,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得出圓柱的表面積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含義及求法。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獨立操作推導并掌握求圓柱的表面積的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體驗成功的收獲,體會小組合作探索成功過程的喜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師引導,動手操作得出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

  難點: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圓柱由幾個面組成?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

  2、圓面積怎樣求?

  3、長方形的面積呢?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一頂廚師帽,讓學生觀察,做著一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們以前學的知識能解決嗎?教師借機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圓柱表面積的求法》

  三、 自主探究,發(fā)現問題。

  1、分組,討論:

 。1)、動手將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剪開 。(你發(fā)現了什么?)

  圓柱的側面剪開發(fā)現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

  側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地面周長×高。

  重點感受:圓柱體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這里要強調沿著高剪)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的哪個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是圓柱體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體的高)

 。2)、復習引導:(用舊解新)

  上下兩個圓的面積怎樣求?(如果已知底面半徑就能求出底面積)

 。3)、小結:小組討論,將公式延伸。

  圓柱表面積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Ch+2π r2

  =πdh+2π r2

  2、知識的運用:(回到情景創(chuàng)設)

 。1)、出示例題:

  例2:假如一頂廚師的帽子,高 28厘米,帽頂半徑10厘米,做一頂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用進一法結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厘米)

 。2)、獨立試做:

  (3)、集體講評。

 。4)、講解進一法。

  3.鞏固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jié)課重點學習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及運用。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一)準確地理解和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二)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約數個數進行分類。(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質數、合數的意義。

  (二)質數、合數與奇數、偶數的區(qū)別。

  教學用具

  投影片,2~50的自然數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偶數?哪些是奇數?奇數和偶數是根據什么來分的?(投影片)2,3,4,9,14,15,101,187,235,561,740,927,839,456。

  2.按照能否被2整除對自然數進行分類:(投影片)

  3.請說出下面各數的所有約數:(投影片出題,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1的約數有________;2的約數有________;

  3的約數有________;4的約數有________;

  5的約數有________;6的約數有________;

  7的約數有________;8的約數有________;

  9的約數有________;10的約數有________;

  11的約數有________;12的約數有________。

  教師:請觀察板書,左邊和右邊的數各有什么特點?(左邊是奇數,右邊是偶數。)教師:我們已經學過按照能否被2整除對自然數進行分類。除了這種分法還有沒有別的分法呢?這節(jié)課就研究這個問題。

  (二)學習新課

  1.質數、合數的意義。

  (1)教師:(指板書)請把1至12各數的約數的個數就出來(學生口答,老師在每列數的后面補出括號,填上數)?

  教師:請觀察這些數和它們的約數個數,看一看約數的個數有幾種情況?

  學生口答后老師板書:有三種情況,約數個數是一個,兩個,兩個以上。

  教師:請再舉幾個數,看一看它們的約數的情況是不是與這幾種情況相符合?

  學生舉例并分析出所舉出的數的約數是2個或者兩個以上。(小組活動)

  (2)教師:請觀察只有兩個約數的這些數和它們的約數,看看這些約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口答后教師板書出:1和它本身。

  教師:如上面這些數,都具有這個特點,我們把它們叫做質數(也叫做素數)。板書:質數。

  教師:誰能說一說什么叫質數?

  學生口答后老師再把板書補充完整: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教師:請觀察有兩個以上約數的這些數和它們的約數,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口答后,老師逐次板書出: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合數。

  在學生完整地概括什么是合數后板書:

  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教師:的區(qū)別是什么?(約數只有兩個還是兩個以上。)

  2.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1)(板書)例2,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數豎排寫)。

  17(的約數):1,17(兩個)

  22(的約數):1,2,11,22(兩個以上)

  29(的約數):1,29(兩個)

  35(的約數):1,5,7,35(兩個以上)

  37(的約數):1,37(兩個)

  87(的約數):1,3,29,87(兩個以上)

  教師:根據什么來判斷?(檢查每個數的約數的個數。)

  學生口答,老師在上面各數后面板書出判斷過程。

  板書:17,29,37是質數

  22,35,87是合數。

  再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判斷一個數是否是質數?

