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精選32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5頁例4、例5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正確地數(shù)百以上、萬以內(nèi)的數(shù),知道萬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
2、正確地用萬以內(nèi)的數(shù)表達和交流信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3、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培養(yǎng)自主探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數(shù)“翻坎數(shù)”,萬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1)教師用課件(或掛圖)出示兩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讓學生猜一猜兩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習興趣。
(2)學生匯報自己的猜想,并說說為什么。
二、主動探究,建立模型
1、數(shù)一百零幾
。1)99之后再數(shù)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數(shù)1根是多少?強調(diào)“一百”與“一”之間一定要加1個“零”。
。2)101之后再數(shù)1根是多少?看著上圖一起數(shù)一數(shù),明確一百零幾中間有1個
“零”。
2、數(shù)一百零幾與一百幾十
。1)學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數(shù)一數(shù),檢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與“9”合起來,110是100與10合起來,突出101與110的'區(qū)別。
。3)引導學生觀察120根是1個100,2個10。(讓學生動手捆1個大捆,2個小捆)
。4)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120就是由1個100和2個10組成的。
3、在計數(shù)器上數(shù)一百九十幾到二百幾十
。1)教師出示計數(shù)器,撥出197,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197的組成。
。2)讓學生接著往下數(shù),當數(shù)到199到200時,怎樣撥?
、儆^察個位,9個一再數(shù)1個一是多少個一?(10個一)10個一又是多少?(10個一是1個十)在計數(shù)器上怎樣表示?(在個位上撥去10個一,在十位上撥上1個十)
、谟^察十位,已有10個十。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在計數(shù)器上又怎樣表示?(在十位上撥去10個十,在百位上撥上1個百)
4、類比遷移
。1)突出990與1000。
教師出示計數(shù)器,撥出990,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990的組成。請學生再撥上10,怎么撥?怎么數(shù)?
[點評:在操作活動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合計數(shù)單位,突出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這個翻坎數(shù)。]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數(shù)10,在計數(shù)器的哪一位上撥?(十位)撥幾個?(1個)1000加10讀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須在“一千”與“一十”之間加1個“零”。
、1010之后再數(shù)10怎么撥?
③從1020再撥到1300怎么撥?
④從1300撥到1400可以怎樣撥?
、萃阑樱菏褂糜嫈(shù)器一十一十地撥,從880撥到1100,一邊撥一邊數(shù)。提醒學生遇到困難,可以尋求同伴或者老師的幫助。然后抽學生演示,教師重點指導990、1000和一千零幾十的撥法及數(shù)法。
。3)突出20xx,20xx。
、1900之后再數(shù)10,在計數(shù)器的哪一位上撥?撥幾個?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1990之后再數(shù)10,十位上是多少?(10個一十)十位上怎么辦?(10個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個一百)百位上怎么辦?(10個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個一千是二千)
、蹚20xx到20xx,在計數(shù)器上可以怎樣撥?
三、鞏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龍游戲(教師重點指導“翻坎數(shù)”)
(1)一個一個地數(shù),課堂活動第1題。(老師和全班學生接龍)
。2)一十一十地數(shù),課堂活動第2題。(男、女同學接龍)
(3)一百一百地數(shù),課堂活動第3題。(各大組接龍)
。4)一千一千地數(shù),課堂活動第4題。(全班齊數(shù))
2、撥一撥、說一說
。1)先撥3500,再說由()個千和()個百組成。
(2)先撥4020,再說由()個千和()個十組成。
。3)先撥6003,再說由()個千和()個一組成。
3、說一說
(1)5400是由()個千和()個百組成。
。2)4070是由()個千和()個十組成。
。3)2496是由()組成。
四、課堂小結
你會數(shù)萬以內(nèi)的數(shù)嗎?數(shù)數(shù)時要注意什么?通過學習你還有什么收獲?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決的意義,熟記口決,會用一句口決算有關的兩個乘法算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熟記口決,會用一句口決算有關的兩個乘法算式
三、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機
四、教學過程:
(一)步驟:師生活動修改意見
1.口算
6×1, 6×4, 1×2, 5×4
6×2, 6×5, 4×2, 3×1
6×3, 6×6, 2×3, 3×4
。ǘ└鶕(jù)口決說出兩個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一三得三, 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三)在○里填上+、_或×
4○4=8
3○3=9
6○6=36 4○4=16 3○3=6
6○6=12 4○4=0
3○1=2
4○2=81
(四)乘法口決比賽
1、看乘法式題卡片寫得數(shù)
3×2, 4×4, 3×6,2×2, 6×5, 3×4, 6×6, 2×4, 2×6, 1×6
2、先把有關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再計算
媽媽買來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幾袋?
媽媽買來4袋桔子,5袋蘋果,一共有幾斤?
3、口頭提出問題或條件再算出來
、6個少先隊員做紙花,每人做4朵( )?
、谏傧汝爢T做了24朵紙花,送給幼兒園小朋友8朵,( )?
。ㄎ澹⿵土曁罾ㄌ柧毩
1、做62頁第3題
2、做練習十三第2、5、7題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3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shù),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4
教學目標:
使學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稱,因數(shù)和因數(shù)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會正確地寫出乘法算式。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要準備學具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出示小黑板)
1)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
4個2相加5個4相加2和7相乘
2)3個9相加,和是()。
一個因數(shù)是9,另一個因數(shù)是3,積是()。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根據(jù)要求,寫出乘法算式,并及時校正。
二、讀一讀。
4×56×35×23×4
三、看圖寫算式
算式是()×()算式是()×()
讀作()乘()讀作()乘()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jù)直觀圖形寫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義。
四、指導完成書本7~11題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5
三維
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為后面學習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⒉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城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
重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
難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法
學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
準備 練習題卡。
主要教學流程
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⒈6除以3等于2。(復習除法的讀法)
、脖怀龜(shù)是15,除數(shù)是3,商是5。(復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嘲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復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⒋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復習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8題。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以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6
教學內(nèi)容:方向與位置,課本第65~66頁。
課型:練習課。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學會根據(jù)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向的方法,學會看簡單的線路圖。
2、經(jīng)歷探究辨別方向與確定位置的過程,體驗合作探討問題的樂趣。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主動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合情感。
教學重點: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任意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線路圖。教學難點: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時重點加強學生練習的活動性,讓學生面向給定的方向站好,再說出其他三個方向。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分別面向不同的反響,確定其他三個方向,鞏固辨認方法。
2、自主練習2.3。
這是實踐性的題目。練習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與實踐開展必要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辨認方向。
3、自主練習4。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然后全班集體訂正。
4、自主練習5。
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全班交流,鞏固看路線圖的方法。
5、自主練習6。
先讓學生描述路線,然后再計算路程。
6、小資料。
學生自己了解。
二、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三、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感性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zhì);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對稱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課件、各種對稱的圖片,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猜一猜、激趣導入。
師:在這花兒盛開的季節(jié)里,昆蟲們歡快的飛舞著,看!它們向這兒飛來了,不過它們只有半個身影。它們說:“只要你猜對它們是誰,它們就會出現(xiàn)!
師:請你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課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個身影,讓學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蟲的另一半。)
師:同學們真棒!那你們仔細觀察這些昆蟲,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它們兩邊都是一摸一樣的。
師:像上面的左右兩邊都一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對稱。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更多對稱的知識。
觀察、感知,互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從圖案的形狀上觀察出對稱的特點。
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軸對稱圖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剪一剪,教學教科書29頁例1
。1)老師示范,先將一張紙對折,再畫一畫,最后沿畫的線剪。打開是一件上衣。
。2)學生模仿,做一個剪紙。學生動手剪時,師: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觀察這件上衣有什么特點?(是對稱的)
。3)小組內(nèi)說說你是怎樣剪對稱圖形的?
