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5-03-25 10:33:19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yōu)選】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yōu)選】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5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人教版)第18~1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2.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 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學生: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比較有標志性建筑物的圖片,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展示圖片)這些建筑物結構的形狀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建筑物結構的形狀都是長方體。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出示課件中建筑物的輪廓)

  師:不只是建筑物的形狀,我們身邊的一些物品的形狀是長方體。請同學們一起來看大屏幕。(出示課件)

  了解了我們身邊這么多物品的形狀都是長方體,今天我們就來更加深入的研究長方體這個立體圖形。

 。ㄙN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并貼出畫有長方體平面圖的卡紙)

 。ㄟ^渡語)師:我知道同學們也帶來了長方體的物品,請你們拿出來給同桌展示一下。

  二、探究新知

 。ㄒ唬┩ㄟ^摸,整體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師:接下來跟著老師來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摸到了長方體的面,長方體的面摸起來滑滑的、平平的。

  師:其他同學也是這種感覺嗎?沒錯像這樣摸起來滑滑的、平平的部分就叫做長方體的面。(板書:面)

  2.師:那除了面,我們還能摸到長方體的其他組成部分嗎?

  (預設1)生:我還摸到了長方體的棱。

  師:那請問長方體的棱在哪里呢?(請生上臺指出長方體的棱)

  (預設2)生回答不出來

  師邊指邊說: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長方體的棱。(板書:棱:面和面相交的線段)

  接著讓生在自己的長方體物品里找出長方體的棱指出來給同桌看看。

  3.指導學生觀察頂點。

  師:同學們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長方體的頂點。用手摸摸看。(板書:頂點:棱和棱的交點)

  4.師小結: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鞏固一下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具體位置。

 。ǘ┨骄块L方體的特征

  1.獨立觀察、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特征。

  (過渡語)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現在請你拿出長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數一數,看一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ㄕn件出示活動要求)請生朗讀活動要求。

  提示:同學們在數面、棱、頂點的數目時拿著長方體的手不要來回轉動,要想一想怎樣數比較好,不重復也不遺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

  2.匯報交流,歸納長方體的特征。(課件一步步出示答案)

  在匯報交流時注意: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數面、棱、頂點的個數。

  在數棱和面的數目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相對(互相平行)及相交的棱、相對(沒有公共邊的面)及相鄰的面(有一條公共邊的面)。

 。2)若學生(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讓學生指一指特殊的長方體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有8個頂點,12條棱,并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ò鍟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

  (出示課件,并讓生把長方體的定義齊讀一遍)

 。ㄈ┱J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過渡語)師:為了對長方體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我們大伙動動手來制作了一個長方體的框架。如果我只給你細木條和橡皮泥,該如何運用這些材料呢?

  請個別生讀活動要求。

  小組討論2-3分鐘,請生回答。

  (預設)生:我要用細木條來當長方體的棱,橡皮泥用來黏住細木條,同時橡皮泥充當長方體的頂點。

  師: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的想法怎么樣?有沒有需要補充的.?

  師:我也非常贊同你的想法,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信封里的材料開始制作吧。

  注意:請每組拿出一本書墊在下面再制作長方體框架。

  (師巡視并指導學生制作)

 。2)師:仔細觀察長方體框架,你發(fā)現長方體用了幾根細木條?

  生:12根細木條

  師:這些細木條其實就是長方體的12條棱,如果可以分成幾組?

 。A設)生1:分為三組,四條長,四條寬,四條高。

 。A設)生2:我想分為四組,每一組里有一長,一寬,一高。

  2.認識長、寬、高。

 。1)師: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像這樣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ㄟ^渡語)師:你們剛才都說到了長、寬、高,請問同學們誰愿意帶上你們的作品上臺給大家指一指長、寬、高分別在什么位置?

  生:橫著、豎著、側著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2)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課件演示)

  3.課堂小結:通過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有什么新的認識?

  生:我知道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生:我還知道了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有8個頂點,12條棱,并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三、練習鞏固

  1.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相同,但形狀不相同。( )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

  2.想一想,做一做

  書本第21面 練習五 第一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6個面 12條棱 8個頂點

  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2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2—13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因數與倍數的含義。

  2.我會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3.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學習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這里講的因數一樣嗎?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組代表交流、匯報。

 。3)自讀課本第12頁下面的一段話。

  2.自學課本第13頁例1。思考:

 。1)18的因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有________個。

 。2)18的最小因數是________,最大因數是________。它的因數的個數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

  3.組內交流并討論:怎樣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遺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組代表匯報,總結。

  5.試試身手(第13頁“做一做”)。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3

  一、學習目標

 。ㄒ唬⿲W習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20頁例3以及課后做一做。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能通過實物或模型辨認正方體,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學正方體時,應激活經驗,回顧特點,對比長方體特點,感知“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二)核心能力

  能運用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通過觀察、操作,認識正方體,建立空間觀念,提高分析對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ㄈ⿲W習目標

  1.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正方體、動手操作折正方體,自主探究正方體關于面、棱、頂點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2.通過對比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ㄋ模⿲W習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ㄎ澹⿲W習難點

  建立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印象。

 。┡涮踪Y源

  實施資源:《正方體的認識》名師教學課件,各種正方體實物,長方體模型,剪好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

  二、學習設計

 。ㄒ唬┱n前設計

  1.預習任務

  (1)長方體的特征有哪些?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它的?請自己整理出來。

 。2)請找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并思考:關于正方體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二)課堂設計

  1.談話導入

  師:課前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學生對正方體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分享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體,使學生對正方體有了初步的了解,激發(fā)了進一步學習正方體的興趣。

  2.問題探究

 。1)觀察模型,探究特征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都屬于立體圖形,回想一下,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長方體的?