  教師:一個數有兩個以上的約數,判斷它是不是質數時,需不需要把它的所有的約數都找出來?(不需要,只要找出第三個約數,就能證明它除了1和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

  口答練習:下面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19,21,43,67。

  (2)教師:判斷一個數是不是質數,除了檢查它的約數外,還可以用查質數表的方法來判斷。

  請學生取出2~50的自然數表。按如下要求去做:先劃掉2的倍數,再依次劃掉3,5,7的倍數(不包括2,3,5,7本身)看剩下的是什么數?能說明理由嗎?

  學生書寫和討論,老師巡視。最后說明這就是50以內的質數表。請看課本59頁質數表。

  練習:請判斷下面各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并說出自己是如何判斷的?(查表或是看約數)

  31,57,87,4325,632080。

  (3)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質數、合數的區(qū)別是它們約數的個數,那么我們能不能按約數的個數這個特點對自然數進行分類呢?分幾類呢?

  學生討論中有分兩類,三類之爭,老師引導從約數個數去看。最后在學生討論基礎上畫出集合圖:

  教師:為什么1要單列一類?

  口答后板書:1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

  教師:到此,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自然數的一種新的分類問題已解決了,還認識了質數、合數兩個概念。板書引出課題:質數和合數。

  3.質數,合數與奇數,偶數的區(qū)別。

  口答填空:(投影片)在1~20的自然數中,奇數是();偶數是();質數是();合數是()。

  下面幾種說法對不對?說明理由。

  ①質數都是奇數;

  ②合數都是奇數;

  ③除2以外的偶數都是合數;

 、茏匀粩党速|數就是合數;

 、葑匀粩党似鏀稻褪桥紨怠

  請再說一說奇數、偶數與質數,合數的.區(qū)別。

  (三)鞏固反饋

  1.口答:(投影片)

 、僭19,29,39,77,84,91中( )是質數;

  ②合數最少有()個約數,最小的質數是(),最小的合數是(),最小的奇數是()。

  2.“一個數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边@句話對不對?為什么?

  (四)課堂總結和課后作業(yè)

  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

  按約數個數對自然數進行分類。

  質數、合數與奇數,偶數的區(qū)別。

  作業(yè):課本P62練習十三,1,2,3,4。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約數、倍數、奇數、偶數的基礎上,新引進質數、合數兩個新概念。教學從研究根據約數個數對自然數進行分類入手,這個分類與已學過的奇數、偶數分類容易混淆,所以設計復習提問和新課教學共用一組板書,這樣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便于比較的視覺效果,(奇數、偶數可以混合排列,也可以左右排列,前者觀察與比較難度比后者大,這可以根據班級情況自行選定)。通過比較,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質數,合數以及1的區(qū)別在于約數個數的多少,同時使學生分清了質數、合數與奇數、偶數的本質區(qū)別是對自然數采用了不同標準的分類,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了清晰的概念,在應用中既不會分類時把1劃錯范圍或遺忘,也不會把質數、合數與奇數,偶數混為一體。

  質數、合數概念的歸納,設計中是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抓住關鍵詞,逐層進行的,這樣有利于學生概括,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教學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質數,合數的意義。

  第二部分學習判斷一個數是不是質數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區(qū)別質數、合數與奇數,偶數。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8—10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了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能夠運用公式正確的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教學情境:怎樣用學過的知識測量出老師的水杯里裝了多少毫升的水?

  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狀?準備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水的體積?

  讓學生討論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只要量出長方體的長、寬和水的高,就能求出水的體積。

  2、出示第二情境:圓柱形的木柱子、壓路機的車輪這樣的圓柱用這種方法還行嗎?怎么辦?