(4)展示學生剪的作品。(把優(yōu)秀作品貼黑板)
師:同學們剪得都很漂亮,在對稱圖形的中間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所有圖形的中間都有一條折痕。
師:對,這些圖形中間都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把這個對稱圖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樣的兩部分。那咱們能給這條折痕起一個名字吧!這條折痕在數(shù)學王國中叫做對稱軸。(板書:對稱軸)翻到教材29頁,拿出剪刀、長方形紙,照樣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圖片里都是對稱的圖案,能不能通過我們的小手也來找一找對稱圖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紙先左右對折,打開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左右對稱)再上下對折,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上下對稱)
(2)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折一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ㄉ舷聦ΨQ,左右對稱,對角也對稱。)
。3)拿出準備好的圓形紙折一折,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不管怎樣對折,都是對稱的。)
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都是對稱圖形。
師:先用直尺標齊,再用虛線畫出對稱軸。
學生自由發(fā)言。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課本29頁,做一做。
圖形中哪些是對稱的,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2、下面的字母、數(shù)字和漢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1、2、3、4、5、6、7、8、9
3、教材第33頁練習七第1—3題。
四、回顧整理,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2、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對稱圖形很美,是!只要我們用眼睛仔細去觀察,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就能用對稱圖形把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8
課題:和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生喜歡的體育活動得出相應的四道加減法算式。
2、通過活動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歸納并學習有關10的所有的加減法算式。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小圓片,數(shù)字卡片,小黑板,算式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踢足球嗎今天老師帶你們?nèi)タ匆粓鲎闱蛸,好不好(出示掛圖)
二、教學新知,知識探索
1、聯(lián)系圖,讓學生觀察圖意。
2、對于圖里的.場景,讓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描述。(如“從圖上看,左邊6人,右邊4人”;或“從圖上看,黃隊6人,藍隊4人”。)
3、列式讓學生獨完成。
4、列式后,讓學生結合圖意講講四個算式的具體含義,使他們再次鞏固加、減法之間的聯(lián)系。
5、“試一試”的教學。讓學生拋花的圓片,(拋正面和反面的次數(shù))寫出4道(或2道)加、減法算式。
6、讓學生說一說還可能出現(xiàn)哪些情況,分別得出相應的加、減法算式。
三、知識鞏固及應用
1、想想做做的第一題。讓學生合作出示卡片,相互說法加法算式。
2、第2題可先讓學生用手指著右邊的數(shù)一道一道地算,然后同桌兩人合作,相互各算一遍。
3、第4題讓學生先口算,再把算式和相應的花用線連一連。
4、第5題通過直觀理解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感知多幾、少幾的關系,為以后探索這樣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作準備。要引導學生理解每次是誰和誰比,比的標準不同,結果的表達也不同。
5、小黑板出示兩道開放題。通過開放題引導學生有條理地總結、歸納有關10的加、減法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五、能力檢測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9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81頁練習十二1—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鞏固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的口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通過練習,體會不退位和退位的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在口算方法上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發(fā)展比較、歸納等初步思維能力。
3、逐步發(fā)展數(shù)學學習的自信心,獲得正確計算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鞏固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的口算。
教學難點:
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6-8=83-2=37+40=32+4=
25-7=36-8=67-9=62-9=
51-5=84-6=80-6=60-2=
直接說得數(shù),并指名說一說36-8、67-9的計算過程。
2、導人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今天我們來上一節(jié)練習課。[板書:練習十二(1)]
二、練習。
1、練習十一第1題。
。1)學生獨立口算。
(2)集體交流時提問:每一組的三道有什么區(qū)別?(第一組中被減數(shù)相同,減數(shù)不同,第一題不退位,第二、第三題
需要退位。第三組中被減數(shù)不同,減數(shù)相同,三題都需退位。)
2、練習十二第2題。
。1)出示第2題,老師說明題意:用圖中的數(shù)字分別減7和9。
。2)同桌同學互相練習,比一比誰算得好。
3、練習十二第4題。
。1)老師說明題意:括號里哪一個得數(shù)對,把對的圈起來。
。2)學生獨立圈數(shù),集體交流,在說出正確得數(shù)后,讓學生想想錯誤得數(shù)鍺在哪里。
4、練習十二第5題:
。1)9題口算,要求學生在2分鐘內(nèi)完成,集體訂正時說一說62—20、61一4、45—9這三道題是怎樣算的?
。2)統(tǒng)計正確率,了解錯題情況,及時訂正。
5、練習十二第6題
提問:一直什么條件,要解決什么問題?
你是怎樣理解“如果買一袋鹽或味精呢?”這個問題的?
三、練習總結:讓學生談練習收獲。
四、課堂小測。
一、直接寫出得數(shù)。
28-9=27-8=60-3=41-2=54-7=82-6=
54-7=52-6=25-8=35-7=68-5=65-9=
二、填一填。
被減數(shù)37258679905746減數(shù)8498087
差()
三、列式計算。
1、兒童樂園有紅色和藍色的碰碰車共35輛,藍色的有6輛,紅色的有多少輛?
2、小明家有21本呼事書,他已經(jīng)看了9本,還要看多少本才能看完?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
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算式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72頁。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設計
復習舊知
口算10以內(nèi)的加減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組題中的第一題與第二題有什么關系?
學生口算后交流。
導入新課:大家不但會算,還能找出它們的關系。今天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本領。
學習連加
1.課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現(xiàn)5只在地上覓食的小雞。
問:院子里有幾只小雞在吃東西?(屏幕出現(xiàn)5)
b.出現(xiàn)跑來的2只小雞和又跑來的1只小雞。
指導觀察:現(xiàn)在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屏幕出現(xiàn)2、1)
問:要算出一共有幾只小雞,應該怎樣列式?(屏幕出現(xiàn)5+2+1)
要求學生結合屏幕上的算式說說算式的含義。
2.學習計算順序。
問: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組討論后匯報,并說出計算順序。
b.根據(jù)學生敘述過程,演示課件,在算式5+2+1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最后成:
問: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shù)相加?
3.揭示課題。
a.問:今天學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連加)
b.引導學生總結連加計算的運算順序。
同桌討論。
交流匯報: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把得數(shù)記在腦子里,然后再加第三個數(shù)。
學習連減
1.課件演示(邊演示邊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a.草地上出現(xiàn)8只小雞。問:現(xiàn)在有幾只小雞?在算式中填數(shù)。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讓學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數(shù)。
○ □ ○ □ ○ □
3.交流。
a.說說8-2-2的含義。
b.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小結并補充課題。
鞏固練習
1.第72頁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種學具擺一擺,再填數(shù)計算。
2.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要求: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填空并計算。
3.練習十一的第3、6題。
a.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shù)記在腦子里。
b.直接說出各題得數(shù)。
課堂總結
1.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所學的內(nèi)容和連加、連減計算的運算順序。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注意的問題。
教學設計說明
備課時,考慮到觀摩課的`需要,感到只教連加,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偏少,所以就把連加、連減兩個內(nèi)容安排在一起教。設計教案時不免有些擔心,生怕學生接受不了?墒菍嵺`下來,發(fā)現(xiàn)學生學得比較順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利用課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題,變抽象為具體,非常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小雞只數(shù)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幫助學生借助直觀感知接受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
第二,加強觀察指導。在進行課件演示的時候,我著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讓學生記下演示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數(shù)量變化情況,進一步和算式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在大腦里將生動的情節(jié)轉(zhuǎn)化為數(shù)的運算,為掌握計算順序打好基礎。
連加、連減是學習20以內(nèi)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shù),并且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shù)。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shù)記在腦子里,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本課憑借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把數(shù)量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同步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了理解連加、連減含義的直觀形象支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沒有多媒體課件,改用傳統(tǒng)的教具演示,連加、連減的含義是不是會成為教學的難點呢?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不會。因為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而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連加、連減兩個內(nèi)容安排在一節(jié)課內(nèi)教,學生不僅能夠接受,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習的遷移。
我們看到,在本課的新授過程中,教學連加,以教師引導為主;教學連減,則放手讓學生自己類推,體現(xiàn)了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改革要求。這也是本課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一個亮點。
相對算式含義的理解而言,連加、連減的口算常有一些學生感到有點困難。分析原因,除了學生初次接觸兩步計算不習慣之外,主要還是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憑短時間記憶進行第二步口算時發(fā)生障礙。為此,本課的鞏固練習,在先操作再計算和看圖計算之后,安排了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shù)記在腦子里的專項練習,著重訓練學生記憶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這是很有針對性的。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體會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初步學會確定物體上下、前后、左右方位。
2.使學生能夠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學會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談話:小朋友們,請舉起你的右手和左手。同桌互相檢查一下,舉得對不對。
提問:生活中你的兩只手能夠做什么呢?(學生議論、交流)
(1)上課發(fā)言要舉手,(教師示范)應該舉哪只手呀?
(2)我們寫字時一般用的是哪只手呀?
(3)你注意過沒有,解放軍和警察叔叔敬禮時舉的是什么手? 組織學生模仿敬軍禮。
討論:我們的右手還能做哪些事情?(學生討論并交流)
提問:另一只手我們叫做什么?(左手)
談話:我們都有兩只手,左手右手有分工,雙手協(xié)調(diào)齊 動作,相互幫助好朋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物體的位置關系。(板書課題:認位置)
二、觀察情境,認識位置
1.認識左右。
(1)提問:把書翻到第9頁,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舉起的手是哪只手?
(2)提問:第一張課桌坐的是小明和小紅,誰能說說小紅在小明的哪面?小明又在小紅的哪面呢?
追問:第二張課桌上放著練習本和數(shù)學書,說一說:練習本在數(shù)學書的哪面?數(shù)學書在練習本的哪面?
(3)討論:你還能看圖說一說嗎?
學生可能說出:
、傩傇谛》嫉淖竺,小芳在小剛的右面;
、谛∶髟谛偟那懊,小剛在小明的后面;(如果學生 說不出來,可以直接提問:看圖想一想,小明和小剛的位置 是什么關系?)
、坌〖t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紅的后面;
、車煸诤诎宓纳厦,黑板在國旗的下面。 學生發(fā)言時,注意指導學生說清楚誰在誰的哪一面。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做游戲。
(1)討論:在我們的身體中,還有像左右手這樣的好 朋友嗎?