 。妗⒗、頂點,長寬高)

  師:對于正方體,你們準備從幾方面來認識?

  生自由發(fā)言。

  師:現在請你們借助手中的正方體物品來觀察研究,看看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體的'特征。

  交流匯報。(匯報時重在交流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預設:

 、僬襟w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個面都相等;

 、谡襟w有12條棱,每條棱都相等;

 、壅襟w有8個頂點。

  小結:同學們從棱、面、頂點三方面進行研究,得出了“正方體是有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12條棱長度相等”的結論。

  (2)制作模型,加深認識特征

  師:認識了正方體的特征,現在請你們動手制作一個正方體,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紹你制作的正方體的特征。

  用剪好的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做一個正方體。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設計意圖:學完長方體后,學生已明確了面、棱、頂點的概念,知道了從哪些方面探究圖形特征,因此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通過觀察、動手,學生親身感知正方體這個立體圖形?疾槟繕1

 。3)對比觀察,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師:我們都是從面、棱、頂點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請4人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交流匯報后,教師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

  引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們可以用下圖來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主動探索,從而明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信心。考查目標2

  3.鞏固練習

 。1)第20頁的做一做。用棱長為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

 、俅钜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動手試一試。

 、谟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搭法?記錄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③搭一個四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其余兩個面有什么特點

  4.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從面、棱、頂點三方面認識了正方體,有6個面,都相等,12條棱也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課時作業(yè)

  1.

 。1)正方體的棱長是8分米,每個面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是多少?

 。2)正方體棱長的和是48厘米,每個面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是多少?

  答案:

  (1)32分米、64平方分米

  (2)16厘米、16平方厘米

  解析:通過對正方體面、棱特征的考察,加深理解,為后面學習表面積和體積打基礎。考查目標1、2

  2.根據所提供的條件,回答問題:

  它的前面是()形,長()厘米,寬()厘米。

  它的右面是()形,長()厘米,寬()厘米。

  它的上面是()形,面積是()平方厘米。

  答案:略。

  解析:通過“線”想“體”,再從“體”中找“面”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同時感受每個面與長、寬、高的關系,為表面積打基礎。考查目標1、2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4

  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和判斷方法,能靈活選擇方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理解感悟質數、合數的含義;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fā)展過程,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方法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理解質數、合數的含義,能正確快速地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

  能運用一定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判斷、感悟質數、合數。

  教學過程:

  一、情景體驗

  師:上課前老師給大家送來了禮物。ǔ鍪景賹毾洌┐蠹蚁胍獑?

  生:想。

  師:可是這個百寶箱安裝的是密碼鎖,沒有密碼就打不開,你們能根據提示猜出密碼打開百寶箱嗎?

  師:密碼是一個三位數,它的第一位既是6的因數又是6的倍數,第二位是最小的質數,第三位是最小的合數。

  生: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

  師:質數和合數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質數與合數)

  二、思維探索(建立知識模型)

  準備題:

  1.找出下面每組數中的質數。

  (1)19 、29、 39、 49;(2)5、 15、 25、 35。

  2.用“O”圈出表中所有的質數,用“△”圈出表中所有的偶數。

  21 22 23 24 25 26 37 3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嗎?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嗎?

  師:上節(jié)課我們剛剛學完了因數與倍數。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質數與合數,以便于我們區(qū)分這些數。

  師:因數是指一個數的約數,因數和倍數相互依存,沒有倍數就不存在因數,沒有因數也不存在倍數。而質數與合數是建立在因數的基礎上,如果一個數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那么它就叫做質數,如果一個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的本身外還有其它的因數,這個數就叫做合數。

  師:同學們一定要區(qū)分它們的概念。我們一起來判斷題目中這些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師:19的因數有哪些?

  生:1和19

  師:那么它是什么數?

  生:質數。

  師:很好,回答的很好。這位同學上課肯定很認真聽講。

  師:那49的'因數有哪些?

  生:1、49、7

  師:那么它是什么數?

  生:合數。

  師:嗯,那同學們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了嗎?

  生:會了。

  師:請大家自覺完成這些準備題。(核對答案)

  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嗎?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嗎?

  生:2是質數但不是奇數,2是偶數但不是合數。

  展示例1

  例1:請在□內填入適當的質數。

  33=□×□ 28=□×□×□

  52=□×□×□ 63=□×□×□

  20xx=□+□ 61=□+□

  39=□+□ 18=□+□+□

  師:請大家想想以下幾題該怎么思考?

  生:先根據乘法口訣把這幾個數分拆開,再判斷是不是質數,不是質數再分拆成質數。

  師:你的這個方法真不錯,大家可以試試。

 。ê藢Υ鸢福

  33=3×11 28=2×2×7

  52=2×2×13 63=3×3×7

  20xx=1999+2 61=59+2

  39=37+2 18=2+5+11

  三、思維拓展(知識模型的運用)

  展示例2

  例2:兩個質數的和是40,求這兩個質數的乘積最大是多少?

  師:怎樣才使乘積最大?

  生:和一定時,差越小積越大。

  師:你的記性真好!請大家盡量把40拆成很接近的兩個質數的和

 。▽W生嘗試,核對答案)

  因為40=17+23

  所以它們的積是:17×23=391

  師:完成后請大家記得驗證是否滿足既是質數又是乘積最大這兩個條件。

  展示例3

  例3:你知道它們各是多少嗎?

