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巧用電教 熟讀精思 感悟積累
論文摘要:由于當前很多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著串講串問的通病,針對這一情況,本文結合當前的教育形勢,新大綱頒發(fā)的精神和要求。為了擺正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西方流行的基于建構主義的學生中心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利用多媒體電教優(yōu)勢,以讀為本,精講精練,通過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語言環(huán)境,精要地引導學生多讀,自主地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充分地發(fā)揮語文工具性的特長。還學生主人的地位,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本文分為四個部分,從各個方面闡明了如何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CAI課件,誘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角色,熟讀精練,感悟積累。 關鍵詞:建構主義 自主學習 感悟積累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關于當前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重視積累,增加閱讀量。少做題,多讀書······!薄缎麓缶V》也指出,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 低年級的說話、寫話,中高年級的作文一直是個困擾師生的頭等難題。大千世界,有寫不盡的人、事、物、景,然而,學生苦于“無米之炊”?吹搅、想到了,就是沒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為了這個問題,老師和學生都在上下求索。平心而論,問題的根源在哪呢?杜莆說過:“讀書破百卷,下筆如有神”,郭沫若也提到:“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睆倪@就可以看出多讀、多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的求知欲旺盛,記憶處于黃金時期。多讀書、多背書完全順應兒童學習漢語文的心理,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目前,西方流行的基于建構主義的學生中心模式,可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建構當前所學的知識,F(xiàn)代社會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小學生接觸新知識的機會大大增大,現(xiàn)代媒體的先進性使得兒童接受更為快捷、更為廣普。巧妙地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進行教學正好順應了這一教學模式。發(fā)揮情境教學的作用,利用電教媒體中的形、情、境、趣等特點,為兒童創(chuàng)造生動形象的語言環(huán)境,喚起注意,激發(fā)興趣,從而精要地引導學生多讀,自主地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下面我就談談怎樣在教學中運用電教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積累。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誘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倍嗝襟w電教組合能創(chuàng)設情景,誘發(fā)學生的共鳴。在教學《北京》一課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以舊引新,結合學過的歸類識字(一)第一課,讓學生點擊課件中的資料庫,一幅幅色彩鮮明、景色優(yōu)美的圖畫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我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北京的有名建筑(長城、故宮、天壇等)。在學生興趣盎然的時機下質疑:北京真美!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有名的建筑呢?我馬上播放配樂的錄象,把學生帶到美麗的北京,學生仿如親臨其境,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課文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這基礎上,讓學生借助拼音讀通課文,學生就這樣積極地進入了角色,認真地讀課文,從中知道我們祖國的首都雄偉壯觀、風景秀麗,從中萌發(fā)熱愛北京的感情。 二、 引人入境,熟讀精思 教育家贊可夫說:“要以知識的本身吸引學生學習!睂W生無論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的內化。當前導學介入CAI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情趣,讓所學的知識能夠吸引學生,在老師精要的指導下變教為導,使教服務與學,讓學生自己做主,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自我學習的責任感,集中精神利用課件,自覺學習。感悟和積累,是以建構主義作為理論基礎的。因為學習是學生認識結構的建立、改造和重組的過程。學生學習知識、形成技能,要先自學,先嘗試,自己領悟,不斷積累。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學時,我就充分利用CAI課件提供示,通過示范,自主探索式學習及小組協(xié)作式學習去鍛煉學習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習習慣。在開始教學時,我采用“旅游看風景”的形式引入,讓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自己在讀通的基礎上“找風景”,學生點擊課件欣賞小興安嶺的春景,邊看邊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進行描寫,突出小興安嶺的春景美。