(通過討論并匯報,進一步認識左耳、右耳,左眼、右 眼,左腳、右腳。)
小結:我們身體右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左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
(2)談論:人的手、腳、耳、眼都有左右之分,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聽口令,做動作。要求聽老師下達的`口令,做動作。
、 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
②左邊拍拍手,右邊拍拍手。
、圩笫置蠖笫置叶;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
小結:我們在描述位置關系時,一定要說清楚在誰的哪一面。
2.說一說。
(1)坐在你左面的小朋友是誰?坐在你右面的小朋友是誰?坐在你前面、后面的小朋友分別是誰?
(2)(請兩位小朋友站在講臺前)誰在誰的`左面?誰在誰的右面?
(3)(三位小朋友站成一橫排)誰在誰的左面?誰在誰的右面?
再次強調(diào)說清誰在誰的哪一面。
3.看圖說一說。
學生可能更多地用上、下描述物品之間的關系,要提示還可以用左、右來描述面包和牛奶的關系。
4.擺一擺。
(1) 把數(shù)學書擺在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數(shù)學書的后面,把學具盒擺在數(shù)學書的左面。
(2) 把文具盒擺在中間,把數(shù)學書擺在文具盒的左面,把學具盒擺在文具盒的右面,最后把尺子擺在文具盒的上面。
5.排一排。
請一個小組6個學生上講臺,側(cè)面對著底下的學生。
(1)提問:(指第二個同學)XX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請第三個同學照樣子說一說。
(2)底下的同學以小組為單位排一排,說一說。
6.看圖說一說。
(1)說說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2) (2)月季花的左邊有幾朵花?右邊呢?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略)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shù)、讀、寫100以內(nèi)的數(shù)。
2、初步理解數(shù)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shù)、讀、寫100以內(nèi)的.數(shù),特別注意過九的數(shù)。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shù)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
教具準備:
計數(shù)器、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數(shù)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shù)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說一說數(shù)位表示的意思)
。ǘ⿲耄
“剛才表示的數(shù)都是20以內(nèi)的數(shù),如果是20以上的數(shù)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shù)器表示?”
說一說數(shù)的組成。
。▽W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ㄈ┬抡n:
1、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shù)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shù)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shù):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shù),學生聽數(shù)并動手寫數(shù),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shù),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shù),要求寫數(shù)和讀數(shù)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shù)。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shù)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個兩位數(shù),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shù)是()。
。ㄋ模┬〗Y: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nèi)的讀數(shù)和寫數(shù)。(板書:讀數(shù)、寫數(shù))其實方法和20以內(nèi)數(shù)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nèi)數(shù)的讀寫呢?好我們現(xiàn)在來做練習。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3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5、36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比較10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知道什么是單數(shù),什么是雙數(shù)。
2、通過比一比,估一估,進一步掌握比較多個數(shù)大小的方法,學會有根據(jù)的進行選擇,提高估計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3、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發(fā)展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比較多個數(shù)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單雙數(shù)的含義,學會有根據(jù)的進行選擇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新課
請小朋友想想,我們這兩天學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數(shù)的順序與比較數(shù)的大。┙裉爝@堂課,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進行鞏固和練習,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學得好!
二、基礎練習鞏固
1、填一填,想一想,說一說。
出示課本練習六的第1題,引導學生看題,你能填出空格中的數(shù)嗎?認真觀察這幾個數(shù),想一想,誰最接近90,為什么?那么97是接近100,還是90呢?為什么?你們能用同樣的方法,想想:93是接近100還是90呢?
2、數(shù)一數(shù)
練習六第2題,從21數(shù)到40,再從40倒著數(shù)到21。
3、郵遞員送信
練習六第3題,理解題意,學生獨立完成,交流結果。
4、練習六第4題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知道了什么?要求比大小,在○里填上合適的符號。
三、綜合發(fā)展練習
1、練習六第5題
接著填一填。讓學生先觀察找出排列規(guī)律。學生練習后交流結果。
2、認識單數(shù)、雙數(shù)
。1)練習六第6題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明房子上的數(shù)是門牌號。提問:左邊的門牌號是哪些數(shù),你能接著數(shù)下去嗎?右邊的呢?53號在那一邊?68號呢?它們各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
。2)練習六第7題
圈一圈,讀一讀。
3、練習六第8題。
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選擇答案
4、思考題
讀題,明確題意。交流結果。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進一步了解了哪些內(nèi)容?有哪些收獲?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人民幣,能識別1元以內(nèi)的人民幣,知道元、角、分時人民幣的單位,認識1元=10角,1角=10分。
2、經(jīng)歷人民幣的識別過程,體會1元以內(nèi)各種人民幣的幣值,通過簡單的模擬活動,培養(yǎng)簡單的換錢、算錢、付錢的技能,發(fā)展多角度的思考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參與小組的交流,體驗主動學習的作用,發(fā)展主動學習、合作交流的意識;了解人民幣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1元以內(nèi)的人民幣的面值及人民幣的單位
教學難點:
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準備:
1元以內(nèi)的紙幣、硬幣若干;鉛筆、橡皮、尺子、羽毛球、郵票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談話: 小朋友,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需要什么?(錢)
對了,錢在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名稱。美國的錢叫做美元,英國的錢叫做英鎊,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做什么嗎?(人民幣)
揭題: 小朋友真聰明,我們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幣,每張人民幣面值大小不一,有幾元的,有幾角的,有幾分的。為了了解人民幣的一些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元、角、分。(板書課題)
二、 認識人民幣
1、 4人小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銀行中拿兩張你認識的人民幣,并在小組里說一說: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幣?是怎樣認識的?
引導: 人民幣有兩種,一種是紙幣,一種是硬幣。誰愿意向小朋友介紹一下你認識的人民幣?你是怎樣認識的?
2、根據(jù)教師的統(tǒng)一要求拿出相應的人民幣。
要求: 下面請每個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幣。
板書: 1元。(教師把1元紙幣、硬幣都貼在黑板上,紙幣正面朝上)
用同樣的方法認識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課件展示1元以內(nèi)的紙幣。歸納: 紙幣上都印有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勞動人民的頭像、中國人民銀行,另一面都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人民幣是受法律保護的。小朋友應該愛護人民幣,不要在上面亂涂亂畫,更不能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們,你們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練一練。
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
學生完成后用課件展示答案,共同訂正。
三、 認識進率
1、談話: 有個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媽媽買的一件黃顏色的新衣服,放學后豆豆來到了一家玩具店。(課件展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學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鋼筆、計算器、練習本等
。2) 還有兩個小朋友在買東西。
。3) 鋼筆的價錢是5元,計算器的價錢是20元,練習本的價錢是1元等
提問: 豆豆想買1本練習本,他應該付給營業(yè)員阿姨多少錢呢?(1元)他可以怎樣付1元錢?
讓學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給小朋友看,幾個小朋友在講臺前站一排,可以是10個1角的、2個5角的、5個2角的`、1個1元的等等。
引導: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種方法都是付幾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們來看看豆豆怎樣付這1元的。
。ㄕn件展示,豆豆說:“我付10角可以嗎?”)
提問: 小朋友,你們說可以嗎?為什么?
。ǔ鍪緢D)板書: 1元=10角
2、引導: 根據(jù)1元=10角,請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幾分?
(出示圖)板書: 1角=10分(學生齊讀一遍)
3、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完成后,教師把不同的取幣方法都展示出來,并追問:哪一種方法最簡單?
四、 簡單購物
1、談話: 老師今天開了一家小小商店,你們愿意上我這來買東西嗎?開業(yè)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錢,誰愿意跟我換一換零錢?
教師用1元分別和不同的學生換5角、2角、1角的零錢。
填空: 1張1元可以換( )張5角;
。 )張2角可以換1張1元;
1張1元可以換( )張1角。
2、同桌互相換零錢,活動1分鐘。(教師輔導)
3、引導: 換完了零錢,我的商店開張了。看一看我賣的有哪些東西?
課件呈現(xiàn):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鉛筆4角,自動鉛筆7角,尺子3角,郵票8角。
提問: 你想買什么?
誰想買郵票?你打算怎樣付這8角錢?有誰和他的付錢方法不一樣?
幾名學生上臺買郵票,一手拿郵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錢展示給全班學生看。
4、招聘營業(yè)員,學生互相購物。
談話: 我當了經(jīng)理后,想招聘一名營業(yè)員,條件是服務熱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對賬。其余的小朋友準備好1元人民幣來買你想買的東西。
學生活動2分鐘,對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表揚。
5、延伸練習。
小組討論: 1元錢可以買哪2樣東西?如果買3樣東西,可以怎樣買?
