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讀后感 推薦度:
- 讀書的古詩詞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1
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顧振彪主編的《唐詩三百首》是教育部語文課標準編寫,青少年必讀的100部中外名著。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薄短圃娙偈住纷鳛橐徊苛鱾骱軓V的唐詩總集,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的縮影和見證。唐詩取材豐富,體式多樣,格調(diào)高雅,所以我很喜歡讀唐詩。
《唐詩三百首》有幾首詩令我念念不忘。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币馑际钦f“慈母用干枯的手拿著針線,顫抖地為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著冬衣。母親一針一線仔細地縫補著,心想著孩兒這次遠行將遲遲不會回來。正像小草難以報答陽光一樣,兒子又怎能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游子吟》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詩中真切地贊美了偉大的母愛。詩篇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牽掛不舍之情。雖無言語,雖無淚水,卻表現(xiàn)出濃濃的母子情深,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內(nèi)心對母愛的感激。全詩語言樸實無華,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其外,諷喻詩《古從軍行》、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園風光詩《過故人莊》也是我愛讀的詩篇。
《唐詩三百首》真是一本好書。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2
一、 《讀書》
唐代:皮日休
家資是何物,積帙列梁梠。
高齋曉開卷,獨共圣人語。
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
案頭見蠹魚,猶勝凡儔侶。
二、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三、 《感皇恩·讀莊子聞朱晦庵即世》
宋代:辛棄疾
案上數(shù)編書,非莊即老。會說忘言始知道;萬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霽,青天好。
一壑一丘,輕衫短帽。白發(fā)多時故人少。子云何在,應(yīng)有玄經(jīng)遺草。江河流日夜,何時了。
四、《勸學》
唐代: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五、 《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
宋代:陳師道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六、 《讀孟嘗君傳》
宋代:王安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七、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唐代:杜甫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八、 《觀書有感·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九、 《讀山海經(jīng)·其一》
魏晉: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十、 《勸學詩》
宋代:趙恒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十一、 《讀韓杜集》
唐代:杜牧
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天外鳳凰誰得髓?無人解合續(xù)弦膠。
十二、 《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十三、 《菩薩蠻·送曹君之莊所》
宋代:辛棄疾
人間歲月堂堂去,勸君快上青云路。圣處一燈傳,工夫螢雪邊。
麴生風味惡,辜負西窗約。沙岸片帆開,寄書無雁來。
十四、 《觀書有感·其一》
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十五、《和董傳留別》
宋代: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十六、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十七、 《勸學詩/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十八、 《讀陸放翁集》
近現(xiàn)代:梁啟超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十九、 《柏學士茅屋》
唐代:杜甫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晴云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二十、 《讀書有所見作》
清代:蕭掄謂
人心如良苗,得養(yǎng)乃滋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yǎng)。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二十一、 《南園十三首·其六》
唐代:李賀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二十二、 《觀書》
明代: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3
1)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歐陽修《畫地學書》
2) 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跑鼹Q《書齋即事》
3)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醢彩都膮菦_卿》
4) 人讀等身書,如將兵十萬!碚咨p《讀書》
5)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6) 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翖壖病端秃喜壳
7)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n愈《符讀書城南》
8)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鸥Α栋貙W士茅屋》
9) 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戶忽驚雙鬢秋。——陸游《寄題吳斗南玩芳亭》
10)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諟Y明《讀山海經(jīng)》
11) 讀書貧里樂,搜句靜中忙!嵴f《句》
12) 讀書復騎謝,帶劍游淮陰!蹙S《送從弟蕃游淮南》
13) 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S庭堅《送王郎》