  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計算圓柱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1、大膽猜想:你覺得圓柱體積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學生猜想,教師出示相應的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體會圓柱的體積和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2、圓柱的體積可能等于什么?(說說猜想依據)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猜想圓柱的體積也可能等于“底面積×高”。

 。ㄓ谜n件展示切拼過程,讓學生觀察等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長方體,彌補直觀操作等分的份數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

  學生討論交流:

 。1)把圓柱拼成長方體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拼成的長方體與圓柱之間有什么聯系?

 。3)通過觀察得到什么結論?

  得到: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三、拓展交流

  要求圓柱的體積只要找到它的底面積和高就可以,分別討論知道半徑、直徑、地面周長,該怎么求出圓柱的體積,總結出公式。

  四、練習設計:

  1、想一想,填一填:

  把圓柱體切割拼成近似(),它們的()相等。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體的( ),長方體的底面積就是圓柱體的(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所以圓柱體的體積=()。用字母“V”表示( ),“S”表(),“h”表示( ),那么,圓柱體體積用字母表示為( )

  2、判斷正誤,對的.畫“√”,錯誤的畫“×”。

  (1)圓柱體的底面積越大,它的體積越大!

  (2)圓柱體的高越長,它的體積越大。×

  (3)圓柱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體積相等。×

  (4)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可以相等!

  3、分別計算下列各圖形的體積,再說說這幾個圖形體積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

  4×3×8

  6×6×6

  3.14×(5÷2)2×8

 。96(cm3)

 。216(cm3)

  =157(cm3)

  4、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60×4

  3.14×12×5

  3.14×(6÷2)2×10

 。240(cm3)

  =15.7(cm3)

 。282.6(dm3)

  5、這個杯子能否裝下3000mL的牛奶?

  3.14×(14÷2)2×20

 。3077.2(cm3)

 。3077.2(mL)

  3077.2mL>3000mL

  答:這個杯子能裝下3000mL的牛奶。

  五、課堂小結: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8

  學材分析

  教學重難點:從不同面,觀察兩個簡單的物體,能辨認相應的視圖,教學難點:體會物體的相對關系。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

  學習目標

  1、觀察兩個簡單的物體,能辨認相應的視圖,體會物體的相對關系。

  2、通過分組合作,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3、激活學生已有的觀察物體的經驗,提高在物體及視圖之間轉換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和推理能力

  導學策略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學具盒、課件

  導學流程設計: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總結

  教師預設

  學生活動

  一、探究新知:

  二、出示課件:書P77圖讓學生照圖擺一擺。找一找他的左側面和右側面看到的形狀相同嗎?指名說一說,你看到的形狀。(如果學生沒有發(fā)現從物體的右側面和左側面看到的形狀并一樣,引導學生重新進行觀察。重點交流右側面和左側面看到的形狀有什么不同,并且聯系觀察的位置說說原因。)

  三、教學試一試:出示課件:P77試一試圖一學生觀察后,按照要求擺一擺。引導學生觀察從左側面和右側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狀?

  出示課件:P77試一試圖二先擺一擺再從右側面和左側面來觀察,各是什么形狀?

  提問:通過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集體交流:引導學生感受到:有的物體從左右側面看到的.形狀不同,也有的物體從左右側面看到的形狀是相同的。

  學生練習

  校對

  六年級

  強化練習

  討論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樣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會提高的快一些。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9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頁、第73頁的例1、2、3題,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有關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和負數的基礎知識,進一步弄清概念間的聯系與區(qū)別。

  2.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和整數、小數數位順序表,并能正確地熟練地讀、寫整數與小數,會比較熟的大小。

  3.通過整理和復習,感悟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qū)別,初步學會知識的整理。

  教學重點:

  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負數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弄清概念間的聯系和區(qū)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ㄒ唬┗仡欀R

  1.課件出示P72情境圖

  學生提取信息

  總計人數10500名運動員

  花費4.96億英鎊

  約占總人數的3.77%

  金牌數約占總數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屆奧運會出現了25.5%的負增長

  提問:這些都是什么數?每個數有什么含義?完成73頁做一做

  2.同學們課下都收集了一些數據,請你匯報生活中用這些數的例子,并說說每個數的具體含義。(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提問:有什么感受?