五、 全課總結
小朋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 課后作業(yè)
1、幫助媽媽買一樣東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價錢大約是1元?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力求能正確地算出得數(shù)。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為繼續(xù)學習十幾減8、7打好基礎。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熟練十幾減9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資源:學具。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十幾減9的知識,今天我們來做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做練習一第1題。
。1)分別出示插圖,讓學生看圖說話,從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
。2)學生獨立計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練習一第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題有什么特點,并通過計算、比較發(fā)現(xiàn)算式間的某種聯(lián)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鄰的算式推出得數(shù)。
3、做練習六第3題。
游戲“跳樹樁”:同桌間合作口算。抽幾道題讓學生說說計算的思路。
4、做練習六的.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再以開火車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練習六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交流時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練習六的第6題。
游戲:小青蛙過河。讓學生看圖說說題意,然后指導書寫格式,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練習六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說說題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練習六的第8題。
第1題,教師指導看圖理解題目意思,然后讓學生完成在書上,再集體讀一讀。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想一想,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十幾減9你會算了嗎?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6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3頁數(shù)一數(shù)。
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能力,數(shù)數(shù)能力,感受數(shù)學在身邊。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觀察、學會觀察的方法,會用點來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能力。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有好多小朋友和你們一樣,也喜歡去公園玩。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出示圖)
二、 新課
1、看圖
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互相說。
你能按順序說一說有哪些物體嗎?指名說。師生齊看圖。
2、數(shù)數(shù)
什么物體有幾個呢?自己數(shù)一數(shù),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
匯報:xx有幾個。
3、提問:
。1)大象滑梯有幾個?所以可以用1個點來表示。師:有幾個物體就用幾個點來表示。
。2)秋千有幾個?用幾個點來表示?為什么可以用2個點來表示?
。3)木馬有幾個?用幾個點來表示?
。4)幾架小飛機?畫上幾個點?
(5)幾只小蝴蝶?用幾個點表示呢?
。6)小鳥有幾只?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畫上幾個點?
。7)哪個物體用7來表示?
。8)哪個物體用8來表示?
。9)球有幾只?用幾個點來表示?為什么?
。10)哪個物體用10來表示?
4、小結:
小朋友們真聰明,能看圖按順序說出這個圖里面有哪些物體,還能細心地數(shù)出第個物體有幾個,有幾個,就用幾個點來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shù)一數(shù)(板書課題)
三、 練習
1、 看一看,在我們的教室里你還想數(shù)哪些物體呢?
數(shù)一數(shù):有幾張桌子?幾個窗戶?你還想數(shù)什么?
2、 看圖數(shù)數(shù),并用點來表示。(補充)
3、 作業(yè):練習冊第一課:數(shù)一數(shù)。
四、 課后記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7
。劢虒W內(nèi)容]
教科書第57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的習題。
。劢滩暮單觯
教材把求未知加數(shù)安排在10以內(nèi)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之后,單設一個課時進行教學。這種安排有助于學生體會求未知加數(shù)的含義,啟發(fā)學生運用10以內(nèi)的加、減法知識解決求未知加數(shù)的問題。教材把求和是10的算式中的未知加數(shù)作為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是為后面學習用湊十法計算20以內(nèi)進位加法打基礎的。
教學例題要先弄清圖意,聯(lián)系操作過程思考8個再放幾個就放滿10個,列出8+( )=10的算式,再引導討論?( )?里填幾。想想做做安排了信鴿送信、拔蘿卜等練習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反饋、鞏固所學的知識。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求未知加數(shù)的不同方法,要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交流來完成。
。劢虒W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數(shù)的?方法
2、初步體會數(shù)的分與合和求未知加數(shù)的關系,形成初步的?數(shù)感
3、發(fā)展數(shù)學理解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繼續(xù)培養(yǎng)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劢虒W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講述:同學們越來越聰明了,智慧爺爺獎給我們一個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呢?
邊講述邊打開禮盒,指名看看,并說給大家聽,里面裝了8個大蘋果,還空著兩格。
。墼u:由智慧爺爺送禮盒引起學生的好奇:里面究竟有什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二、觀察探索,積極思維
1、出示情境圖,學生仔細觀察。
提問:你們能從圖上發(fā)現(xiàn)什么嗎?可以怎樣提出問題?想不想把這個問題用算式表示出來?
板書:8+( )=10。
揭題:這個( ) 為什么沒有數(shù)?(因為2個格子里沒有蘋果,是空著的。)今天我們研究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把( )里的數(shù)填上。(板書課題:求未知加數(shù))
2、動手擺學具,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 ()里可填2。
3、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還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應填2?
小組長組織討論,然后向大家匯報討論情況。
板書:
(1)因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
教師評價:從小組長匯報的情況看,求未知加數(shù)的方法很多,這是大家討論交流的成功之處,祝賀你們。
。墼u:這一層次先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把看到的內(nèi)容用語言敘述出來,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良好習慣。為了突破難點,教學時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學具,積累感性認識,再經(jīng)過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上升為理性認識。學生不僅知道了( )應填幾,還明白了求未知加數(shù)的幾種方法。讓學生互相評價,不再向老師匯報,減輕了學生的思想負擔,使他們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興趣。]
三、應用拓展
1、獨立完成6+( )=10。
2、 想想做做第1題信鴿送信。
講述:信鴿在無邊無際的藍天上飛翔,不知不覺迷失了方向,智慧爺爺想請同學們幫幫忙,用自己的辦法幫信鴿把信送到郵局,愿不愿意?請用鉛筆引路,把信和郵局用線連起來。
在書上完成,小組學生互相檢查。
教師評價:同學們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動了信鴿,它們把這件好事告訴給了
小白兔。你們瞧,小白兔為了獎勵大家,正背著簍子給大家拔蘿卜呢!
3、出示課件小白兔拔蘿卜,
讓學生分兩組進行拔蘿卜比賽,初步體會□+□=10這個簡單的數(shù)學模型。
8+□ 9+□
6+□ 7+□
4+□=10 5+□=10
2+□ 3+□
0+□ 1+□
鼓勵拔得慢的小組不要灰心,以后繼續(xù)努力,不要互相責怪。
4、 找朋友。(方法:4個學生持得數(shù)卡片,4個學生持算式卡片,邊唱邊找,手拉手成好朋友)
5、 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訴大家。
。墼u: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把8+( )=10的思維過程遷移到6+( )=10中,讓學生獨立求出( )里應填4這個未知數(shù),鞏固求未知加數(shù)的方法。把練習題設計成活動形式來呈現(xiàn),安排了學生喜歡的信鴿送信、小兔拔蘿卜和找朋友等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并讓學生領悟□+□=10這個簡單的數(shù)學模型。]
四、總結點撥
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呢?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墼u: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學習的過程進行總結,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一件事自始至終有個交待的責任心,也讓學生體驗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相關的減法計算。
2.在練習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所學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重點: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圖寫算式。
2、填空。
9+()=149+()=17
14-9=()17-9=()
9+()=139+()=16
13-9=()16-9=()
3、口算卡片
二、口算練習
第6題、第7題
(1)課件出示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
。2)同桌進行比賽,看誰算得快。每人選做一行,然后交換。
。3)校對,有錯誤的說說計算過程和順序。
三、解決實際問題
1、第8題
。1)課件出示題目。
(2)引導學生讀題,讓學生找找條件和問題
。3)看著圖練習說圖右邊的三句話。
。4)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第9題
。1)課件出示題目。
。2)引導學生讀題,讓學生找找條件和問題,要求學生完整的表達題意
。3)學生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明確單位名稱:只
進行小結
四、總結評價
1、引導小結
說說練習后有什么收獲。你有哪些體會。
2、完成思考題
讓學生讀一讀思考題,交流、明確題意
啟發(fā)討論(必要時結合畫圖表示)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19
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初步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認識整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動手操作。
教學準備:課件,鐘面模型等。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他來了。(大屏幕上跳出一個小熊:嘿,大家好,今天我準備幫我叔叔照看一下鐘表店,跟我來看看吧。
大街上的店可真多。⌒∨笥褌兡銈冎滥膫店是小熊叔叔的鐘表店呢?(讓學生說一說,指一指)
你真聰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因為鐘表店里有好多鐘表。)
小朋友們都是在哪兒見到過鐘表呢?(相互交流)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界,鐘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
認識鐘表
1、(出示鐘表店門上的一個鐘),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讓學生充分說一說)(長針、短針、數(shù)字、方格)
我們把長針叫做分針,短針叫做時針(板書)
2、你能在學具鐘上找出時針和分針嗎?(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讓學生指出老師模型鐘上的分針和時針。)
認識整時
鐘面上用時針和分針來表示時刻,那么這個鐘面表示的是幾時呢?有誰知道?
。ǔ鍪7時整鐘),再點擊出示一組鐘(1時、4時、)讓學生認,學生快速認出后,哎呀,你們真聰明!怎么一下子就認出這些時間呢?是啊,小朋友們是怎么認出這幾個鐘面上的時間的'呢?把你的方法向其他同學介紹介紹吧。(一起來交流認識整時的方法。)
小熊: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知道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板書)那下面的鐘面各表示幾時呢?
