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長征教案

語文長征教案

時間:2024-06-21 14:16:4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長征教案常用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長征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長征教案常用15篇

語文長征教案1

  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1、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

  讀出全詩的節(jié)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教具準備:紅軍長征路線圖;紅軍過雪山的掛圖;學習輔導資料每人一張;自制投影片數(shù)張。

  教學時數(shù):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我們學過哪些課文是講述長征路上的故事?(《倔強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豐碑》)

  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簡單介紹長征。

  長征取得了勝利,毛澤東詩興大發(fā),揮筆寫下了《長征》。這首詩,對舉世聞名的'長征作了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檢查讀課后的詞語。

  磅,讀páng,不要讀成bang;岷,讀min,不要讀成ming。

  自由朗讀詩,要求讀準字音;再指名朗讀,適當指導。

  質疑(視情況作答,多放在講讀中解決)。

  指導理解詩句。

  齊讀全詩后要求找出總寫長征紅軍的精神和氣慨的詩句。

  板書:總寫

  ⑴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倮斫庠~語:遠征,萬水千山,只等閑

 、谟米约旱脑捊忉屵@兩句詩。

 、七@兩句詩概括寫出紅軍的什么精神和怎樣的氣慨?

  板書:大無畏精神 英勇豪邁的氣慨

  從哪些詩句描述可以具體地反映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①理解詞語:遠征,萬水千山,只等閑

 、谟米约旱脑捊忉屵@兩句詩。

 、凭唧w指導理解詩句:(參考有關資料進行思考理解回答)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佟拔鍘X”“烏蒙”分別指什么?它們是“千山”的代表。

 、凇拔鍘X”有什么特點?(理解“逶迤”)但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

  什么?(理解“騰細浪”)

 、郏@示投影片)根據(jù)②自問自答,烏蒙山有什么特點?(理解“磅

  礴”)但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什么?(理解“走泥丸”)

 、苄〗Y:“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實際的山;“細浪”

  “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紅軍眼里的山。寫山的大,表現(xiàn)

  紅軍遠征的艱難;寫山的小,表現(xiàn)紅軍把艱難困苦當作平常事的英雄氣慨。

  板書: 不怕艱難險阻,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根據(jù)上兩句詩的方法進行學習)

 、佟叭f水”的代表是什么?金沙江有什么特點?“暖”字反映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什么心情? 板書:歡快

 、冢@示投影片)根據(jù)①同位互問互答大渡河有什么特點?哪個字反映了紅軍飛奪瀘橋驚險悲壯的場面? 板書:驚險悲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倮斫猓骸搬荷健薄叭姟薄氨M開顏”

  ②出示紅軍過雪山情景的掛圖,朗讀這兩句詩。

 、邸跋病弊直憩F(xiàn)了紅軍怎樣的心情? 板書:無限喜悅指導朗讀全詩(讀出紅軍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氣慨)

  按詩內容填空。

  詩人在詩歌中寫了紅軍攀越 、 、和 、兩次戰(zhàn)斗,以及 的困苦過程,以革命領袖的偉大氣魄,概括地表現(xiàn)了長征中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贊頌了紅軍 和 精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指導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這是一首七律詩,七字一句,在節(jié)奏上是四頓。讀時應讀出韻

  腳an和以下節(jié)奏。

  紅軍/ 不怕/ 遠征/ 難,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萬水/ 千山/ 只/ 等閑。 大渡/ 橋橫/ 鐵索/ 寒。

  五嶺/ 逶迤/ 騰/ 細浪,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烏蒙/ 磅礴/ 走/ 泥丸。 三軍/ 過后/ 盡/ 開顏。

  教師范讀(讀出“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慨)

  學生練習,再指名讀。

  小結詩的特點。(感情特別豐富,語言格外精煉,講究押韻與節(jié)奏)

  練習背誦。

  毛澤東詩詞欣賞。(鼓勵學生讀毛主席的詩詞)

  〈菩薩蠻 ·大柏地》、《西江月·井岡山》、《解放南京》等

  作業(yè)(略)。

  附板書:

  15 長 征

  1935年10月紅 軍 不 怕 遠 征 難, 大無畏精神

  總寫 萬 水 千 山 只 等 閑。 英勇豪邁氣慨

  五 嶺 逶 迤 騰 細 浪, 烏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不怕艱難險阻金 沙 水 拍 云 涯 暖, 歡快心情分述 大 渡 橋 橫 鐵 索 寒。 驚險悲壯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三 軍 過 后 盡 開 顏。 無限喜悅

  附: 《長征》學習輔導資料

  1、“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四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2、“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

  3、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

  敵人戒備森嚴。但紅軍一面佯攻龍街,一面分兵到絞車渡奇襲守敵,繳獲渡船,活捉了守衛(wèi)在對岸的敵兵。結果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等敵人發(fā)覺趕來時,我軍已安然到達江北。

  4、飛奪瀘定橋(小學語文第10冊15課)

  大渡河在四川西部,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只有十三根鐵索,橫跨東西兩岸,又叫鐵索橋。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寒氣逼人。

  5、“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

語文長征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礴”等3個生字。會寫“丸”等3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盡開顏。

  3、在朗讀中,聯(lián)系重點詞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5、感受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和夸張、對比手法的巧用。

  教學重點:

  1、聯(lián)系重點詞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教學難點:

  1、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教學過程:

  [幻燈1《十送紅軍》](課前3分鐘播放)

  一、導入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一)、了解長征背景及七律的有關知識,導入課文。

  1、問好。同學們,剛才大家聽到的這首歌叫《十送紅軍》,知道要送紅軍去干什么嗎?那么,你們了解長征嗎?(讓學生說說,師適度把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七律·長征》。

  2、板書:七律·長征。誰知道七律是什么?