14) 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15) 詩非易作須勤讀,琴亦難精莫廢彈。——劉克莊《贈玉隆劉道士》
16)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九淵《讀書》
17)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谥t《觀書》
18) 有書堆數(shù)仞,不如讀盈寸。——劉巖《雜詩》
19) 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ㄊ缴啤蹲x書》
20) 書多筆漸重,睡少枕長新!稀秳e賈島》
21)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獥罾^盛《言志詩》
22)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K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
23) 奚童悄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潘際云《廠橋》
24) 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跑鼹Q《閑居書事》
25)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孟郊《勸學》
26)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獎⑦^《書院》
27)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獎Y虛《闕題》
28)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丁逗埂
29)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马佟斗贂印
30) 書味在胸中,甘于飲陳酒!丁肚矐央s詩》
31)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祆洹秳駥W詩》
32) 常日好讀書,晚年學垂綸。——高適《答侯少府》
33)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34)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佌媲洹秳駥W詩》
35) 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獥钛额}書櫥》
36) 驛亭幽絕堪垂釣,巖石虛明可讀書。——歐陽修《詠零陵》
37)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S庭堅《寄黃幾復》
38)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和董傳留別》
39) 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α钪恫萏靡鳌
40) 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螒(yīng)星《憐思詩》
41) 窗間白發(fā)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湯顯祖《正覺寺示弟儒祖》
42) 讀書三十年,腰間無尺組。——王維《偶然作六首》
43) 宅從栽竹貴,家為買書貧!S渾《寄殷堯藩》
44) 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x逸《送董元達》
45) 燈火紙窗修竹里,讀書聲!惱^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46) 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于鵠《題鄰居》
47)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諟Y明《雜詩》
48)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跤韨牎肚迕鳌
49) 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冻纱蟆都念}王仲顯讀書樓》
50) 寂歷彈琴地,幽流讀書堂!獎⑾R摹妒癯菓压拧
51)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獜埧删谩顿u花聲·懷古》
52)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53) 獻賦今未售,讀書凡幾秋!瘏ⅰ端脱蜌w河東》
54) 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瘏ⅰ缎熊娫姸祝〞r扈從在鳳翔》
55) 讀書能養(yǎng)氣,乃為善讀書!衄摗妒緝骸
56) 憐君白面一書生,讀書千卷未成名。——岑參《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
57) 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縮?讀書小窗前,不見青矗矗!h(huán)山樵《薛寶釵·雪竹》
58) 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K軾《送任極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59)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60) 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4
《四時讀書樂.春》
【元】翁森
山光拂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書在左右,或信手閑翻,或傾心細讀,或一笑看過,或反復品賞,芬芳盈口,滿心余香。
從春花讀到秋月,從夜雪初雯讀到朝輝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歲月寂然運行中。心靈因書,時而大慟,時而微喜,時而寒霜徹骨,時而微風拂面……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波三折,百轉(zhuǎn)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嘆人世蒼涼,都不失人生之快事。
讀書,是智慧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本身,卻可以引領(lǐng)一個人走向更大的智慧。
《移居二首·其一》
【晉】陶淵明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一個人在自我精神世界里,能夠始終恬淡愉悅,一定是一本本的書,為他的心靈,打開了明燈,保持時時清醒,步步睿智,最終走出完美人生。
讀書,可以培養(yǎng)人儒雅的氣度。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博采百家之靈氣,薈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萬千氣象,云集其中。
《讀書》
【宋】陸九淵
讀書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須要細商量。
書足以陶冶人的情操,歷練人的性情,厚實人的底蘊,純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靈魂。