配場景的`鐘8:00(升國旗)11:00(放學)4:00(體育活動)(中的時針和分針在轉(zhuǎn)動)學生認一認,并強調(diào)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shù)學上說8時,生活中一般說成8點。)
撥一撥
小貓說:“鐘真好,我也要買一個!毙⌒苷f:“現(xiàn)在是2時,你能撥出這個時間嗎?”小貓說:“能。”
小貓會撥了,同學們會撥嗎?試一試
同學們試撥,請一個小朋友到老師的模型鐘上撥一撥,并演示撥鐘的方法。我們可以先把分針撥到12,再把時針撥到2。
請小朋友們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整時,并說一說這時你可能在干什么。(結合情景進行時間教育)
修一修
看著小朋友們又說又撥的,小狗有點急了,它說:“我也要撥一個3時,可是我,我,我怎么撥?”我們來看看它的鐘表怎么啦?(老師展示一只缺少分針的鐘,時針指著3時的鐘)看怎么啦?(生:缺少分針)應該如何添呢?請同學到黑板上為它添上分針,(出示3根針,分針、時針、還有比時針還短的一根),讓學生在展臺上貼針,我們書上也有象這樣的缺少分針或時針的鐘,同學們也來幫忙添一添吧。ㄗ寣W生做書85頁第5題,為時鐘添上分針和時針)做完后選擇一些到展臺上點評。
認識大約幾時
去年在我國有一件大事,神舟6號飛船10月12日成功發(fā)射,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你們想看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成功發(fā)射的情景,感受那激動的時刻吧!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0
一年級是孩子們正式進入到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起始。無論是知識的學習、數(shù)學思維的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等,都需要老師傾注更多的精力去引導他們。那么在教學之初,就必須要全面去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本冊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目標、教學策略等,以幫助自己更好地進行教學。
一、學情分析
剛進入到學校的孩子們,他們的原有基礎也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在幼兒園階段已經(jīng)學會數(shù)10以內(nèi)的數(shù)和簡單的一位數(shù)加法和減法,有的什么都不會。這種情況下進行教學,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又需要慢慢養(yǎng)成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和學會一些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方法,需要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編排。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shù)學活動(數(shù)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shù)出數(shù)量在20以內(nèi)的物體的個數(shù),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shù)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nèi)各數(shù)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shù)。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shù)的加法和10以內(nèi)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jù)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shù)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7、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nèi)在的學習品質(zhì)。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
五、課時安排
一準備課:數(shù)一數(shù) 比一比3課時 二位置:3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圖形3課時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六11~20各數(shù)的認識4課時
1、數(shù)11~20各數(shù)、讀數(shù)和寫數(shù)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課時 數(shù)學樂園1課時
七認識鐘表2課時
八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11課時 九總復習4課時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1
第五單元認識10以內(nèi)的數(shù)
第6課時練習一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21--22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數(shù)數(shù)、填數(shù)、擺學具加深對數(shù)的基本含義的理解,鞏固對5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的認識。
2、體會基數(shù)與序數(shù)的不同。
3、指導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收集信息,進行數(shù)的大小比較。
4、對難寫的數(shù)字進行重點輔導,使學生的書寫更規(guī)范。
教學重難點:
正確運用“=”、“>”和“
課前準備:
課件、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練習一第1題。
樹上有多少只鳥?
學生獨立完成,復習對數(shù)字1~5的認識以及書寫。
二、基本練習
說一說,擺一擺。
1、學生拿出學過的0~5的數(shù),按一定的順序擺一擺。比一比誰擺得又對又快。
2、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
3、指導學生說說數(shù)的位置。
如:幾在幾的后面;幾在幾的前面;幾的前面是幾;幾的'后面是幾。
4、看數(shù)字,擺圓片。
先填一填,填好后讀一讀。
三、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第一題。
2、練習一第7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知道答案的不唯一性。
3、練習一第8題
。1)看場景圖,用學過的數(shù)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看題目要求,理解題意,說說要做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
。4)交流:尤其是蜻蜓和蜜蜂的比較。
4、練習一第9題
指導學生寫0、2、3、5 。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教學過程:
安排了“=”“>”“
比較兩個事物的多少,基本是一一對應。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并把比較的結果用“=”“>”和“”和“
“根據(jù)數(shù)的大小進行判斷,使學生會用”=“”>“或”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2
教學目的:
1、熟練數(shù)出8和9,會正確讀寫,并能用這些數(shù)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會比較他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8和9的組成。
3、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熟練地讀出數(shù)量是8、9的物體的個數(shù),會讀寫8和9。
2、難點:掌握9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會比較9以內(nèi)書的'大小,掌握8、9的組成。
教學準備:掛圖、生備學具,點子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圖寫數(shù)
一共有幾朵花?
2、再添上一朵花,現(xiàn)在一共有幾朵花?(8朵)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幾朵呢?(9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8和9的認識。
二、新課教學
1、創(chuàng)設情境,認、讀、數(shù)8和9。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后,提問:圖里講了一件什么事?
畫面上畫了些什么,與哪些數(shù)字有關,請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8位小朋友,9個人,2個小桶,2個噴壺,2把小鏟,8棵樹,1塊黑板,黑板前有9盆花,9只蝴蝶,8朵花…..)
。2)、請大家用小木棒擺出和花一樣多的數(shù)量,再添上一枝是多少?
出示計數(shù)器,請大家撥7個珠子,再添上幾個是8個呢?幾個珠子,再添上1個是9個呢?
2、數(shù)的順序。
出示直尺圖。問:第一段從什么數(shù)開始?再看7后面的一個數(shù)是幾?8后面的一個數(shù)是幾?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從0讀到9,再從9倒數(shù)到0。
3、數(shù)的比較。
。1)、7和8比較大小。
、、學生動手擺,第一排每個同學擺7根小木棒,第二排每個同學擺8根小木棒,比一比,哪一排多?哪一排少?
、凇W生動手寫:第一排小木棒的個數(shù)用數(shù)字幾表示?那第二排呢?7和8 比較,誰大,誰。
8比7大應該用什么符號?7比8小應該用什么符號?
8 >7 7<8
。2)、8和9比較大小。
①、學生動手擺,第一排每個同學擺8個圓片,第二排每個同學擺9個圓片,比一比,哪一排多?哪一排少?
、凇W生動手寫:第一排小圓片的個數(shù)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第二排呢?8和9比較,誰大,誰?
9比8大應該用什么符號?8比9小應該用什么符號?
9 > 8 8 < 9
4、認識8和9的基數(shù)與序數(shù)的含義。
(1)、讓學生找到教科書P54的蝴蝶圖,按要求用彩筆給蝴蝶涂色。
。2)、通過給蝴蝶涂上不同的顏色,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幾和第幾意義的不同。
5、指導書寫。
。1)、指導8的書寫。
首先讓學生看教科書P53的黑體字8,問學生8字像什么?然后看教科書P54中8的書寫順序圖,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邊板演邊講解:8字是一筆寫成。從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方起筆,自上而下,先寫一個S字,接著自下而上過S字腰間,與起筆字處連接,一筆寫成。最后,請同學看著黑板上的“8”字書空,再讓學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練習寫“8”。
(2)、指導9的書寫。
9字是一筆寫成,它的上部像0,它的豎像個1,上半部這個0要寫在上邊的小格里,注意要圓滑,不能有棱角,寫到0的起筆處,再往左下方寫斜豎,一直到下線為止。學生在教科書P54的寫字格里描寫9。
。3)、完成教科書P54的“8”、“9”書寫練習。
6、操作感悟,學習8和9的組成。
三、鞏固練習
1、口答:
(1)、一個數(shù)大于7,小于9,這個數(shù)是幾?
(2)、9的前面第4個數(shù)是幾?
。3)、比6大,比9小,這個數(shù)可能是幾?
2、作業(yè):把數(shù)字8和9寫在作業(yè)本上(各寫5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認識了8、9兩個數(shù)字朋友。希望同學們回到家里找一找有關數(shù)字8和9的物品,明天來學校后……
。ㄗ寣W生暢所欲言,引導說出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五、板書設計:
8和9的認識
7 8 9
7 < 8 ,8 > 7
8 < 9 ,9 > 8
7 < 9 ,9 > 7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3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10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且正確進行計算。
2、會筆算百以內(nèi)的加減法。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細心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掌握10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會筆算百以內(nèi)的加減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10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時間
12課時
第1課時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
五、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細心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六、教學重點
1、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2、筆算豎式的書寫格式。
3、使學生理解個位相加滿十要進位的道理。
七、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個位相加滿十要進位的道理。
八、教學過程
1、復習
口算:8+92+107+616+2050+158+740+119+6
2、探究新知
(1)出示圖畫,學生看圖:說說都有什么?
。2)看圖提問題: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3)討論:得出解決方法28+4=
。4)小組活動:嘗試計算
(5)集體匯報:討論計算方法
、儆眯“魯[出28根和4根,通過數(shù)小棒算出結果32。
、谖蚁扔28加2等于30,再用30加2等于32
、巯人8+4=12,再算20+12=32
、苡秘Q式計算
(6)指導豎式的方法28強調(diào):數(shù)位對齊,個位上8+4
+4滿十進一,十位上2加1
32就是3個十。
3、鞏固
。1)圈一圈,算一算湊十法
(2)口算:9+825+79+269+2827+53+49
。3)筆算:58+75+4946+58+27
(4)爺爺有50元錢,他買了一副眼鏡和一個杯子,眼鏡25元,杯子9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4、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在計算時,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一。
5、板書設計
買書
28+4=32
28
+4
32
6、教學回顧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體驗理解加法的含義,并學會加法。
2、發(fā)展學生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樹立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加法含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復習舊知
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拍手游戲,好嗎?