  3、[幻燈2什么是七律]學生自由讀。七律是一種藝術要求很高的詩,毛主席寫的《七律長征》堪稱七律的經(jīng)典。

  出示[幻燈3《七律長征》不范讀]。

 。ǘ、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感情。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結合書上的注釋,讀準每個字音。

  2、指名讀,抓住生成性的話題引導學生讀準音、讀通順。

  3、聽了剛才的朗讀,誰能在詩中找出一個字來形容長征?(難)。(板書:難)誰能讀出“難”來?

  這首詩寫出了長征的困難。但是,詩要表現(xiàn)的.是長征的困難嗎?(板書:不怕)

  4、誰能讀出“不怕”和“喜”的感覺?

  4、你讀得豪情萬丈、慷慨激昂。讓我們聽朗誦,來進一步感受紅軍的勇敢。點擊[幻燈3《七律長征》范讀]。

  5、學生齊讀,要求讀出氣勢。

  二、以讀促進理解,以理解促進朗讀。

  1、請同學們結合書上的注釋,邊讀邊思考,理解詩的意思。你讀懂了哪一句,就說哪一句;你讀懂了哪個詞,就說哪個詞;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提出來大家討論。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配合圖片深入理解。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幻燈4~11圖片]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需要把握的知識點和理解方向:

  (理解:只等閑、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云崖、千里雪、盡開顏、萬水千山、暖、寒等詞語。)

 。(lián)系句子、聯(lián)系時代背景,體會長征的艱難、體會紅軍的無畏和樂觀)}

  3、整體理解《七律長征》的意思。

  讓學生發(fā)言,然后出示[幻燈12詩意]邊出示,邊讓學生讀。

  4、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朗讀。(提高對情感和氣勢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手法,認識概括、選取典型材料、對比襯托、夸張在寫作中的作用。

  1、回顧長征的時間、空間跨度,調動學生對長征艱難困苦的感受,與“七律”的篇幅形成對比,激發(fā)學生對詩人寫作手法的驚嘆。適時出示[幻燈13《七律長征》]

  2、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的基礎上匯報(教師把握。焊爬ā⑦x取典型材料、對比襯托、夸張。)在恰當?shù)臅r機揭示《七律長征》的兩條線索。(相機板書:萬水千山、只等閑;↓↓;)

  3、在學生的回答滿足了老師的期望之后,進行小結:本詩先概括,再選取典型的事件;又把這兩條線索進行對比,襯托了紅軍的無畏和樂觀(板書:無畏、樂觀)。

  4、引導學生認識到“不怕”在詩中起的核心作用。

  四、朗誦、欣賞、感悟。

  1、指著[幻燈13《七律長征》]說:“一首七律,56個字,寫出了長征中的種種艱難困苦,寫出了紅軍的大無畏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這真是一首了不起的詩!讀!”(師生齊讀)

  2、點擊[幻燈13《七律長征》]聽唱。

  3、在樂曲即將結束時,出示[幻燈14《七律長征》],(緊接著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4、師:長征是宣言書,吹響了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號角;長征是播種機,把革命的火種傳播。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新中國的成立;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我們現(xiàn)在幸福的生活。偉大的事業(yè)、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詩篇,鼓舞著我們永遠向前!“七律長征,一、二!”(師生齊誦)

  5、同學們,讓我們發(fā)揚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下課。

語文長征教案3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古詩。

  2.明白全詩的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3.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紅軍戰(zhàn)士勇往直前,很活潑樂觀地度過了五嶺山和烏蒙山,這是“千山”的代表,“萬水”又指哪些呢?

  二、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2.釋詞。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

  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

  3. 說說詩句的意思。

  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上的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

  4.體會“暖”與“寒”的意思。

  “暖”是因為紅軍戰(zhàn)士巧渡了金沙江,成功地渡河來到了河對岸,怎能不讓人激動欣喜呢?

  “寒”是因為紅軍戰(zhàn)士從瀘定橋上冒著生命的危險,才渡過了大渡河,來到了對岸!看著這懸崖峭壁,看著這洶涌澎湃的大渡河,再看看犧牲的戰(zhàn)士們一個又一個,怎能不感慨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讓人心驚膽寒呢?

  5.這句詩又刻畫了哪兩個場面?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

  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飛奪瀘定橋。

  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7.釋詞。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

  三軍:指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8.說說詩句的意思。

  更讓紅軍戰(zhàn)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過了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表現(xiàn)了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悅。

  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流露了紅軍戰(zhàn)士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為長征勝利而感到無比欣喜、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寫法。

  1.課文描寫了哪幾個場面?請學生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

  騰五嶺山 走烏蒙山 渡金沙江 奪瀘定橋 喜爬雪山

  2.全詩圍繞哪一句詩來寫的?這樣的寫法叫什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點面結合

  3.分析點面結合與特色。

  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tài)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點面結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合。

  點面結合的寫法非常有條理,而且能夠很全面地反映復雜的活動場面,讓場面更加具體、生動。

  4.試著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大掃除的場面。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磅礴的氣勢。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5.七律o長征

  教學反思:

  1.課堂教學時,我始終抓住朗讀為主線,讓學生從讀中感悟紅軍戰(zhàn)士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讀中,讓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這首詞所呈現(xiàn)的畫面:騰躍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2.學習點面結合的寫法,并學會遷移,在平時的作文中加以運用。因此,教師要加強閱讀與習作表達的聯(lián)系,讓閱讀直接指向寫作,這樣語言的積累與內化,寫作方法的靈活運用,一定會讓習作妙筆生花!