  3.請你給這些數進行分類。

  好,我們來看這些數,如果把這些數分類,可以怎樣分?

  教師監(jiān)控1

 、賹W生按照整、小、分、百、分類。

 、谶@些數叫整數還可以叫什么?(自然數)

 、凼裁唇凶匀粩担

  ④自然數和整數有什么關系?

  ⑤小學階段我們研究的自然數就是整數,但以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來看整數還不只這些,我們還研究了負整數。

 、尴胍幌,整數和自然數的范圍哪個更大?

  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就對這些數的知識進行復習,整理。

  二、小組合作,整理概念

 。ㄒ唬┬〗M合作,進行數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據數的.特點找到數之間的聯系,并用樹形圖的形式進行整理。

  2.先小組討論它們之間的聯系,然后分工合作,匯報時要說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夠面面俱到,可以選取一部分數進行整理。

  (二)匯報整理

  1.匯報,說說自己的理由。

  2.邊回顧整理過程,邊完善知識整理的步驟。

 。1)回憶知識點

  (2)熟悉這些知識的概念

 。3)抓住知識點間的關系。(將黑板上的知識進行分類)

  (4)整理知識(將每一大類進行整理,梳理成知識網絡圖)(板書)

  (三)分塊復習基本概念,并進行簡單應用

  剛才同學們通過找到知識間的包含關系,將知識整理成網絡圖,其實,這些知識之間還存在著共同之處。

  1.正數、0、負數、小數、分數都可以用數軸清楚地表示出來,出示例題

 。1)請在數軸上把藍點的位置表示的數寫出來

 。2)你在數軸上表示出、2.5、-、-2.5

 。3)觀察數軸你發(fā)現了什么?

  數軸上的點都以0為對稱點是相互對應的

  沒有最大的整數也沒有最小的整數,也就是說整數個數是無限的

  正數和負數中都存在著整數、分數、小數

  2.小數和整數是十進制計數。而分數是計數單位。

 。1)數位順序表

  從數為順序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將小數與整數聯系在一起的是數位順序表。請你在表中寫出30、3和3.3這兩個數,根據數位順序表說出3的不同含義。

  同樣是3,為什么含義不同?整數與小數有哪些聯系與區(qū)別?

  教師說明:整數和小數都是按十進制計數法寫出的數,其中個、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計數單位。各個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數位是按一定順序排列的。

  口答:27038=2()+7()+0()+3()+8()

 。2)提問:分數單位指的是什么?和計數單位有什么不同?

  3.根據ab=c(a、b、c均為整數,且b0)說明因數與倍數的含義?

  4.分數和百分數

  百分數是分數中的一種特殊形式。二者的聯系與區(qū)別是什么?

  (1)聯系:都能表示率,百分數所表示的含義是百分之幾,是分數的一種表示形式。分數和百分數可以互相轉化!

 。2)區(qū)別:①百分數和分數的寫法不同;②分數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但百分數只可以表示率;③分數可以約成最簡分數,可是百分數不能進行約分。④分數的分子只能是整數,而百分數的分子既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三、鞏固練習

  P74-75練習十四2題、3題、4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請和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1.數的意義

  2.數的讀、寫。數的認識

  3.數的大小

  4.分數、小數、百分數的互化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重溫小學階段有關數的意義進行系統(tǒng)整理。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先讓學生回憶數的意義,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加深學生的理解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7-16

【精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15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08-27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5-06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11-08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30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精選[15篇]07-17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12

[合集]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14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華)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