師生互動,在拍手游戲中復習3、4、5的分與合。
師:在剛才的拍手游戲中老師發(fā)現(xiàn)有位小朋友拍的又快又準,老師獎給你一面小旗子,喜歡嗎?這節(jié)課老師要把這些小紅旗給那些上課認真聽講,愛動腦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誰得的旗子多。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學校里不僅要學習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的知識,還要學習做手工。你們看,這兒的幾個同學在干什么?(展示主題圖)
(1) 通過電腦反復演示,把兩組物體(或兩個人)合并在一起的過程,讓學生感知到:先走來1個同學,手中舉著1只紅紙鶴,接著又走來2個同學,手中各舉1只藍紙鶴。直觀看到1個同學與2個同學走到了一起,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到了一塊兒。
。2) 讓學生說一說圖意。
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直觀感受和體驗,再在全班交流。也可由老師引導說: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在一塊兒,1個同學和2個同學走到了一起都是“合起來”的意思。(一邊說一邊做手勢表示“合起來”)
反復演示再指名說題意,讓學生體會把兩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從而引出要知道他們合起來有多少,在數(shù)學上要用加法計算。
2、學習加法算式。
(1)引導學生說出:由同學或紙鶴的數(shù)量抽象出要用數(shù)字1和2表示。
(2)教室說明:在數(shù)學上,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和多少只紙鶴,就是要把熟悉1和2合起來,用符號“+”表示,教室板書“+”。
。3)引導學生數(shù)一數(shù)1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shù)字幾表示。說明:等于3,用“=3“表示。
板書:1 + 2 = 3
| |
加號 等號
怎樣寫加法算式呢?
。3) 教師再次強調(diào)說明:把1和2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強調(diào):加號前面的“1”表示什么?加號后面的.“2”呢?“3”又表示什么?
。4) 教讀加法算式。
1加2等于3,或1加2得3.教師范讀,學生學讀,同桌之間互讀。板書課題:加法
3、結合第23頁氣球圖,進行動手操作,加深體驗加法含義。
(1)認真觀察氣球圖,讓學生說明圖意。使學生明白要用加法算式3+1=4表示。
。2)操作活動:讓每個學生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1根小棒,求一共有幾根小棒。
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就是把兩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來,寫成算式3+1=4表示。
。4)發(fā)散聯(lián)想,近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師啟發(fā)、引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會口頭列加法算式表示。
4、實際應用、強化新知
1、先擺一擺,再說算式。(P23)
○○○○○○
2、擺一擺。( P24)
3、游戲,幫小青蛙找家。
5、總結評價
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了加法,完善課題板書:加法。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生匯報,師:看來小朋友們學到的本領還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學到的本領告訴爸爸媽媽。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行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算。
2、培養(yǎng)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解決有關簡單實際計算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操作探索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行加法的計算方法。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方法:
操作、討論。
教具準備:
小棒、計數(shù)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淘氣和笑笑邀請我們一起去果園摘蘋果,讓我們看看在那里他們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問題?出示情境圖:
二、合作探究,尋求算理。
1、師:估一估,箱子里能裝得下這些蘋果嗎?學生試著估一估,并說一說自己的估算方法。
學生可能的方法:
。1)把兩個數(shù)中的一個數(shù)看成整十數(shù)。
、侔17估成20,38不變,20+38=58,58
、诎38估成40,17不變,40+1 7=57,57
。2)把兩個數(shù)都看成整十數(shù):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 0,20+40=60,60=60。
師:剛才大家都是往大了估的,往小估行不行?
師:除了估算,還可以怎樣解決剛才的`問題?
2、探索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的計算方法。
計算“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精確)
。1)列式計算。
。2)全班交流算法。說算法同時借助小棒或計數(shù)器說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師:為什么在豎式中要相同數(shù)位對齊?這是擺小棒中的哪一步?
師:“8+7”表示什么意思?看到進位點你就想到了什么?
師:“3+1”表示什么?
。3)體會在豎式中從各位算起的好處。
師:從這到題中,在豎式計算中,從哪一位開始加方便,為什么?
(4)總結提升。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請學生把幾種算法進行小結。教師完善。
3 8
+ 1 17
5 5
3、算一算,說一說。
。1)學生試著計算,并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用豎式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2)師生一起進行小結。
。胸Q式計算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滿十向前一位進1)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
2、完成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3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再引導學生觀察每組算式中加數(shù)與和,說一說上下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找一找變化規(guī)律。
3、拓展練習。完成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5題。
。1)學生準備6張寫有班級和人數(shù)的卡片,先嘗試把能坐一輛車的兩個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學生可能會說把人數(shù)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級安排在一起。問: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3)把班級人數(shù)抽象出來,讓學生試著用線連一連。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6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對數(shù)形式復合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的判斷及證明方法,掌握對數(shù)形式復合函數(shù)的奇偶性的判斷及證明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認識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及相互轉(zhuǎn)化,用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復合函數(shù)單調(diào)性、奇偶性的討論方法.
教學難點:
復合函數(shù)單調(diào)性、奇偶性的討論方法.
教學過程:
[例1]設loga23<1,則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是
A.0<a<23B.23<a<1
C.0<a<23或a>1D.a>23
解:由loga23<1=logaa得
(1)當0<a<1時,由y=logax是減函數(shù),得:0<a<23
(2)當a>1時,由y=logax是增函數(shù),得:a>23,∴a>1
綜合(1)(2)得:0<a<23或a>1答案:C
。劾2]三個數(shù)60.7,0.76,log0.76的大小順序是
A.0.76<log0.76<60.7B.0.76<60.7<log0.76
C.log0.76<60.7<0.76D.log0.76<0.76<60.7
解:由于60.7>1,0<0.76<1,log0.76<0答案:D
[例3]設0<x<1,a>0且a≠1,試比較|loga(1-x)|與|loga(1+x)|的`大小
解法一:作差法
|loga(1-x)|-|loga(1+x)|=|lg(1-x)lga|-|lg(1+x)lga|
。1|lga|(|lg(1-x)|-|lg(1+x)|)
∵0<x<1,∴0<1-x<1<1+x
∴上式=-1|lga|[(lg(1-x)+lg(1+x)]=-1|lga|lg(1-x2)
由0<x<1,得lg(1-x2)<0,∴-1|lga|lg(1-x2)>0,∴|loga(1-x)|>|loga(1+x)|
解法二:作商法
lg(1+x)lg(1-x)=|log(1-x)(1+x)|
∵0<x<1∴0<1-x<1+x
∴|log(1-x)(1+x)|=-log(1-x)(1+x)=log(1-x)11+x
由0<x<1∴1+x>1,0<1-x2<1
∴0<(1-x)(1+x)<1∴11+x>1-x>0
∴0<log(1-x)11+x<log(1-x)(1-x)=1
∴|loga(1-x)|>|loga(1+x)|
解法三:平方后比較大小
∵loga2(1-x)-loga2(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
。絣oga(1-x2)loga1-x1+x=1|lg2a|lg(1-x2)lg1-x1+x
∵0<x<1,∴0<1-x2<1,0<1-x1+x<1
∴l(xiāng)g(1-x2)<0,lg1-x1+x<0
∴l(xiāng)oga2(1-x)>loga2(1+x)
即|loga(1-x)|>|loga(1+x)|
解法四:分類討論去掉絕對值
當a>1時|loga(1-x)|-|loga(1+x)|
。剑璴oga(1-x)-loga(1+x)=-loga(1-x2)
∵0<1-x<1<1+x,∴0<1-x2<1
∴l(xiāng)oga(1-x2)<0,∴-loga(1-x2)>0
當0<a<1時,由0<x<1,則有l(wèi)oga(1-x)>0,loga(1+x)<0
∴|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0
∴當a>0且a≠1時,總有|loga(1-x)|>|loga(1+x)|
[例4]已知函數(shù)f(x)=lg[(a2-1)x2+(a+1)x+1],若f(x)的定義域為R,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解:依題意(a2-1)x2+(a+1)x+1>0對一切x∈R恒成立.
當a2-1≠0時,其充要條件是:
a2-1>0△=(a+1)2-4(a2-1)<0解得a<-1或a>53
又a=-1,f(x)=0滿足題意,a=1不合題意.
所以a的取值范圍是:(-∞,-1]∪(53,+∞)
。劾5]已知f(x)=1+logx3,g(x)=2logx2,比較f(x)與g(x)的大小
解:易知f(x)、g(x)的定義域均是:(0,1)∪(1,+∞)
f(x)-g(x)=1+logx3-2logx2=logx(34x).
、佼攛>1時,若34x>1,則x>43,這時f(x)>g(x).
若34x<1,則1<x<43,這時f(x)<g(x)
、诋0<x<1時,0<34x<1,logx34x>0,這時f(x)>g(x)
故由(1)、(2)可知:當x∈(0,1)∪(43,+∞)時,f(x)>g(x)
當x∈(1,43)時,f(x)<g(x)
。劾6]解方程:2(9x-1-5)=[4(3x-1-2)]
解:原方程可化為
(9x-1-5)=[4(3x-1-2)]
∴9x-1-5=4(3x-1-2)即9x-1-43x-1+3=0
∴(3x-1-1)(3x-1-3)=0∴3x-1=1或3x-1=3
∴x=1或x=2經(jīng)檢驗x=1是增根
∴x=2是原方程的根.