語文長征教案4

  教學內容: 11課《長征》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了解課文所贊揚的紅軍戰(zhàn)士藐視困難,一往無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啟發(fā)法 講授法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全詩,領會詩句的意思。

  1、自由朗讀全詩,想想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作者在怎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

  二、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

  1、學習首聯(lián)。

  (1)學生質疑。

 。2)師生共同解疑。

  理解只等閑

  (3)紅軍戰(zhàn)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4)長征時,戰(zhàn)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理解千、萬的含義。)

 。5)紅軍戰(zhàn)士面對困難,有怎樣的態(tài)度呢?從哪些詞與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難?

  (6)朗讀首聯(lián),想想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什么樣的精神?(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2、學習頷聯(lián)。

 。1)哪些詞是說明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

  (2)你是怎樣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的?

 。v:翻;細浪:細小的浪花。騰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走:滾動;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動。)

  (3)朗讀頷聯(lián)。

  3、學習頸聯(lián)。

 。1)如果說頷聯(lián)是千山的寫照,那么頸聯(lián)就是萬水的說明。

 。2)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暖:暖的感覺;寒:寒氣逼人的感覺。)

 。3)說說這兩句的'大意。

 。4)質疑:為什么說暖、寒?

 。5)討論歸納:

  暖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只敵船,活捉了守衛(wèi)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

  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寒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jīng)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

  攀鐵索,冒著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寒

  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6)再讀這一段。體會思想感情。

  4、小結

  從這兩聯(lián)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5、岷山紅軍長征翻過的最后一座山。此時,紅軍戰(zhàn)士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6、讀出這種心情。

  7、理解: 更喜 盡開顏

  什么人喜笑顏開?

 。t一、四方面軍以及所有的革命軍民)

  8、品讀。

  三、總結全詩。

  1、談談你學完全詩后的感受。

  2、那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3、紅軍戰(zhàn)士的哪些品質值得你學習?

  四、吟誦詩句,背誦詩文。

  1、反復朗讀課文,運用停頓、節(jié)奏、重音等讀音技巧,再現(xiàn)詩中意境。入情朗讀。

  2、(可以采用配樂朗讀。)

  2、檢查背誦。

  五、作業(yè)(略)

語文長征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等。

  【教學時數(shù)】

  第一課時

一、解題。教師簡介歷史背景。師生交流有關長征資料。

  二、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jié)奏。

  2.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重點理解這些詞語:遠征、萬水千山、等閑、逶迤、、磅礴、盡開顏)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五、作業(yè)。

  1.朗讀這首詩。

  2.解釋:“只等閑”、“盡開顏”、“萬水千山”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全詩。

  2、指名背誦并解釋全詩。

  二、品詩、品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讀開頭兩句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1)指名讀。

(2)結合長征資料體會詩意。這中間的艱難險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紅軍戰(zhàn)士對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從這里感受到什么?

(3)指導朗讀這兩句詩,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根據(jù)提示,在小組里練說。第一步、找出是那一句。第二步、從中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難。第三步、是如何對待困難的。)

  3、學生交流后,匯報。

  4、你能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嗎?

  5、想象詩句所展示的畫面,體會“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等詞語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輕聲讀中間四句詩,想象一下紅軍過五嶺、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觀看錄象)

 。2)討論“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這四個詞語中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紅軍長征途中征服了萬水千山,作者為何只選擇五嶺、烏蒙、金沙江和大渡河來寫?

  7、齊讀最后兩句。用“更喜”形容什么?這突出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五、欣賞歌曲《長征》。

  六、總結、擴展閱讀。推薦毛澤東的另一首歌頌長征的詞。

  【作業(yè)設計】

  1、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收集有關長征中的感人故事。

  3、課本P113第2、3題。

  【板書設計】

  萬水:金沙江大渡河

  遠征難只等閑革命英雄主義

  總括革命樂觀主義

  千山:五嶺烏蒙岷山

語文長征教案6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2、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

  3、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

  二、解題,補充課外資料。

  1、讀了課題,你查找了哪些與有關的資料?

 。1)介紹有關二萬五千里的資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qū)根據(jù)地,開始二萬五千里,北上抗日。在的途中,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錯誤路線的統(tǒng)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介紹紅軍二萬五千里的路線。教師投影出示紅軍的地形圖。

  紅軍第一方面軍在1934年10月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fā),經(jīng)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肅、陜西等十一個省。在整個的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了千辛萬苦,擊敗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1936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首詩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將結束的時候寫的。

 。3)有關作者毛澤東的資料。

 。4)介紹這首詩的體裁。

  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個字,一共有八句話。就是七律。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jié)奏。

  2、教師小結:非常感謝同學們給大家?guī)淼倪@些資料。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么,現(xiàn)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舒適的韻律與節(jié)奏。

  3、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

  4、教師小結:這首詩一共有八句話,每兩句子為一聯(lián),分別被稱作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三、再讀詩句,質疑解疑。

  1、讀讀全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標畫在書上,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2、學生質疑。(字詞)

  3、根據(jù)大家的提問,運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進行自學。

  4、學生匯報交流,集體解疑。

  遠征:指兩萬五千里。

  只等閑:等閑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閑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精神。

  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shù),在課文里是指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騰:向上跳躍,起伏跳躍。

  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

  磅礴:氣勢雄偉。

  開顏:臉上露出笑容,內心充滿喜悅。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導朗讀,教學生演唱《》。

  五、布置作業(yè)

  1、思考每句詩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讀全詩,領會詩句的意思。

  1、自由朗讀全詩,想想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作者在怎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

  二、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

  1、學習首聯(lián)。

 。1)請同學們讀讀首聯(lián),有哪些語句不理解?