  師: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有關質數和合數的基本知識,請大家運用剛才的所學完成例題3。

  (學生匯報答案,闡述理由)

  10=3+7 21=3×7質數:3質數:7

  24=11+13 143=11×13質數:11質數:13

  最小的合數是4,最小的質數是2

  展示例4

  例4:有三張卡片分別標上數字1、3、7,從中抽出一張、兩張、三張,分別組成一位數、兩位數、三位數,其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師:這道題目的綜合性很強,請大家認真讀題再思考如何下手?

  生1:分類列舉

  一位數:1、3、7

  兩位數:13、17、31、37、71、73

  三位數:137、173、317、371、731、713

  再找出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就可以了。

  生2: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ê藢Υ鸢福

  質數:3、7、13、17、31、37、71、73、137、173、317

  四、融會貫通(知識模型的拓展)

  展示例5

  例5:用10以內的質數組成一個三位數,使它能同時被3、5整除,求這個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師:10以內的質數有哪些?

  生:2、3、5、7。

  師:用2、3、5、7這四個數組成一個三位數,使它能同時被3、5整除,你們會嗎?

  生:會,先從5的倍數特征下手,末尾只能填5。

  師:說的真不錯,你活學活用的能力很厲害。大家可以順著這個思路做做這個題目。

  (核對答案)最大值:735最小值:225

  師:因為題目本身并沒有說明數字是否可以重復,所以大家做題,還是要考慮數字可以重復的情況。如果題目明確要求數字不能重復呢?那么最大值,最小值分別是多少?

  生:最大值還是735,最小值是375。

  五、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ㄗ詈,回到情景體驗,讓同學們說出百寶箱的密碼:624)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9~30頁“分數除法(三)”。

  教學目標:

  1.能用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鞏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能夠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能夠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揭題

  1.出示課外活動情況圖問:從圖中,你們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呢?

  2.引入并板書課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逐一解答提出的問題。

  3.重點引導:跳繩的有6人,是操場上參加總人數的2/9,操場上有多少人?該怎樣解答?

  4.引導觀察,找出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指導完成P29的試一試的1,2題。

  2.你能根據方程

  X×1/5=30

  編一道應用題嗎?

  3.請你想一個問題情景,遍一道分數應用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布置預習

  整理前面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6

  教材分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個重要內容。該教學內容是以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規(guī)律這些知識為基礎的。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建立在分數大小相等這一概念基礎之上的。而兩個分數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著兩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分別相同。分數的基本性質又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和通分則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經歷分數基本性質的建構過程,歸納概括并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發(fā)現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歸納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出下列各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和它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商不變規(guī)律。

  (1)計算:120÷30 12÷3 40÷5 400÷50

 。2)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被除數和除數都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二、新課講授

  1.教學例1。

 。1)動手操作:拿3張同樣的正方形紙片,分別對折一次,兩次,三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顏色,分別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發(fā)現了什么?板書:(為什么相等?)

  (2)小組交流:觀察它們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變化的?

 。3)匯報:隨著學生匯報,老師板書。

  (4)觀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

  提問:為什么0要除外?

  小結: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則分數成為,而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又因為0不能作除數,所以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時除以0。

  (5)提問:你能不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和商不變性質來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

  2.教學例2。出示題目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訂正時說一說根據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四習題

  第1題:按要求涂色,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第2題:比較每組中的分數大小是否相等。

  第3題:同位合作完成。

  2.作業(yè):練習十四4、5題,選作13題。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怎樣的?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7---29頁例1、例2及有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并通過實踐操作,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2.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初步學會看長方體的直觀圖。

  3.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學具準備】長方體形狀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學具、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疊紙成書,導入新課

  1.師先出示一張紙,再將這張長方形紙片逐漸疊加、累積,累加成一摞紙,并相機提問:

  師:這張紙可以看做什么圖形?這張紙非常薄,如果忽略這張紙的厚度,只看這一個面,我們可以把它看成長方形,F在我把80張、200張、1000張同樣大小的紙疊加起來,還是長方形嗎?那現在是......?還能忽略它的厚度嗎?

  師:關于長方體你知道些什么?那長方體還有哪些特征呢?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方體(板書課題)

  二、操作梳理,探究特征

 。ㄒ唬⿵膶嵨锏綀D形

  提出問題:生活中有許多物體都是長方體的,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后指出:這個抽紙盒,抽去它的顏色、花紋、材質,只留下它的形狀和大小,就是一個幾何圖形--長方體。

  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都是長方體的,你能舉例說明嗎?

  這個抽紙盒的形狀也是長方體的,抽去它的顏色、花紋、材質,只留下它的形狀和大小,就是一個立體幾何圖形--長方體。

 。ǘ┱J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學例1)

  1.整體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老師出示一個土豆,演示切土豆成形的過程,漸次展示長方體的三要素--面、棱、頂點。

  教師邊演示邊敘述:切第一刀得到一個平平的面,切第二刀得到兩個平平的面,這兩個平平的面相交于一條直直的邊。切第三刀得到幾個平平的面?幾條直直的邊?

  指出:三條直直的邊相交于一點。

 。2)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要切成一個長方體,需要再切幾刀?

  (3)根據切土豆的過程中出現的形狀,揭示面、棱、頂點的概念。

 。4)學生找出長方體物品中的面、棱、頂點。

  師:這顆土豆是長方體的嗎?對,它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立體圖形。但老師卻要用這顆土豆來介紹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想看看嗎?

  拿刀切土豆。師:這刀切下去,會出現什么?生:平平的面

  師板書:面

  師:從這個方向切下去,又會出現什么?生:又出現一個平平的面。

  師:這兩個面相較于一條直直的邊,這條邊叫做長方體的棱。(板書同時多媒體演示棱的概念)

  師:從這個方向再切一刀,又會出現什么呢?生:三個面,三條棱。

  師:(指著土豆)對,有三個面。這兩個面相交的邊是一條棱,這兩個面相交的邊也是一條棱,這兩個面相交的邊還是一條棱,F在有3個面,3條棱。這3條棱相交于一個點,這個點叫做頂點。(板書同時多媒體演示頂點的概念)

  師:要切成長方體,還要切幾刀?一共要切幾刀?