。劾7]解方程log2(2-x-1)(2-x+1-2)=-2
解:原方程可化為:
log2(2-x-1)(-1)log2[2(2-x-1)]=-2
即:log2(2-x-1)[log2(2-x-1)+1]=2
令t=log2(2-x-1),則t2+t-2=0
解之得t=-2或t=1
∴l(xiāng)og2(2-x-1)=-2或log2(2-x-1)=1
解之得:x=-log254或x=-log23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思想進行比較多與少及多(少)幾個。
2、通過各種聯(lián)系使學生學會用畫圖或計算的方法來進行移多補少。
3、學生通過練習掌握一定的數(shù)學方法,并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用畫圖的方法進行移多補少。
教學難點:用計算的方法進行移多補少。
教學過程:
一、數(shù)學故事吧——聰明的阿凡提
一天,阿凡提與皇帝的侍衛(wèi)官開玩笑,說:“你過兩天就要死!笔抡郎惽桑瑑商旌,那位侍衛(wèi)官真的從馬上摔下來死了。皇帝聽了大怒,認為阿凡提說了不吉利的`話侍衛(wèi)官才死的,于是要把阿凡提處死。
行刑前,皇帝問阿凡提:“你既然知道侍衛(wèi)官什么時候死,那么,你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嗎?”
阿凡提想了想,斬釘截鐵地告訴皇帝:“尊敬的陛下,我昨夜看了星象,我要比陛下早死兩天!
皇帝聽了,害怕了,心想:既然他的話那么靈驗,我把他處死了,那兩天后我豈不也要歸天了?于是愚蠢的皇帝只好把阿凡提放了。
二、名題典中典
例1、比一比,哪一行的★多?怎樣移,兩行的★一樣多?
★ ★ ★ ★ ★ ★ ★ ★
★ ★ ★ ★
1、全班讀題,并嘗試自己理解題意。
2、學生嘗試獨立移動★,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步驟做題:
a.先運用:一一對應“得出哪行多,多多少。
b1.把多出的4顆★用畫圖的方式用箭頭代替★的移動路線,把多余的4顆★平均分成兩份分別放在兩行;虬讯喑龅4顆星按順序一顆一顆地分,直到分完為止。得出第一行要分2個給第二行。
b2.用計算的方法,由4可以分成2和2 ,得出第一行要把多出的4顆★分2顆給第二行。最后得出每行都是6顆★。
4、學生總結回顧方法。
例2、從第一行拿走1個蘋果放到第二行,兩行的個數(shù)同樣多,第二行應擺幾個?
第一行擺:
第二行擺
猜猜他幾歲(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獨立思考,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把文字信息轉(zhuǎn)換成數(shù)學信息。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口算能力。
3、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數(shù)學故事吧——一美元的價值
在一個晚會上,蕭伯納正在專心地想他的心事。
坐在旁邊的一個富翁不禁感到好奇,就問道:“蕭伯納先生,我愿出一塊美元,來打聽你在想些什么!
“真抱歉,”蕭伯納回答說,“我想的東西真的不值一塊錢!
富翁更加好奇了:“那么,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蕭伯納不動聲色地答道:“我正在想您!”
二、名題典中典
例1. 小峰今年10歲,他比爸爸小28歲,去年他比爸爸小幾歲?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8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現(xiàn)實情境經(jīng)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會看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在與同伴合作統(tǒng)計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產(chǎn)生學習統(tǒng)計的興趣。
教學難點:學會看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設計意圖:
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shù)學是現(xiàn)實的,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再把學到的數(shù)學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因此,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注意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從現(xiàn)實中尋找學生學習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周圍的世界中,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具體的設計思路如下:
1、數(shù)學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xiàn)實的數(shù)學。圍繞新課標的這一具體要求,力圖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統(tǒng)計,處處有數(shù)學。
2、數(shù)學活動化,讓學生學習動態(tài)的數(shù)學。為了讓學生真正投入到統(tǒng)計的過程中,為此創(chuàng)設了擺一擺、畫一畫、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動氛圍,從活動中初步感受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分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統(tǒng)計觀念。
3、數(shù)學問題化,讓學生學習思考的數(shù)學。注意在課中引導學生用精確的數(shù)學語言描述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充分拓展思維,深化對統(tǒng)計意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孩子們,從小到現(xiàn)在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誰能說說自己的身體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學生積極發(fā)言,“長高了、長胖了、……。”
看,大頭兒子也來參與咱們的發(fā)言了,(課件演示:大頭兒子唱著歌向同學們走來,最后,露出兩顆掉了的門牙笑著問候大家),誰發(fā)現(xiàn)大頭兒子的變化了?(換牙了)
有換牙經(jīng)歷的孩子說說自己換了幾顆牙?
生:匯報自己的換牙數(shù)量
師:面對全班換牙的情況,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換幾顆牙的人最多?換2顆牙的有幾人……
【評析:身體的變化是兒童每天都在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其中換牙又是本階段的孩子必經(jīng)的一件事,這樣從學生最切身的體驗入手,引發(fā)了學生的共鳴,學生從多個角度發(fā)現(xiàn)并講述自己的成長變化,興趣盎然!為了把學生發(fā)展的思維暫時收攏,并且保證興趣不減,課中引入了大頭兒子,這樣不到1分鐘的情境創(chuàng)設,給孩子們帶來的卻是思維的融合貫通!于是把焦點集中在了對換牙的討論上,同時體會到了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存在。】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2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小學生活,感受老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學習的快樂。
2.知道上課要遵守紀律,做到坐姿端正、專心聽講,主動舉手發(fā)言,聲音響亮。
3.熟悉校園,教育學生愛校、尊師,為自己成為一名小學生而驕傲。
教學重點:師生初步熟悉,了解學校生活。
教學難點:學生能言行合一,逐步養(yǎng)成習慣,做到主動自覺。
教學準備:幻燈兒歌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1.靜聽上課鈴聲,養(yǎng)成良好預備習慣(教師提前1分鐘,面帶微笑走上講臺。)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再過一分鐘,我們就會聽到上課鈴聲了,讓我們靜靜地等待吧。(孩子們靜靜地傾聽。)
鈴聲響過,師:這就是上課鈴聲,多響亮呀,它告訴我們:上課啦,上課啦,小朋友們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鬧。(教師示范,表揚做得好的孩子)
師:小朋友們可真會聰明,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坐得多端正,聽得多專心,對啦,鈴聲響起來,我們的心兒靜下來,笑容露出來,快樂的學習開始啦!
2.通過識字、復習漢語拼音,進行教師的自我介紹。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你們的班主任,也是你們的語文老師。(故作神秘)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有三個字,我把它寫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寫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這就是漢字,讀什么呢?不認識?沒關系,我只要給它注上拼音,你們就知道讀什么啦!(在名字上注上拼音)請幾個小朋友讀一讀。小朋友的拼音學得不錯呀!知道老師名字的小朋友舉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過在我們中國,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尊重,我們不能直接喊長輩的名字,老師也是你們的這個長輩,你們平時應該怎么和我打招呼呢?(邵老師好!)真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師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鵬鵬,你好!邵老師好!)
3.教師展示自己的特長,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
師:邵老師和小朋友們一樣,平時也有很多愛好呢,請小朋友來猜猜看,老師喜歡什么?(教師根據(jù)自己的特點,畫一些簡單的'符號。例如書(愛看書,說說自己看書的故事)音符(喜歡音樂)畫筆(愛好畫畫)漂亮的字(愛好書法)
表達對孩子的喜愛,最后畫兩個小朋友的簡筆畫。
師:我還喜歡什么呢?對啦,邵老師最喜歡小朋友們!小朋友們,愿意和邵老師交朋友嗎?呀,我真是太高興啦,我多了那么多的朋友啦!那你們愿意跟著邵老師學本領嗎?好的,朋友們,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自己變得更棒!
二、熟悉校園,班級,激起學生成為小學生的自豪感。
1.歌曲引線,讓學生體驗成為一名小學生的自豪。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來聽一首歌,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唱。小朋友們的歌聲里充滿了快樂,你們?yōu)槭裁磿@么高興呢?是呀,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幼兒園畢業(yè)了,上小學啦,我們有一個新的稱呼,叫――小學生。開心嗎?老師祝賀你們!(很莊重很認真地)成為一名小學生,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會寫字,會看書,會許多許多本領,多了不起!誰來神氣地說說這句話:我是小學生!(你來說,多自信的`小學生!我真喜歡這位小學生!)一起說說。,2.知道學校名稱、班級名稱以及所在位置。
師:小朋友,我們的學校叫什么名字呀?(出示學校圖片,教師講解:位置,功能)我們是幾年級幾班呢?我們的教室在哪兒?