 。2)學生質疑。

 。3)師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閑”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閑:空閑、閑置;等閑:如同空閑、等于閑置。

  引申的意思:把這個詞帶入詩句中,聯(lián)系上文說說“等閑”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無足重輕。)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讀首聯(lián),讀出語氣。

  (5)同學之間評讀。

  (6)紅軍戰(zhàn)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時,戰(zhàn)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理解“千、萬”的含義。)

 。8)紅軍戰(zhàn)士面對困難,有怎樣的態(tài)度呢?從哪些詞與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難?

 。9)用自己的話說說首聯(lián)的含義。

 。10)再次朗讀首聯(lián),想想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什么樣的'精神?(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2、學習頷聯(lián)。

 。1)讀讀這一聯(lián),找出哪些是難以理解的詞語?(五嶺逶迤、烏蒙磅礴)

 。2)哪些詞是說明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

 。3)你是怎樣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的?

  (騰:翻;細浪:細小的浪花。騰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走:滾動;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動。)

  (4)投影練習:

  把( )比作翻著的細小的浪花。

  把( )比作( )。

 。5)再讀這一聯(lián)。

  A.用“不僅……而且”回答。(不僅寫出了的艱難,而且表現(xiàn)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讀頷聯(lián)。

  3、學習頸聯(lián)。

  (1)如果說頷聯(lián)是千山的寫照,那么頸聯(lián)就是萬水的說明。

 。2)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ㄔ蒲拢焊呗柸朐频纳窖。鐵索: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暖:暖的感覺;寒:寒氣逼人的感覺。)

 。3)說說這兩句的大意。

 。4)質疑:為什么說暖、寒?

  (5)討論歸納:

  暖——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只敵船,活捉了守衛(wèi)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寒——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jīng)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著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昂北憩F(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6)再讀這一段。體會思想感情。

  4、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小結

  從這兩聯(lián)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1)討論后回答。

 。2)這里所說的困難僅僅指千山萬水嗎?

 。3)除去這些自然界中的困難,還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學生甲:萬水千山不僅僅指自然界的困難,還泛指所有的困難。

  學生乙:紅軍在的過程當中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比如:在中,天上每日幾十架敵機偵查轟炸,地上有幾十萬的大軍圍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

  (4)再讀這兩聯(lián),體會思想感情。

 。5)這兩聯(lián)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呢?

 。6)學生討論自學。

  學生甲:這兩聯(lián),兩兩相對,就被稱為對仗。

  五嶺 逶迤 騰 細浪。

  烏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橋橫 鐵索 寒。

  學生乙:我發(fā)現(xiàn)這首詩押an的韻。

 。7)自由朗讀。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1、回憶前三聯(lián)的內容。

  2、想一想前三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尾聯(lián)。

  1、讀尾聯(lián)。

  2、岷山——紅軍翻過的最后一座山。此時,紅軍戰(zhàn)士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3、讀出這種心情。

  4、理解:

 。1)更喜:對勝利充滿信心。

  (2)盡開顏: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顏開?”

 。t一、四方面軍以及所有的革命軍民)

  5、品讀。

  三、總結全詩。

  1、談談你學完全詩后的感受。

  2、那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3、紅軍戰(zhàn)士的哪些品質值得你學習?

  四、吟誦詩句,背誦詩文。

  1、反復朗讀課文,運用停頓、節(jié)奏、重音等讀音技巧,再現(xiàn)詩中意境。入情朗讀。(可以采用配樂朗讀。)

  2、檢查背誦。

  五、作業(yè)

  1、朗讀并背誦。

  2、預習下一課。

  附:板書設計

語文長征教案7

  目的要求

  知識與能力理解關鍵字詞的含義,并體會其中所飽含的感情;學習藝

  術的概括和夸張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誦讀、討論、合作、交流、總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

  觀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

  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難點

  藝術的`概括和夸張的手法。

  教學

  方法誦讀、討論、合作、交流、總結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投影顯示毛澤東手書的《七律 長征》,同時播放朗讀這首詩的錄音(或教師當堂范讀)。

  二、學生自由誦讀。要求:

  1、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2、理清全詩的思路。

  三、同學合作學習,正音釋義。

  正音:七律( lǜ ) 逶迤( wēiyí ) 磅礴( pángbó )

  云崖( yá ) 岷山( mín )

  釋義:七律、等閑、騰細浪、云崖、開顏

  (附: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guī)定。等閑:平常、尋常。騰細浪:像小波浪一樣的翻騰。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

  四、師生互動,分析結構。

  1、分析結構

  首聯(lián):開宗明義,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頷聯(lián):承“千山”,以五嶺、烏蒙為代表。

  教學步驟

  頸聯(lián):承“萬水”,以金沙、大渡為典型。

  尾聯(lián):總結全詩,突出越過岷山后的喜悅。

  2、究“探究·練習”第一題

  小結:藝術概括,銜接緊湊,結構嚴整。五、師生合作,精讀討論。

  1、詩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討論后明確:如果說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么第二句就是具體的描繪!叭f水千山”,表明“遠”,也暗含著“難”;“只等閑”說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層,豈但“不怕”?而且從容不迫,應付裕如。

  2、討論“探究·練習”第二題的第1小題。

  3、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的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不同?