  師:你能在你的長方體盒上指出它的面、棱、頂點嗎?同桌互相指一指。

  2.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1)利用學具,感悟長方體面的特征。

  每個小組發(fā)一張“長方體的特征”答題紙:

  要求學生利用長方體學具,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填表。

 。2)集體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思考。

 、訇P于面的提問。

  問題1: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樣數的?

  問題2:相對的兩個面有什么特點?

  問題3:你準備用哪些方法來驗證“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預設學生的證明方法:a.重疊法 b.測量法 c.邏輯推理法(引導學生根據“對邊相等”進行推理)

 、.演示長方體的形成過程。

  利用多媒體課件將6個在同一平面內的長方形動態(tài)演示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③關于棱的提問。

  問題1:長方體有幾條棱?

  問題2:怎樣的棱長度相等?

 、荜P于頂點的提問。

  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面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現在就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請各小組用自己的長方體盒為觀察對象,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完成老師提供給你們的討論題。小組長做好記錄,音樂響起討論開始,音樂結束討論結束。(教師巡視)小組依次匯報。

  匯報到:“長方體有6個面!睍r,師:誰能上來把長方體的面指給大家看看?(指導學生固定拿學具)

  師:他是把相對的兩個面一組一組指出來的,上下兩個相對的面,左右兩個相對的面,前后兩個相對的面,這樣的指法我們稱為有順序的指。我們想象前面有一個長方體,大家和老師一起一組一組有序的指出它的面。(師生一起用手勢指面)

  匯報到:“每個面的形狀都是長方形的,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時,(多媒體演示)師:這6個長方形圍成了一個長方體,我們說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像!伴L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時,師:“完全相同”就是指它大小相同,形狀也相同。你準備用哪些方法來驗證“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1、學生講重疊法時,教具演示(左右兩個面完全相同,前后兩個面完全相同,上下兩個面完全相同)。

  2、沒人說測量法時,師提醒:如果給你一把尺子......

  3、沒人說邏輯推理法時,師提醒:如果不給你尺子,你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證明“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嗎?

  棱

  匯報到:長方體有12條棱時,問:你是怎樣數的?師:誰能有順序的把長方體的棱指出來呢?(生1可能先數上面,再數中間,最后數下面.生2可能把相對的邊一組一組數出來)出現了第二種情況后,師這(邊指邊說):他先數了這4條棱,這條和這條是相對的棱,這條和這條是相對的棱,這條和這條是相對的棱,這條和這條也是相對的棱,所以我們把這4條棱叫做一組相對的棱。還能找到其它相對的棱嗎?學生指后,師手抓一個頂點示范指3組棱:為了避免數棱時出錯,我們可以用一個手指頂著一個頂點,從這個頂點引出的3條棱為起點......(師指棱)這是一組相對的棱......長方體一共有幾組相對的棱?生:3組

  匯報到: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多媒體演示)

  頂點

  長方體有8個頂點。(多媒體)演示。

  師: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我把它們留在黑板上。(老師貼板書)

 。ㄈ┱J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

  1.指導看直觀圖。

  提問:這個長方體的直觀圖只看到3個面, 其實是幾個面?這兩個面看上去是平行四邊形,實際上是什么圖形?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由于我們的視覺原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透視現象。

  指出:畫長方體時,能看到的線用實線表示,不能看到的線,用虛線表示。演示投影:直觀圖上同時添加三條虛線,引導學生感受透視現象。

  2.介紹長、寬、高。

 。1)提出問題:經過長方體上的一個頂點有幾條棱?

 。2)指出: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長,較短的

  一條棱叫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就叫高。(師在直觀圖上標出長、寬、高。)

  3.變式呈現,辯證理解長、寬、高。

 。1)多媒體演示同一個長方體擺放的三種不同位置。

 。2)分別找出它們的長、寬、高。

 。3)質疑:為什么同樣一個長方體,量出的長、寬、高卻各不相同呢?

  (4)小結: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它的長、寬、高也會隨

  之發(fā)生變化,不固定把某三條棱的長度稱為長、寬、高。

  出示長方體,師:這個長方體的直觀圖只看到3個面, 其實是幾個面?這兩個面看上去是平行四邊形,實際上是什么圖形?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由于我們的視覺原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透視現象。畫長方體時,能看到的線用實線表示,不能看到的線,用虛線表示。

  示投影:直觀圖上同時添加三條虛線,引導學生感受透視現象。

  師:相交于同一個頂點有幾條棱?(多媒體演示)師一邊指學具,一邊輔助課件揭示長、寬、高。

  (多媒體顯示長方體)師:這個平放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現在我把這個長方體立著放,長、寬、高分別是多少呢?把這個長方體側著放,長、寬、高又分別是多少呢?

  師:為什么同樣一個長方體,量出的長、寬、高卻各不相同呢?

  小結: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它的長、寬、高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 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不是固定不變的。

  三、鞏固發(fā)展,應用提高

  1.下面哪幾個圖形是長方體?

  追問:第3個圖形為什么不是長方體?

  師:同學們,仔細看看下面哪幾個圖形是長方體?我們一起用手指舉出長方體的序號,準備,開始。第4個圖形為什么不是長方體?第3個圖形為什么不是長方體?

  生1:有一個面是梯形的。

  師指板書:你是從面的形狀來發(fā)現的。還能從哪個特征來發(fā)現它不是長方體?

