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
作者 袁美玲
今天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宋特和很多老師給了不少建議與指導,我頗為感動,受益良多,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朗讀教學是"短板".教學過程中,我抓住"我舍不得這兩棵樟樹"的主線,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反復誦讀,在讀中品味樟樹的勃勃生機與可貴之處,但是總體感覺學生的朗讀不到位,雖然宋特在后來的指導中提到未必要讀出樟樹的生命力與蓬蓬勃勃的氣勢,但由此看出我對學生的朗讀訓練是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朗讀指導。
二、課堂教學"教過了".在教學中自己的思路雖然清晰,但是感覺還是"教過了",比如,宋特提到的學生熟悉的生字詞仍然讓學生反復讀,甚至在日常復習課上反復聽寫,對于基礎較好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在做無用功,這一點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的,也需要精講知識點,讓學生自己來提出自己不會或者不扎實的問題,這樣更能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教學過程"不敢放手".站在三尺講臺上只有短短三四年,卻慢慢開始理解語文教學的真諦,很多時候,我們教給了學生太多,卻無法讓學生學以致用。本課的教學,雖然我也有讓學生一定的動腦思考,下筆寫體會,但是并沒有"教得巧",學生很多時候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卻沒有自己發(fā)揮的太多空間。正如《最佳路徑》中格羅培斯的設計理念一樣,教學要給學生自由,教師害怕給學生自由卻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其實是教師的教學引導及課堂駕馭能力不夠深厚。仿佛覺得自己是一個帶領孩子走在獨木橋上的人,只引導孩子到達了目的地,而對于沿途的風景卻沒有讓孩子細細品味,或者,理想的境界應該是孩子邊活蹦亂跳地走過獨木橋,邊欣賞路邊的風景,愉快得到達目的地,這才是孩子想要的課堂。深感慚愧的是自己的教學功底不夠深厚,而在平時的教學中,忙忙碌碌,碌碌無為,只應付于完成教學的常規(guī)工作,卻沒有進行大量專業(yè)的閱讀,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閱讀教學理論專著和相關書籍,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教學能力,才能不斷整合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思路。
四、教學過程缺乏思考。宋特的指導也讓我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缺乏思考的老師。在平時的上課中,覺得好的教案就照著別人的上,卻常常上不出理想的效果。歸根結蒂,是缺乏思考,在評課的過程中,戴菲老師也說要根據(jù)班級的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和調(diào)整教學思路,這一點我是認同的,卻很少思考班級的學情是什么,只知道這一節(jié)課我要教什么,這就造成了學生會的我可能還在教,學生不會的我卻不知道。做一個會思考的老師,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將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本班的學情結合起來確定教學目標,如此,才能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
宋特的指導,讓我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原來課還可以這樣上,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教。(南京雨花臺中學春江學校小學部)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語文教案02-12
四年級下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04-21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讀后感09-10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讀后感3篇06-27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讀后感(3篇)06-27
宋慶齡的名言08-23
游魯迅故居作文08-24
游西施故居作文09-06
游西施故居作文05-04
樟樹的作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