  討論后明確:頷聯(lián)用了夸張的手法,頸聯(lián)是紀實。

  3、討論“探究·練習”第二題的第2小題。

  注: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配以“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橋橫”“岷山千里雪”等錄相畫面。

  六、教師引導,深入研讀。

  1、“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中的“寒” 字寓意深刻,給人以多樣化的理解。有人認為,“寒”字烘托出戰(zhàn)斗的緊張激烈,寄托著對死難戰(zhàn)士的無限哀思。有人認為,“寒”字既烘托出滬定橋險惡的形勢,又描繪出紅軍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飛奪滬定,令敵人膽寒的壯烈情景。也有人認為,“寒”字用來烘托滬定橋自然環(huán)境的

語文長征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歌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

  2、欣賞歌詞中表現(xiàn)毛澤東用兵如神的軍事家的風采。

  3、體會歌詞中表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表現(xiàn)出的鋼鐵意志。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含義及其中心教學難點:體會歌詞的音樂美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具:

  錄音機、投影儀

  預習要求:

  1、制作讀書卡

  2、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特別是關于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方面的資料

  學法設計:

  以學生自學為主,自行解決生字、詞。品味語言時,也以學生自找喜歡的詞句,或互相質疑,解答為主。為了進一步體會歌詞的氣勢與節(jié)奏,師組織活動:學生朗誦比賽,教師指導,點評。其余由學生自主評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由《七律長征》導入

  二、簡介背景:作者蕭華,江西人氏。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創(chuàng)作。

  三、朗讀歌詞,體會情感

  聽音樂藝術片《長征組歌》選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過雪山草地》

  1、師范讀,提問:朗讀應用什么樣的語調?

  學生自由朗讀討論回答:朗讀時抑揚頓挫,低沉,高昂,讀出豪邁之情。

  2、從歌詞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四、品味語言,合作學習

  再讀《四》,討論以下問題:

  1、中心句是哪句?

  2、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談談理由。(或同學之間互相提問質疑)

  3、比較本課與《七律長征》語言上有何不同?(討論交流)

  師提示:本課內容是歌詞,通俗易懂;《七》中的語言藝術化、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實的基礎上,體會紅軍長征精神。

  提示:

  1、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一句畫龍點睛的盛贊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如開頭三句,用短句有氣勢,突出當時的局勢嚴峻,寫出紅軍轉戰(zhàn)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

  再如:“天如火來水似銀”,用比喻生動再現(xiàn)天氣的酷熱和缺水的'景象,從而渲染紅軍行軍的艱辛。

  再如:又來四句三字短句,再現(xiàn)紅軍不僅面臨嚴酷的環(huán)境,而且處于被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艱難處境,從一個“壓”字即可看出來。

  從第10――16行,這幾行文字生動形象的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了一場場敵我之間的運動戰(zhàn)。讓人深刻的感受到紅軍戰(zhàn)士的頑強、勇敢、機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現(xiàn)了毛澤東用兵如神的軍事家的風采。

  過渡:

  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之后來到白雪皚皚的夾金山(即雪山)和荒蕪人煙、危機重重的草地。如果說前面的困難*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們要用什么方式來解決?

  1、再讀《過》,紅軍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提示:路難走,沒有吃,沒有住。生存危機之嚴重。如開頭四句。

  2、問:怎樣克服的?*什么?

  提示:千錘百煉的紅軍*著堅強的意志,對革命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敢于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終于踏過雪山,走過草地。如“鋼鐵漢”、“不怕”、“千錘百煉”、“迎”、“扎”、“骨更硬”、“志越堅”。

  3、如果要造一座紅軍過雪山草地的紀念碑,請你在碑上寫一句話,你會寫什么?

  總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下面讓我們通過朗誦比賽,再次領略歌詞的氣勢與節(jié)奏,體會紅軍那不畏艱難的長征精神。

  五、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動目的:更進一步體會歌詞的氣勢美和音樂美

  活動形式:朗誦比賽

  活動準備:先聽錄音,再自由朗讀,選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其余同學作為裁判。

  活動過程:

  1、主持人報幕

  2、按小組順序,依次朗誦

  3、裁判簡評

  4、按票數(shù)多少和評價好壞,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其余為鼓勵獎

  六、布置作業(yè)

  人們說,改革開放是一次新長征,你怎么理解?當前應怎樣發(fā)揚長征精神呢?各人談談看法。(整理成文)

  附板書:

  《長征組歌》兩首

  (一)

  四渡赤水

  強渡烏江

  奇兵盛贊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ǘ

 。ㄤ撹F漢)(骨更硬)

  堅強+追求=過雪山草地

 。ㄇуN百煉)(志越堅)

語文長征教案9

  一、看拼寫詞語。

  二、按照課文內容填空。

  紅軍不怕(。f水千山(。。

  五嶺逶迤(。,烏蒙磅礴( )。

  金沙水拍( ),大渡橋橫(。。

  更喜岷山(。,( )盡開顏。

  三、形近字組詞。

  閑( 。″疲ā 。◎v( 。《桑ā 。

  悶( 。∈ā 。√伲ā 。《龋ā 。

  四、請你自學毛澤東的詞。

  清平樂六盤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兩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五、給下面的詞語選擇比較恰當?shù)慕忉尅?/p>

  1、只等閑:

 。1)只要等到空閑的時候。

 。2)只不過是隨隨便便的事罷了。

  (3)只不過是平平常常的事罷了。

  2、萬水千山:

 。1)一萬條河,一千座山。

  (2)無數(shù)的山和無數(shù)的水,實指長征中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困苦。

  3、三軍:

 。1)前軍、中軍、后軍。

 。2)陸軍、海軍、空軍。

  (3)對軍隊的統(tǒng)稱。特指中國工農(nóng)紅軍。

  4、盡開顏:

 。1)大家全都笑了。

 。2)臉上都有了紅潤的顏色。

  (3)所有的人臉上都現(xiàn)出高興的樣子。

  六、下面詩句應該怎樣理解?選比較準確的畫上"√"。

  1、五嶺逶迤騰細浪

 。1)五嶺綿延不斷,像水中翻騰的細浪一般,反映了去長征路途的遙遠和艱辛。

 。2)高低起伏、綿延不絕的五嶺山脈,在紅軍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

  2、大渡橋橫鐵索寒

 。1)大渡河上的瀘定橋,那裸露的鐵索閃著冷冰冰的寒光。

 。2)大渡河上的鐵索橋橫跨中岸,鐵索高懸在湍急的河上,使人覺得寒氣逼人。

  3、更喜岷山千里雪

 。1)更使紅軍欣喜的是,越過了皚皚白雪的千里岷山。

  (2)更讓紅軍歡喜的是,岷山白雪皚皚,風光十分迷人。

  答案:

  一、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盡開顏萬水千山

  二、略

  三、

  閑(閑置)迤(逶迤)騰(歡騰)渡(渡河)

  悶(悶熱)施(施加)藤(藤蔓)度(歡度)

  四、略

語文長征教案10

  一、詞語積累

  1.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如:為了北上抗日,紅軍從1934年10月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遠征。

  2.萬水千山: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困苦。如:紅軍跨越了萬水千山,終于勝利到達了陜北。

  3.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如:這事非同小可,切不可等閑視之。

  4.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常用來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如:逶迤的環(huán)山公路盤旋而上,直上云端。

  5.磅礴:

  ①(氣勢)盛大、雄偉。如:黃果樹瀑布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氣勢)充滿。如:革命者大義凜然、正氣磅礴,嚇得敵人心驚膽顫。

  6.三軍:

  ①指陸軍、海軍、空軍。

 、趯婈牭慕y(tǒng)稱。

 、郾菊n指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7.開顏:臉上現(xiàn)出高興的樣子。如:他聽醫(yī)生說自己的病不難治好,終于開顏一笑。

  二、近反義詞

  近義詞:長征--遠征等閑--平常逶迤--蜿蜒開顏--高興萬水千山--千山萬水

  反義詞:難--易暖--寒細浪--巨瀾等閑--非常

  三、難句講析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怕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無數(shù)的艱難困苦,在紅軍眼中只不過是平平常常的事罷了。這兩句詩是全詩的總括,也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概敘。長征之“難”,一是“"遠”,縱橫十一個省,行程兩萬五千余里;二是“萬水千山”,無數(shù)的`險山惡水造成了征途的艱險;三是前有敵人的堵截,后有敵人的追擊。但這些艱難被紅軍視作尋常,這是多么豪邁的氣概呀!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五嶺”、“烏蒙”都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這兩句詩是說,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的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實際上的“五嶺”、“烏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嶺,但在紅軍眼里卻是小小的“細浪”、“泥丸”。寫山勢高峻,是紅軍遠征艱難的實際狀況;寫山的微不足道,是紅軍一往無前英雄氣概的真實寫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金沙”、“大渡”都是紅軍跨越過的河流,是“萬水”的代表。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鐵索高懸在波濤洶涌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氣逼人。這兩句詩記敘了兩處斬關奪隘的壯烈經(jīng)歷和紅軍當時的心情。巧渡金沙江,不費一槍一彈,令人欣慰,心中“暖”;搶渡大渡河,飛奪河上的瀘定橋時,戰(zhàn)斗慘烈,驚險悲壯,因此有寒氣逼人之感。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更使整個紅軍全部喜笑顏開的是,過了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岷山,心情豁然開朗,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紅軍跨越了千山萬水,沖破了無數(shù)艱難險阻,戰(zhàn)勝了前堵后追的敵人,終于一步步接近了最后的勝利,他們怎能不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呢?

  四、篇章學習

  這首詩記敘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經(jīng)歷,抒發(fā)了革命者的豪情壯志,贊頌了紅軍藐視困難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詩的開頭兩句,是全詩的總括,也可以看作是對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高度概括。接下來的6句,可以看作是頭兩句的具體化和分敘。這6句中,寫到了長征中途經(jīng)的五個險峻的處所: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同時寫出了紅軍指戰(zhàn)員在戰(zhàn)勝這些艱難險阻時的心情。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以下特點:

  1.語言高度凝煉。長征是歷時一年、途經(jīng)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的壯舉,這首詩卻只用了寥寥56個字便把長征中所經(jīng)歷的幾處險山惡水都反映出來,并點出了這幾處的特點(五嶺的“逶迤”、烏蒙山的“磅礴”、金沙江的“水”與“云崖”。大渡河的鐵索橋、岷山的“千里雪”)真是做到了言近旨遠、言簡意賅。

  2.想像豐富。這首詩把逶迤的五嶺想像為“細浪”,把氣勢雄偉的烏蒙山想像為“泥丸”,巧渡金沙江之后想像那里所云崖變“暖”,搶渡大渡河覺得那橫跨江面的鐵索“寒”氣森森。這些大膽、奇特的想像,把詩人博大的胸懷、豪邁的氣概表現(xiàn)出來了。

  3.兩兩相對的句式。這首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十分整齊。“五嶺”對“烏蒙”,都是山名;“逶迤”對“磅礴”,都是用來表示事物性質的詞;“騰細浪”對“走泥丸”都是一個表示動態(tài)的詞后邊一個表事物名稱的詞。“金沙”對“大渡”,都是水名;“水拍”對“橋橫”,都是表事物名稱的詞后邊一個表動態(tài)的詞;“云崖暖”對“鐵索寒”,都是表事物名稱的詞后一個表示狀態(tài)的詞。這種兩兩相對的句式,不但結構整齊、瑯瑯上口,還能增強語言文字的表現(xiàn)力。