  2.看圖回答問題。

 、匍L方體前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上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右面是個怎樣的圖形?左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② 追問:從圖上看不到左面,為什么能知道它的形狀呢?

  師:這道題,請大家一邊思考,一邊在答題紙上完成。

  追問:從圖上看不到左面,為什么能知道它的形狀呢?

  3.只告訴長方體的一組長、寬、高,你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形狀嗎?知道長方體前面的面積是多少?還有哪個面的面積是50平方分米?哪兩個面的面積是70平方分米?

  師:只告訴長方體的一組長、寬、高,你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形狀嗎?你知道長方體前面的面積是多少?還有哪個面的面積是50平方分米?哪兩個面的面積是70平方分米? 左右兩個面的面積又是多少呢?

  師:一旦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了,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也就確定

  全課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四、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師:長方體只是立體圖形的冰山一角,以后還有更多的立體圖像等著我們去研究,去發(fā)現。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8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教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學習重點】

  正方體的特征。

  【學習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的異同點。

  【學習過程】

  一、前置性學習。

  長方體有一個很可愛的兄弟,長得跟它像極了!猜一猜,它是誰?仔細觀察你準備的正方體,你能發(fā)現它與長方體哪些地方很像嗎?

  二、獨立自主學習。

  準備一個正方體紙盒,觀察后說出你的發(fā)現:

  1、正方體的面:

  2、正方體的棱:

  3、正方體的長、寬、高存在什么關系?

  三、合作互助學習。

  1、正方體是由_______個_______的正方形圍成的_______圖形。正方體也有_______條棱,它們的長度_______。正方體也有_______個頂點。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點:

  從比較中可以看出,正方體可以看成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相等的長方體。你能畫圖表示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嗎?

  四、評價提升學習。

  1、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數目都一樣,因此正方體可以看成()、()、()都()的長方體,也可以說正方體是()的長方體。

  2、棱長是a厘米的正方體,棱長總和是()厘米。當a=6厘米時,這個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是()厘米。

  3、長方體框架根據相對位置關系,可以把12條棱分成()組,每組有()條。

  4、把正方體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同時看到6個面。()

  5、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6、長方體六個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7、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是36厘米,棱長是3厘米。()

  8、用棱長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

 。1)搭一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動手試一試。

 。2)用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搭法?記錄搭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3)搭一個四個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形,你發(fā)現了什么?

  9、計算下面正方體的棱長總和。

  10、一根長96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厘米?

  11、一個面的面積是36平方分米的正方體,它的棱長總和是多少?

  12、現在有一根150厘米長的鐵絲,用這根鐵絲焊接成了一個正方體的框架,還剩鐵絲6厘米。這個正方體框架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提高分數除法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并能正確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歡數學的情操,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重點:

  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為新知作鋪墊

  課件出示:

  1、寫出下列各題的數量關系式,判斷誰是單位“1”

  (1)故事書的3/5是150本。

  (2 )書的價錢是鋼筆價錢的2/5。

  (3)汽車速度是火車速度的1/2。

  2、復習題:寫出數量關系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操場上有27人參加活動,跳繩的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跳繩的有多少人?

  (1)誰是單位“1”;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

  (2)寫出等量關系式。

  (3)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

  (4)根據題意列式。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反饋。

  二、導入新課

  看來同學們都能正確分析和解答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分數除法的實際問題怎么解答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

  (一)學習新知

  1、出示情景圖:從情景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簡要回答

  2、出示例題:

  跳繩的有6人,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操場上有多少人參加活動?

  3、討論:(1)誰為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

  (2)根據那句話得到的信息?

  (3)你能列出等量關系是嗎?

  半數:參加活動總人數-2/9=跳繩的人數

  (未知) (已知)

  4、你們有什么辦法利用以前的知識解答這道題?

  同桌互相說說,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生反饋,師板書。

  學生口頭檢驗對錯。

  5、對比復習題和例1,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

  (二)鞏固新知

  看情景圖,你還能提出問題嗎?

  (1)生提問題,全班解答。

  (2)同桌互相提問題,寫出等量關系式,列式解答。

  (三)練習、鞏固

  打開書,29頁,試一試1,自己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三、拓展延伸

  回過頭來看例題,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嗎?

  (用除法計算)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0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1頁第8題、第22頁。

  學習目標:

  1.通過綜合練習,我能熟練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2.我能運用2、5、3的倍數的特征解決問題。

  學習重點:

  熟練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學習難點:

  運用2、5、3的倍數的特征解決綜合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獨學部分的完成情況。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完成課本第21頁第8題。

 。1)3個3的倍數的偶數________________

 。2)3個5的倍數的奇數________________

  討論:你能說出3個既是3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偶數或奇數嗎?

  2.自主完成第22頁第10題,然后與同伴交流。

  3.小組合作,完成第11題,然后組內代表匯報。

  4.小組交流“生活中的數學”。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準確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并熟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六個面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歸納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能力。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養(yǎng)成敢于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1、認識長方體特征:12條棱、6個面、8個頂點,理解并掌握相互平行的棱長度相等、相對面面積相等。

  2、認識正方體特征:12條棱、6個面、8個頂點,理解并掌握12條棱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

  三、教學難點

  1、理解長方體棱長總長、正方體棱長總長。

  2、對比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異同。

  四、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20xx)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中第一節(jié)的內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知識,其中長方體含有例1、例2,正方體含有例3。

  教材設計意圖:重在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歸納能力,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五、學情分析

  因為學生普遍對空間概念非常陌生,所以學生對新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理解可能會比較困難。因此唯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入手,由淺入深,逐一穿插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觀察、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過程中來分析和比較,從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最終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復習相關知識導入。