3.填寫表格(拼音)。(反面印兒歌)
學校:
姓名:
班級:
教室所在位置:
我的老師:
(請幾名小朋友上來讀讀自己填寫的內(nèi)容)
三、上下課基本規(guī)則訓練。
1.學習《上下課》兒歌。
上課下課歌
上課鈴響,快進課堂。下課鈴響,不慌不忙。
坐姿端正,專心聽講。做好準備,再出課堂。
積極動腦,發(fā)言響亮。走路輕輕,入廁及時。
自覺做好,人人夸獎。游戲文明,爭做榜樣。
師: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上下課應該怎么做呢?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
2.解讀兒歌要求,細化上下課的規(guī)范。(注意時間安排,來不及可留待下節(jié)課再進行,切忌匆忙,每個規(guī)范要訓練到位,在進行下個規(guī)范的訓練)
下課鈴響,及時上廁所,課間不在走廊里追逐打鬧,做好下節(jié)課的準備工作,書本文具擺在什么位置,上課怎么站立和老師打招呼,舉手發(fā)言姿勢、下課和老師再見等方面的要求。
四、總結。
小結:小朋友們,我們是小學生啦,我們的學校又大又漂亮,有美麗的花壇,干凈的操場,寬敞的教室,還有可親的老師,可愛的小朋友,喜歡我們這個大家庭嗎?讓我們相親相愛,在這個大家庭里開心地學習、生活吧!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3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和數(shù)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03~104頁8、7、6加幾。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的欲望
(錄像出示8個小朋友去公園買門票,然后,又來了5個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氣非常好,小文、小麗、小明等8個小朋友到公園去玩。他們來到公園門口,正要買門票,又來了他們的5個同學。這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應該買多少張門票?他們想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同學們想幫這個忙嗎?先在小組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
生1:我們是數(shù)的,數(shù)了數(shù)這些小朋友一共有13個人。
生2: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第一次來了8個人,然后接著往下數(shù),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們是把后來來的5個小朋友中的2個人先和8個人湊成10個人,10個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生4:我們是把8個小朋友分成5個小朋友和3個小朋友兩組,然后把這5個小朋友和后來來的5個小朋友湊成10個人,10個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這4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師:8+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小棒擺一擺。
小組匯報交流,由于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小組先擺了8根小棒,又擺了5根小棒,然后從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湊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師再請幾個小組說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
教師根據(jù)幾個小組匯報操作的情況,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由于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其他方法,如數(shù)數(shù)法、接數(shù)法便不再出現(xiàn)或很少出現(xiàn)。
2.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5=13,現(xiàn)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4、7+6、6+5的結果嗎?
學生匯報,因為計算8加5時,學生用擺小棒的辦法研究過了,所以用湊十法計算這三個算式應該沒什么問題,教師這時應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湊十的`方法: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數(shù),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師板書課題)
鞏固內(nèi)化,發(fā)散思維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有什么關系?(一樣)那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目8+9,看哪個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匯報:
生1:從9中拿出2,與8湊成10,10加7等于17。
生2:從8中拿出1,與9湊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師對這3種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別表揚第3種方法。教師滲透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教師用課件演示9+8=17想的過程和8+9=17想的過程,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習的遷移。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課件出示)1路公交車上原來有6個人,又上來了7個人,這時車上有多少人?
3.(課件出示)小兔找家:每個小兔身上有一個算式,每個小屋上有一個得數(shù),學生做對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課件出示)寫算式。根據(jù)圖中情景,寫出算式,看哪個同學寫得又多又好。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3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會用兩兩配對(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樣多”的含義。
能力目標:能用規(guī)范的語言口述比較的結果,如“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一樣多”等比較性短語。
情感目標:讓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互動一(背兒歌)
叮鈴鈴,上課了。書放桌角,人坐正,認真上課我最棒?炜鞓窐穼W數(shù)學,快快樂樂學——數(shù)——學。
第一階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初步感知
師:國慶節(jié)要到了,小伙伴們準備用鮮花來布置校園。
出示:花與花盆圖21世紀教育網(wǎng):21世紀教育網(wǎng)
師:花與花盆到底誰多誰少呢?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助小巧和小亞進行比較呢?
板書:比較
學生可能的方法:數(shù)數(shù)、將一朵花種進一個花盆再比較(即兩兩配對)
媒體演示:一一對應
師:這種一個對應一個進行比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對應”
板書:對應
師:比較的結果是怎么樣的,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從不同方面來說比較的結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階段:創(chuàng)設情景,參與操作,學會表達
師:張老師還準備了水筆作為國慶節(jié)活動的獎品,不過被粗心的小胖給弄亂了。張老師想請你們一起來看看,在你手中,筆與筆套比,誰多誰少呢?
(學生動手操作進行比較,得出不同結果,進行匯報)
【情景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的興趣,積極自覺地想辦法進行比較活動。初步感受比的過程,因為筆和筆套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配對出現(xiàn)的,所以在比較散落的筆與筆套的'多少時,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使用這種兩兩配對的方式,從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對應”比較法在生活中的呈現(xiàn)】
師:比較的結果怎么樣?21世紀教育網(wǎng):21世紀教育網(wǎng)
【描述比較的結果,對于同一種結果,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話說一說】
形式
1、個別匯報——規(guī)范表達
2、補充表達——從不同角度描述比較結果
3、同桌互說——強化表達,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
第三階段:在情境中練習,應用方法,熟練表達。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0頁
學生邊翻邊說:翻翻翻,20頁
【用口令的形式讓學生重復要求,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完成要求】
師:小巧和小丁丁也在為國慶節(jié)做著準備?纯此麄兌荚谧鍪裁。
(根據(jù)每幅圖的內(nèi)容比一比,說一說,練習用不同的話規(guī)范表達比較的結果)
形式:同桌互說,再個別匯報。
師:說的真棒!
【教師總結性的表揚,給與學生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
互動二:輕松一下(放)
【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剛從幼兒園來到小學,對于課堂的35分鐘會有疲倦,在的學習階段后安排一次放松,既能調(diào)整學生學習的情緒,消除疲勞,又能讓學生在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下繼續(xù)學習】
互動三:一問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安靜聽),(快快樂樂學數(shù)學)
第四階段:游戲活動
1.搶椅子
出示三幅圖(椅子數(shù)與人數(shù)比較,三種情況)
師:小朋友們想玩搶椅子的游戲,哪幅圖適合來玩呢?為什么?
2.考考你的記憶力
出示四幅圖,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進行觀察記憶。打亂次序提問,在某幅圖中,誰多誰少。
【此游戲的設置既將記憶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融為一體,同時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游戲的情境下結束教學,學生沉浸在游戲的喜悅中,而對應比較的方法沉淀在學生的思維中】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32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認識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知道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過觀察,小組合作討論,辨析,實踐活動,能說出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從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過渡到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
師:在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小朋友們放松一下,請大家聽一段音樂。
師:剛才我們跳舞的時候,出現(xiàn)了兩個方位詞,小朋友聽出來了么?(左和右)
師:對!今天我們將學習有關左與右的知識。
出示課題: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寫法)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與右。
師:這個小朋友在吃飯,你們能告訴老師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調(diào)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師:你們平時習慣用哪只手拿調(diào)羹的?請舉起這只手。(學生舉手)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和你們一樣習慣用這只手拿調(diào)羹,我們就稱這只手為右手(貼上粘紙“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這一邊就叫做右邊,這只腳就是右腳。
師: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貼上粘紙“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這一邊就叫做左邊,這只腳就是左腳。
師:我們現(xiàn)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腳、右腳。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左與右嗎?誰來說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師:我們小朋友已經(jīng)學會區(qū)分左右了,接著老師請小朋友來做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是:聽口令做動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雙手舉起來,耶。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些圖片。圖片上面是我們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們是左邊還是右邊嗎?
小結:將自身的位置調(diào)整到與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斷。
2、結合具體場景,進一步理解以自我為參照中心左與右的位置關系。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來了很多老師,他們對你們不是很熟悉,你們能幫陳老師介紹一下自己的同學嗎?不過在介紹之前老師也對小朋友們提一個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訴我: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學生介紹)
師:(請一名學生的左邊同學站起來)
3、認識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的.左與右
(1)、出示P47的題1
師:小朋友們介紹得真不錯,你們已經(jīng)認識了左與右,我們現(xiàn)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師: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過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書)
(2)、出示P47的題2
師:小丁丁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請個別同學回答。
(4)、出示P47的題3
師: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獨立完成后核對。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左與右”,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jīng)常碰到左與右。比如上課時,我們舉右手;上下樓梯時要靠右走。如今世博會就要在上海舉行了,我們要遵守世博禮儀,其中有一條就規(guī)定,乘坐自動扶梯時,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禮儀,我們才是講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過游戲,鞏固新知
1、說一說。
師:小丁丁跟著媽媽去超市購物,他們來到了文具柜臺。呵!那么多玩具,挑選什么呢?媽媽規(guī)定只能買一樣,并且不能說出它的名字,只能說出它的左、右鄰居各是誰。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會怎么說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據(jù)他的說法,猜出他想買的是什么嗎?
2、擺一擺。
(1)師:把數(shù)學書擺在課桌的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數(shù)學書的右邊,把鉛筆擺在文具盒的右邊,把學具盒擺在數(shù)學書的左邊,把橡皮擺在學具盒的左邊。
(2)讓學生說一說,擺在最左邊的是什么,擺在最右邊的是什么。從左數(shù),文具盒是第幾個,從右數(shù),文具盒是第幾個。數(shù)學書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書:左與右
過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練習十六教案04-27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練習課教案05-23
二年級數(shù)學《單元練習課》教案04-04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練習課05-08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練習課教案04-14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