語文長征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重點: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2、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三、教學方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來源于生活而遠遠高于生活,是毛澤東《七律長征》的真實體現(xiàn)。我們曾經(jīng)拜讀過他的《沁園春雪》,領略了他的雄韜偉略。而這首二萬五千里長征現(xiàn)實生活的概括,提煉而來的《七律長征》又有怎樣的氣魄呢?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它。根據(jù)題目,我們了解到這是一首寫于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誰能說得更好,更具體呢?交流、總結。

  (二)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漢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仡欓L征一年來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情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三)文體介紹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guī)定!伴L征”是這首詩的題目。

  (四)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逶迤(wēi yí )磅礴(pág bó )岷山(mí )

  2、解釋詞語。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并想念他們定能戰(zhàn)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征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chǎn)黨人和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2、面對這長征途中的的困難,紅軍的態(tài)度如何?通過哪些字詞反應出來?明確:“更喜”“盡開顏”從這幾個字上體現(xiàn)了紅軍一種樂觀主義精神。體會重點字句

  3、首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你了解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過程應該用什么字來概括?面對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紅軍有沒有退卻,從哪里可以斷定?體現(xiàn)出了紅軍戰(zhàn)士怎樣的精神和意志?明確:“難”、“不怕”“只等閑”、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4、其實當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可毛澤東卻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是為什么?明確:因為毛澤東希望并相信他們定能戰(zhàn)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從而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同志對紅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

  5、從最初的“不怕”“只等閑”到最后的“更喜”“盡開顏”我們可以體會到全詩怎樣的感情基調?明確:輕快豪邁、氣度不凡

  (九)總結歸納

  1、主題:本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zhàn)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

  2、藝術特色: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A、本詩以“萬水千山”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通過擷取典型場景和事例凸現(xiàn)長征精神;

  B、依據(jù)生活的真實順序敘述長征途中的典型場景和史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聯(lián)直接抒情除外)——“騰”“走”以動寫靜、“暖”“寒”賦予云崖、鐵索以感情色彩、“更喜”“開顏”將雪山之貌與紅軍之情相交融;

  (2)本詩巧用夸張手法——頷聯(lián),體現(xiàn)了詩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氣魄,體現(xiàn)了詩作的革命浪漫主義風格。

語文長征教案12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帶領學生細讀鑒賞,領略詩境,學習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朗讀詩題

  2、“七律”代表什么?“長征”呢?

  3、檢查,個別朗讀全詩

  二、細讀鑒賞,領略詩境

  1、教師朗讀,學生思考:這首詩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長征圖”?

  2、小組討論

  3、交流:

 ?騰越五嶺圖

  ?疾跨烏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飛奪瀘定橋

  ?喜踏岷山雪

  4、在這幾幅圖中,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幅圖?讀讀說說自己欣賞的“圖畫”;還可以結合自己收集的課外資料講一講自己欣賞的理由。

  5、學生自學,在詩歌的精華處圈圈畫畫

  6、全班交流:談自己欣賞的圖圖。

  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

  A、“騰越南五嶺”.“疾跨烏蒙山”

  (1)出示:“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2)想象這五嶺、這烏蒙是什么樣的山呢?紅軍在翻越這些山的時候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3)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細浪”、“滾動的小小泥丸”呢?那該怎么讀呢?(體會詩句反襯紅軍的英雄氣概,突出紅軍藐視并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精神。)

 。4)再帶著對紅軍崇敬的心情讀一讀。

  B、“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2)補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憶《飛奪瀘定橋》等課文,感受長征途中的險惡。

  (3)感受自然環(huán)境的險惡和與敵人戰(zhàn)斗的激烈,體會紅軍的無畏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

  (4)從這九死一生、背水一戰(zhàn)、急流險灘、槍林彈雨、嘹亮號角、奮不顧身的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讀出來嗎?

  C、“喜踏岷山雪”

 。1)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2)翻越大雪山,帶給紅軍的又是什么呢?讀一讀。

 。3)克服了重重困難,勝利就在眼前,這一切怎么不令紅軍欣喜若狂、興奮不已呢?讓我們把紅軍的這種勝利之喜、這種萬丈豪情通過聲音讀出來吧!

  4、加深理解,回歸全文。

  A、紅軍長征僅僅遇到了這五個困難嗎?

 。◤摹凹t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敝锌梢泽w會到,在這25000里的長征路上,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要走過萬水千山,要紅歷過千難萬險。)

  B那毛主席為什么只寫了五幅“征難圖”?(它是由幾幅畫構成的包容天地、氣象萬千的歷史畫卷,包含了紅軍長征途中所有的艱難困苦,只是這些太多,說不完、道不盡,詩只選幾個典型的畫面作藝術概括。)

  三、播放歌曲,提升情感。

  1、讓我們帶著對紅軍英勇無畏、不怕艱險、樂觀向上的贊嘆之情,再來朗讀全詩吧!