  1、回顧長方形及正方形。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體的空間概念。

  (二)師用實物展示法和生交流,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量。

  1、師分別展示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2、生認真觀察并詳細記錄觀察結果。

  3、生可在桌間或小組內交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數量特征。

 、匍L方體有12條棱,8個頂點,6個面(通常都是長方形,特殊2個正方形和4個長方形)。

 、陂L方體有12條棱,8個頂點,6個面(都是正方形)

  (三)引導生通過操作、討論,來理解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棱長間的特征。

  1、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一):

 、倮檬种械膶W具,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

  ②進一步理解長方體的特征:棱長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ㄩL、寬、高的定義;相互平行的棱長長度相等)

  2、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二):

 、倮檬种械膶W具,動手制作一個正方體。

 、谶M一步理解正方體的特征:棱長間的聯(lián)系。

 。ㄋ欣忾L長度相等;統(tǒng)稱棱長)

  3、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棱間區(qū)別。

 。ㄋ模┘钌俨僮、討論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面間特征。

  1、生各自獨立完成(活動三):

  請學生課前剪下教材后的附頁,備好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

 、僬J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猜想長方體和正方體面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有一些面面積相等)

  ②沿虛線折長方體和正方體,驗證猜想。

 、鄢醪綒w納長方體或正方體特征的異同。

  (長方體:相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所有面面積相等)

 。ㄎ澹⿴熒幼髡n堂小結。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共同點: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點:

 、匍L方體:相互平行的4條棱長度相等,相對面面積相等。

 、谡襟w:12條棱長度都相等,6個面都相等。

 。┱n外作業(yè)

  一根繩子既可做一個長6厘米、寬4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框架,又可做一個棱長是多少厘米的正方體寬架?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平均數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補少的統(tǒng)計思想),理解平均數的概念。

  2、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

  3、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靈活選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課件出示;一個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個桃子,回到家后叫來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給他們,猴一7個、猴二4個、猴三1個。

  師:對老猴分桃這件事,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樣多。

  生:應該三只猴分的一樣多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不一樣多 一樣多

 。ǘ┨骄啃轮

  1、用磁性小圓片代替桃子(老師將磁性小圓片按照7、4、1、分別排列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們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組的個數一樣多。

  2、交流反饋

 。1)引出移多補少、(2)(7+4+1)÷3

  師:觀察移動后的小圓片,思考:移動后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板書: 總數不變

  一樣多 不一樣多

  3、小結,并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個同樣的數4,這個數就叫平均數

  (板書課題)

  4、剛才有同學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們的'平均數,現在老師再擺一組為8個,這時平均數又是多少呢?會嗎?

  生:會。(生自己完成)

  反饋 (7+4+1+8)÷4=5

  比較歸納得出 : 總數÷份數= 平均數

 。ㄈ⿷脭祵W

  教師課件出示列舉生活中的平均數問題,學生自己閱讀這些信息

  1、 國家旅游局關于20xx年“十一”黃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

  (1) 上海東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門票收入為130萬元,北京故宮平均每天門票收入為200萬元

  (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宮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開北京連續(xù)5天日平均氣溫超過10℃。

  3、三年級1班平均身高為136厘米。

 。ㄋ模、研究平均身高

  1、剛才談到了平均身高,要求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該怎么辦呢?

  出示三年級某班的身高統(tǒng)計表(單位:厘米)

 、140 141 139 143142 145

 、135 134 136 131 132 134

  ③130 131 132 130 128 127

 、128 129 128 127 127 125

 、124 127 124 125 124 123

 、123 122 120 123 124 122

  2、師:估計,全班的平均身高會在什么之間或是多少厘米?該怎么辦?現有三種方案,你選擇哪一種呢?

  A、 選擇第一排最矮的

  B、 選擇第六排的

  C、 選擇第一組有高,有矮的

  師: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3、學生試算

  4、師:看到這個平均身高,你有什么想法?對于這個平均身高還有沒有更大膽的想法,它還能代表哪些范圍內的大概平均身高?

  學生反饋

 。ㄎ澹、鞏固發(fā)展。

  選一選(用手勢表示)

  1、少先隊第三中隊發(fā)動隊員種樹,第一天種了18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種了315棵,平均每天種多少棵?( )

  2、(180+315)÷2 2、(180+315)÷3

  3、氣象站在一天的1點、7點、13點、19點,測得的溫度分別是攝氏8度、15度、24度、17度。請算出這天的平均氣溫。( )

  4、(8+15+24+17)÷4 2、(8+15+24+17)÷(1+7+13+19)

  (六)、拓展練習

  1、猜老師平均每個月的開支

  2、教師板書:平均每月開支1000元 提問,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老師把今年前三個月的開支情況做了大概的統(tǒng)計,

  出示:20xx年陳老師1——3月每月開支情況統(tǒng)計表

  月份1月2月3月4月

  金額108010201050

  你能不能幫老師算一算,今年前三個月的平均每月開支多少元?

  3、學生反饋

  4、你們能不能預測一下老師4月份的開支大概是多少?

  5、如果要使前4個月每月平均開支不超過1000元,四月份老師最多能花多少錢?