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小組討論。然后,“品詞語”,我在課件中出示樹木、積雪、小溪、小鹿、原木幾幅彩圖,讓學生找出你最喜歡哪一幅哪一句,運用“擺擂臺 比讀書”的形式激發(fā)讀的欲望,比一比誰讀得流利、有感情,通過感情的讀,品味、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和美妙。這樣,讀的競賽不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而且在體會詞語美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好詞好句。整節(jié)課,教師在點撥、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研究、探索、感悟,如果以自己的力量解決不了,就可以讀后質疑:這個自然段中你有什么不懂?學生提出后,就讓學有能力的學生幫助解決,充分發(fā)揮協(xié)作學習的作用。這樣,以境激趣,以情促讀,讀中解疑,帶學生進入小興安嶺美麗而富有生機的美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維想象的空間,進一步理解課文,體會感情,達到以讀代講、讀中理解的功效。此外,,由于3到5自然段構段相似。因此,給學法遷移提供了條件。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小結自己剛才的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總結歸納,并一一顯示在電腦上,讓學生利用學法、遷移學法:1、自由讀,劃景物 2、感情讀,積詞匯 3、質疑,議問題。采用先讀書,看課件,獨立思考,再四人小組交流討論,最后,老師點撥,自學3到5自然段。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互助,多向交流,作到雙主互動、彼此作用,在活躍的氣氛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并通過讀中的感悟,不斷地積累課文的好詞好句。 三、 憑借情境,學會積累 入注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每一篇都是很好的范文。老師根據(jù)課文內容精講精練,能較好幫學生課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學會積累。還應該注意憑借情境,課外延伸,在語言上積累,在感情上積累。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七課《我們也要當紅軍》一文,學生對這支曾經(jīng)在中國革命史上有過重大貢獻的軍隊不甚了解,于是我建立了資料庫,展示反映紅軍戰(zhàn)士生活的影片,使學生積累了語言,豐富了情感。又如教完《北京》一課時,學生興趣盎然,對美麗的北京十分向往,我專門在課件中建立了資料庫,里面收集了北京的各個名勝古跡的錄像、圖片,讓學生開闊視野,拓寬思維。 四、 運用情景,激趣導說 運用多種電教媒體組合來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作用下受到感染和熏陶,對當前學習的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形成一股不吐不快的強烈表達欲望。例如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春天》說話課,我根據(jù)說話的要求拍攝好錄像,配上了圖,并作好同步的解說,還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寫春的詩歌、文章、句段,課開始時我先讓學生背誦贊春、寫春的詩歌,激發(fā)愛春的情感。然后播放春的錄像:公園、田野,一片姹紫嫣紅的美麗景象,以其聲像并茂、視聽結合的效果引學生入情入境。學生猶如親臨其境,被春天迷住了。我馬上因勢利導;你能把春天的美景說給大家聽嗎?接著,我讓學生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說出來,“開廣其胸襟,發(fā)抒其志氣”,紛紛說出春的景象,說出自己對春的看法,把胸中之意抒盡。然后,再以“小草”為例引導學生說具體。我把綠草茵茵的錄像播放給學生看,說說春草是怎樣的,再通過集體評議的形式指導學生結合草的顏色、形態(tài),發(fā)揮想象,還利用比喻句說具體。由于畫面的吸引、課前的積累,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有如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從愛說發(fā)展到會說、能說:綠油油的小草破土而出。長得密密的小草像給大地穿上了一件綠色的外衣。小草從地里鉆出來了,綠綠的,滿地都是。一句句佳句,學生脫口而出。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利用課件觀賞圖片、錄象,自己練說春天的其他景物,在進行集體評議。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先說后評再說,大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實踐證明,電教媒體所顯示的聲、光、色、形模擬了事物的情景,再現(xiàn)了生動的畫面,從不同程度不斷地形成不同的興奮點,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傊Y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要求,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組合,創(chuàng)設情景;在教師的點撥下,讓學生自讀、自悟、自練、自說;利用電教手段開拓學生自學的渠道,熟讀精思;在語言文字教學中,學會對語言的感悟,學會對語言的積累,充分發(fā)揮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長,還學生以主人的地位,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巧用電教 熟讀精思 感悟積累】相關文章:
文秘工作方法技巧:厚積薄發(fā)憑吞吐熟讀精思任翕張08-27
【精】奇思妙想作文09-19
奇思的妙想作文【精】06-14
【精】奇思的妙想作文06-14
奇思妙想作文【精】12-28
奇思妙想的作文【精】01-01
【精】奇思妙想的作文01-13
巧用細節(jié) 錦上添花08-24
積累的作文04-10
積累的作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