  2、播放歌曲

  四、朗讀背誦,布置作業(yè)

  1、熟讀成誦。

  2、課后收集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感受其詩詞的風格。

  板書設計:

  20、七律長征

  騰越五嶺圖

  疾跨烏蒙山

  巧渡金沙江英雄氣概

  飛奪瀘定橋樂觀精神

語文長征教案13

  教學目標

  結合詩句,體會革命精神

  教學重點

  結合詩句,體會革命精神,具有一定的難度。

  引導學生如何結合詩句,體會革命精神同時,激發(fā)學生在艱難的情況下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能時刻保持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介紹《七律·長征》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情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2.課件播放《七律·長征》情景朗讀視頻,讓學生整體了解詩內容。

  知識講解

  3. 結合詩句,體會革命精神。

 。1)了解律詩特點

  七律是律詩的一種,律詩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律詩總共有四聯(lián)八句話,這四聯(lián)分別叫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2)理解首聯(lián)“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①詩意:紅軍戰(zhàn)士不怕萬里長征的一切艱難困苦,把萬水千山的磨難都當成平平常常的事。

 、诜治觯菏茁(lián)以直白的語氣,豪邁的語勢,總領全詩,開門見山贊美了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邸安慌隆倍昼H鏘有力,以堅定的語氣表現(xiàn)出紅軍面對長征中的千難萬險,毫不畏懼,勇敢頑強。

 、堋叭f水千山”一詞高度概括了長征途中遇到的險山惡水和一切艱難險阻。

  ⑤“不怕”和“只等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塑造紅軍戰(zhàn)士那種蔑視敵人,藐視困難,表現(xiàn)紅軍頂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3)理解頷聯(lián)“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詩意:五嶺山脈高低起伏,連綿不絕,在紅軍戰(zhàn)士眼里就像是翻騰著的小浪花,烏蒙山這樣的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戰(zhàn)士眼里,也不過是腳邊滾過的小泥球而已。

 、诜治1:作者先用“逶迤”、“磅礴”呈現(xiàn)出道路彎曲而長,山脈廣大而無邊際,突出山勢險峻。

 、鄯治2: “細浪”“泥丸”的細小,與前者形成對比,把起伏綿延的五嶺山脈比作翻騰著的細小波浪。把高大的烏蒙山脈比作腳下滾動著的小泥球,想象奇特,夸張至極,是把藐視困難的思想具體化,形象化,以此襯托出紅軍征服高山,不畏艱難的高大形象。

 、芊治3: “騰”和“走”這種動態(tài)化的描寫,想象絕妙,境界寬廣,顯示出紅軍戰(zhàn)士藐視一切困難的態(tài)度。

 。4)理解頸聯(lián)“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①詩意:湍急的流水拍打著金沙江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诜治觯骸霸蒲隆敝父呗柸朐频纳窖,“云崖暖”是詩人在江畔流露出勝利的歡悅。而“鐵索寒”僅用三字,便使英勇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刻畫得栩栩如生,這兩句寫出了紅軍對水的征服!耙慌缓奔闯尸F(xiàn)了客觀現(xiàn)實,又寫出了主觀感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表達出紅軍渡過金沙江后的喜悅,又表現(xiàn)出奪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足見紅軍的神勇無比。

 、鄞寺(lián)對仗工整,以環(huán)境和事物寄予無限感慨,極具氣勢。

 。5)理解尾聯(lián)“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僭娨猓焊辜t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诜治觯悍治觯何猜(lián)寫了長征的最后階段。“更喜”承接紅軍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現(xiàn)在紅軍盡管翻越的是千里雪的岷山,望著風雪交加的道路,想著勝利在望,也不由得喜從心生。最后以“開顏”收篇,寫出了紅軍勝利大會師的喜悅之態(tài),預示了長征的最后勝利。

  小結

  本詩通過對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艱難歷程的生動描繪,熱情地贊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語文長征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文是毛主席在紅軍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生動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中所表現(xiàn)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本詩重點講了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艱難險阻,全詩展現(xiàn)了五幅征難圖,字里行間表達了紅軍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全詩內容,體會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句指導學生認真朗讀,從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

  結合全詩內容,體會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了解時代背景,初步感知詩歌所描寫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毛澤東同志嗎?你都知道哪些有關他的事跡?學生結合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簡單匯報已有知識。

  2、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對課文學習來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吧!

  二、放手閱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學課文

  A、各自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B、請同桌互相讀讀、聽聽,糾正讀錯的字音。試著解答一下對方不懂的問題

  C、全班匯報交流,讀準詞語,理解不懂的詞語。

  2、指名學生逐句朗讀詩歌(七律:七言律詩,每兩句為一聯(lián))

  理解詞語的意思: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fā),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

  3、你都知道哪些有關長征的事?學生介紹有關長征的歷史事實。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實力,從江西瑞金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終于在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里,紅軍戰(zhàn)士靠著自己的雙腳,走過了十一個省,行程25000余里,完成了舉世無雙、驚天動地的萬里長征。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仡欓L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三、再讀詩句,質疑解疑:

  1、介紹這首詩的體裁: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個字,一共有八句話。就是七律。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jié)奏。

  2、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么,現(xiàn)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舒適的韻律與節(jié)奏。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

  3、教師小結:這首詩一共有八句話,每兩句子為一聯(lián),分別被稱作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4、讀讀全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標畫在書上,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四、指導朗讀《長征》

  五、布置作業(yè)

  1、思考每句詩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語文長征教案15

  學習目標

  1、認知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能聯(lián)系重點詞語體會詩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課前準備

  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初步感知詩歌中較難理解的詞語

  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動身,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延續(xù)不絕的'樣子。

  烏蒙:云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紅軍長征經(jīng)此。

  教學過程

  誦讀品悟,領略詩境

  聽一聽《長征組歌》中的段落,談一談你所了解的長征。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初步滲透相關的詩歌知識

  指導朗讀:從節(jié)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考慮。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播放長征歌曲,以唱配誦。以唱帶誦

  討論

  在現(xiàn)代生活中,俺們如何學習和發(fā)揚長征精神,磨煉意志,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

【語文長征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長征教案02-10

語文長征教案06-21

[合集]語文長征教案06-21

[薦]語文長征教案06-21

長征語文教案08-20

小學語文《長征》的教案08-31

小學語文教案:長征01-15

小學語文教案:長征04-12

語文 -《長征》08-16

語文 -長征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