  五、總結:

  “求平均數”是新教材“ 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現代社會的公共媒體大量使用統(tǒng)計圖表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統(tǒng)計圖表是現代公民必備的數學素養(yǎng);诖吮菊n教學把重點放在運用平均數的理念分析數據、理解數據的意義上,放在根據數據做出必要推斷上。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3

  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圓柱的側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例2是求圓柱的表面積。先說明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在給出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求表面積。例3是讓學生運用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求出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的用料,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讓學生了解進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動手能力不是很強,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較少。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和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在導入新課時,老師用孩子們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chuàng)建生活情景:“同學們愛喝飲料嗎?”“愛喝!薄敖o你一個飲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有的問題以后在研究,今天我們來解決用料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要設計一個飲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

 。ǘ﹦(chuàng)設探究空間,主動發(fā)現新知

  1、 認識圓柱的表面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飲料罐”(出示模型)薄紙殼當鐵皮,你們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個圓筒,要剪兩個圓粘合在圓筒的兩邊就行了。

  師:用什么形狀的紙來做卷筒呢? (有的學生動手剪開模型)

  生:我知道了,圓筒是用長方形紙卷成的

  師:各小組試試看,這位同學說的對嗎?

 。ㄆ渌〗M也剪開模型,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師:還有別的可能嗎?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話,就不是這種圓柱形的飲料罐了。

 。ㄔu析:學生能拆開紙盒看個究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了對圓柱各部分組成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2、 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師:我們先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這一事件從數學角度看,是個怎樣得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議。

  生A:它是圓柱體:兩端是同樣的兩個圓,當中是長方形鐵皮卷成的圓柱。

  生B: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

  圓面積X2+ 長方形面積

  生C:必須知道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面積。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積。

  師:我們讓這位同學談談他的想法。

  生D: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求出圓的面積。

  師隨著板書:長方形 =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ㄈ┳灾骺偨Y規(guī)律 驗證領悟新知

  讓學生就順利地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S = 2 r h

  師:如果圓住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ㄋ模┙鉀Q生活問題 深化所學新知

  師:大家談得很好,現在小組合作,計算出“飲料罐”的鐵皮面積。

  生匯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獲?

  生E:我知道了,圓柱的則面積等于地面周長乘以高,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則面積加上底面積和的兩倍。

  生F: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值,因為用料問題應比實際多一些,因為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

  板書設計

  長方形 =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4

  教學內容: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稱。

  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長方體教具、計算機及軟件、油漆桶、魔方、牙膏盒等。

  學具準備:

  每人一個長方體形狀的紙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你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電腦出示:)

  這是什么圖形?有什么特征?(把長方體從屏幕上慢慢托起來)

  問:這個圖形還是長方形嗎?為什么?

  師: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圖形,叫平面圖形,而現在屏幕上所顯示的長方體則是立體圖形,因為它占有一定的空間。

  二、實物感知、形成表象、引入新課。

  (出示油漆桶、魔方玩具、球、牙膏盒等實物)

  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什么圖形?為什么?其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請大家聯(lián)系我們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ǔ鍪疽粋不規(guī)則木塊)它的形狀是長方體嗎?

  大家都認為這個木塊不是長方體,而剛才舉的那些例子大家認為是長方體?是不是長方體根據什么來判斷?一個物體的形狀具備了什么樣的特征,就是長方體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重點研究這個問題。(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三、探討長方體的特征。

  1.整體觀察,認識面、棱、頂點。

  (1)認識面:

  請大家仔細觀察手中的長方體,你看到了什么?并用手摸一摸。(匯報時板書:面。并讓學生用手摸摸哪些是長方體的面)

  (2)認識棱:

  長方體除了有面外,你還摸到了什么?這條邊是哪個面的邊?還是哪個面的邊?

 。娔X演示:兩面移動相交,再閃爍相交的邊)

  師指出:像這樣,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板書)

 。3)認識角:

  繼續(xù)摸一摸長方體,看你還能發(fā)現什么?(角)你們聽說的角,實際上是一個點,同學們看看它是幾條棱相交的點?

 。娔X演示:三條棱相交,閃爍頂點)像這樣三條棱相交的點叫頂點。(板書)

  師:以上我們從整體上認識了長方體的外貌,知道了長方體有面、棱、頂點三個要素,下面我們還要去深入地去研究一下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各具有哪些特征。

  四、指導觀察,總結特征。

  結合你手中的長方體學具,自學討論: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

  2.長方體有多少條棱?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匯報時電腦演示:

 。1)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板書)

  (電腦演示:每組相對的面抽出重合,再返回圍成一個長方體。

  (2)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棱長度相等。(板書)

 。娔X演示:分別閃爍3組相對的棱,再分別把3組相對的棱移出,返回。)

  (3)長方體有8個頂點。

 。娔X演示:依次閃爍8個頂點,再全部閃爍。)

  師:以上我們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三個方面進一步觀察、研究、概括,得出了長方體的具體特征。誰能完整的給大家說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征?

  生回答后,看書。

  練習:

 。ㄒ唬┨羁。

  (1)長方體有()個面,()條棱,()個頂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相對的棱()。

  (3)長方體至少有()個面是長方形。

 。ǘ┡袛啵

 。1)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就是長方體。

  (2)長方體6個面不一定都是長方形。

  (3)做一個其中四個面是正方形的,而另兩個面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4)做一個12條棱各不相等的長方體。

 。ㄈ┡袛嘞旅婺男┪矬w的形狀是長方體。

  使學生明確:以后我們要判斷一個物體的形狀是不是長方體,只要根據長方體的特征來判斷就可以了。

  五、認識長方體的立體圖。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接觸長方體實物外,還經常會看到畫在紙上的長方體的立體圖形。(出示長方體立體圖形)我們知識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但我們在畫立體圖時,為什么只有3個面?并且有些面畫成平等四邊形呢?

 。1)教師放一個長方體實物投影儀上,讓處于不同位置的學生觀察,能看到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2)出示透明的長方體,引導觀察,由一透視原理,有些面看上去象平行四邊形

 。3)因為觀察長方體實物時,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所以畫圖時只能畫出看得見的3個面,如果要表示出長方體的6個面,看不到的棱要畫成虛線。(畫出虛線)并指出:這里所畫長方體的前、后面,上、下面雖然是平行四邊形,但表示的卻是長方形。

  練習:看圖擺火柴盒:

  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畫出的立體圖也不一樣。

  六、認識長、寬、高。

  剛才我們知道了長方體每組相對的棱長相等,那么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電腦閃爍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

  我們把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電腦分別演示出長、寬、高)。然后教師將長方體豎放、側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電腦演示)。啟發(fā)學生發(fā)現長方體的長、寬、高不是固定的,它是隨著這個長方體的不同放法而改變。

  使學生明確:相交于每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七、小結: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八、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

  棱

  頂點

  兩個面相交的邊

  三條棱相交的點

  有6個面,每個面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有12條棱,相對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反思:學生剛剛接觸立體圖形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課上實物的展示,還是能使大部分同學較好的掌握。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

  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正方體的異同點。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討論法、講解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暸f知,導入新課。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的特點,請你回憶一下,回答下面的問題。(課件第2張)

 。1)長方體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2)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8)個頂點。

  在我們的身邊,除了許多長方體的物體,還有許多是正方體。(課件第3張)

  比如:骰子、魔方、沙包、積木、禮品盒等,這些都是正方體。

  你還能說出生活中的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呢?

  生舉例說。

  【設計意圖】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引入,使學生感覺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并板書課題。

 。ǘ┨骄啃轮

  1.仔細觀察課前準備好的正方體,你發(fā)現正方體有什么特點?

 。1)小組合作:

  拿一個正方體的物品來觀察,想一想它有什么特點?

  (2)匯報交流:(課件第6張)

  生1: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生2: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都相等。

  2.總結正方體的特點。(課件第7張)

  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這6個面完全相同。

  正方體有12條棱,所有的棱長度都相等。

  正方體有8個頂點。

  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立體圖形,所有的棱長度相等。

  【設計意圖】

  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從觀察實物的過程中發(fā)現正方體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3.小組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點。

  拿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觀察一下: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課件第8、9張)

  生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生2:長方體的6個面一般是長方形,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3: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正方體的所有棱長度都相等。

  4.列表比較一下:(課件第10、11張)

  5.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課件第12張)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正方體也是特殊的長方體。

  師:特殊在哪里?

  生2:正方體可以看做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師:你會用集合圖來表示它們的關系嗎?

  6.小結:(出示課件第13張)

 。1)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

  (3)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

  對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加深學生印象,使學生能查漏補缺,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

  7.做一做:(課件第14張)

  小組活動:小組同學配合,用棱長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并思考:

 。1)搭一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

  (2)用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擺法?搭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3)搭一個四個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你發(fā)現了什么?

  8.答案揭曉:(課件第15張)

 。1)搭一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8個小正方體。如下圖:

 。2)用12個小正方體搭成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擺法?搭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課件第16張)

  第一種擺法:

  這個長方體的長是12cm,寬是1cm,高是1cm。

  第二種擺法:(課件第17張)

  這個長方體的長是6cm,寬是2cm,高是1cm。

  第三種擺法:(課件第18張)

  這個長方體的長是4cm,寬是1cm,高是3cm。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可以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理解的'更為透徹,為下一步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好準備,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搭一個四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你發(fā)現了什么?(課件第19張)

  搭一個四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搭成的長方體其實就是一個正方體。

 。ㄈ┱n堂練習

  談話:同學們,你們學得怎么樣了?我們一起到智慧樂園挑戰(zhàn)一下自己吧!有沒有信心呢?

  1.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有幾個面的形狀完全相同?(課件第20張)

  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5cm。它有6個面的形狀完全相同。

  【設計意圖】

  本題的設計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方體的特點,知道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6個面也是完全相同的。

  2.這個正方體的棱長之和是72分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分米?(課件第21張)

  正方體12條棱相等,棱長和是72dm,可以求出一條棱的長度。

  72÷12=6(分米)

  答:它的棱長是6分米。

  (四)拓展提高。(課件第22、23、24張)

  用鐵絲做一個底面周長是56厘米的正方體框架,需要鐵絲多少厘米?

 。1)小組討論: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說說你的思考過程。

 。2)匯報交流:

  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可以先求一條棱的長度,再求12條棱的總長度。

  56÷4×12

  =14×12

  =168(厘米)

  答:需要鐵絲168厘米。

  (3)底面周長就是4條棱長是總和,求12條棱長的總和,就是56厘米的3倍。

  56×(12÷4)

  =56×3

  =168(厘米)

  答:需要鐵絲168厘米。

 。ㄎ澹┱n堂總結

  師: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交流:

  1.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2.正方體的6個面是正方形,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

  3.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

  4.正方體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六)板書設計

  正方體

  1.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2.正方體的6個面是正方形,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

  3.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

  4.正方體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教學反思】

  1、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充分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習經驗、學習興趣,恰當地把握教學起點。例如本課在導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先回憶有關長方體的特點的有關知識,再開門見山設計了辨認生活中那些物體是正方體,然后直接轉入正方體特征研究,避免了教學拖沓、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重點。

  2、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正方體的認識在幾何形體知識屬于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認一認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

  3、教會知識,更要教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jié)課的題目是正方體的認識,讓學生用類比法參照長方體特征研究過程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最后進行兩者之間的異同比較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這種過程的設計既留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又教會了一種知識探究的方法。學生學會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選)10-21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3-13

五年級啊數學下冊教案02-28

[通用]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8-29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7-06

[經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7-07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06-13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優(yōu)秀04-22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9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經典)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