常讀書的人,錦心繡口,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受書的熏陶浸染。
《勵學篇》
宋·趙恒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jīng)勤向窗前讀。
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其實就是指書的靈透、書的雅致、書的睿智,穿透歲月的塵煙,浸潤到讀書人的心底里。
由內(nèi)及外,附著于舉手投足做人處世之中,從而形成一種翩然風度,一種迷離氣質(zhì),超凡脫俗,卓爾不群。
讀書的.人不會孤獨。這個世界上,尋求熱鬧的人常常會覺得孤單,精神貧乏的人常常會覺得孤獨。
《觀書》
明·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一本書,就是一個知心的朋友,在獨酌的時候,它會與你同飲;在孤寂的時候,它會靜坐在你的對面。
就像一位平淡的朋友,不喧嘩,不招搖。
《讀書有所見作》
清·蕭掄謂
人心如良苗,得養(yǎng)乃滋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yǎng)。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它以自己的簡單,成就著你的豐富;它以自己的開放與接納,完善著你的精神世界。
時光流逝,歲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書香的濡染中,會變的愈加醇厚耐品,一種靈魂的香味,自然就會生發(fā)出來,飄逸四散。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老想告訴我們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5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賞析】
這是陸游為教育兒子子聿而寫的一首短詩。它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卻是讀書學習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因而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詩的前兩句講古人做學問總是不遺余力的,他們不偷懶,不懈怠,用上了全副心血與精力,從少壯年輕的時候開始就刻苦研讀,下足了工夫,所以到老年時在學業(yè)上才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離開了踏踏實實的潛心追求,離開了青年時代的日積月累的努力,要想得到成功是不可能的。在這里,詩人指出了“少壯工夫”的重要。正如俗語所說:“補漏趁天晴,學習趁年輕!闭湎啻耗耆A,打好學業(yè)基礎(chǔ),以求老來有成,這是古人做學問的一條寶貴經(jīng)驗,它對人們有著普遍的.教育意義。
詩的后兩句是講學習的另一種重要規(guī)律,就是學習和實踐的關(guān)系。雖然書本的知識是重要的,必需認真學習掌握。但是光從書本學習還是遠遠不夠的。“紙上得來終覺淺”,這是詩人切身感受之后對晚輩提出的諄諄告誡。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只能得到一些膚淺和皮毛的東西;要求“深”求“實”,獲取全面的有用的知識,還要親身去做,只有得到的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反復運用,不斷深化,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lǐng)!敖^知此事要躬行”,詩的結(jié)句果斷有力,不容含糊。詩人以決絕的語氣強調(diào)了“躬行”的重要,這無疑是指導青年讀書的正確途徑。
陸游的這首教子詩富有高度哲理性,他以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總結(jié)出的這兩條讀書的重要規(guī)律,給予我們很有意義的啟發(fā)。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6
《觀書》
明·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賞析】
于謙,這個中國歷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無意為詩,而又成為卓然自立的詩人,這與他的勤奮讀書不無關(guān)系。這首七律從多方面寫出了讀書的樂趣。
吟詠讀書的詩作,在古典文學中每見。但若借助于聯(lián)想,自然流露真情,去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和美感,給人以啟迪和鼓舞,這就需要詩人另辟蹊徑。善讀書者對書總有緣分,詩的首聯(lián)就從這里落筆。但詩人寫法奇特,他不是借助于鋪排和渲染,而是把書卷比作“多情”的故交。“晨昏憂樂每相親”,一個“每”字,極力寫出與書須臾不可離的深厚緣分,朝朝夕夕,寢食起臥,相伴相隨,憂樂與共。那怕是:賦詩暢飲,彈琴論政,對床夜話,傾吐真情,總是如此。這里以“多情”與“相親”,賦予書卷人格化,給人以呼之欲出之感,筆勢活潑而多趣,把詩題具體、形象化了。
中間兩聯(lián),具體鋪敘與“書卷”“相親”。詩人感受奇特,與一般人習常的體會和感受不同,而是向深處挖掘,從思想、精神諸方面,進行藝術(shù)概括,賦予新意。先用夸張的手法以一眼“直下”三千字,說讀書速度之快,興趣之濃。以胸中無塵,形容詩人全副心神沉入書海,以此淘濾心志,凈化靈魂,道出了詩人書山攀登中的深切體會,非個中人難以道此。這是詩人胸襟的袒露。詩人常稱:“名節(jié)重泰山,利欲輕鴻毛”(《無題》),“冰霜歷盡心不移”(《北風吹》)。這種人格的追求,正是古代文化長期涵養(yǎng)的結(jié)果。在表達方式上,詩人極力避開抽象的概括,采用形象描述的手法,給讀者展示出一幅高度濃縮的畫面,令人咀嚼玩味!盎钏本浠弥祆洹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詩意,對學習過程中的兩個境界,作了生動描述。這里前后兩句,互為因果,只有堅持不懈地刻苦讀書,才能不斷地汲取源頭活水,而光景日新的境界,只屬于那些不怕困難,勇于進取的有志之士。詩人筆下的“書卷”,猶如汩汩“活水源流”,噴涌不止,翻滾不息,隨處流淌,任你汲取,給人力量,豐富人的精神生活。詩人筆下的“書卷”,又猶如輕拂的.東風,使花紅柳綠,風景日新。這兩句含有哲理意味的詩句,豐富了詩的內(nèi)涵。
末聯(lián)筆勢輕轉(zhuǎn),對“金鞍玉勒尋芳客”者,微加嘲諷。在他看來,服飾華貴的紈袴公子,衣冠楚楚,內(nèi)心空虛,整日尋花問柳,留連光景,無所事事,哪能領(lǐng)略詩人書房情趣。反襯出詩人求知欲望的強烈,與首句的“相親”遙相呼應(yīng)。
本作由“觀書”而生發(fā),但詩人筆勢并未停留在手不釋卷、廢寢忘餐之類的泛泛敘述上。而是縱橫詩筆,發(fā)揮奇想,巧妙運用比喻、擬人諸手法,將自己與書卷“相親”之情縷縷道出,真實地記述了其讀書過程中的種種心態(tài),寫來激情微露,形神俱出,使抽象的內(nèi)在感情具體化,顯示出一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個性。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7
這首古詩主要寫了陸游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tǒng)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28個字,字字珠璣,發(fā)自詩人肺腑,真摯感人!凹壹罒o忘告乃翁”寫出了陸游在彌留之際,卻還依然為祖國的安危、建設(shè)著想,表現(xiàn)出他執(zhí)著而強烈的愛國熱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笨梢钥闯鲈娙嘶磉_的生死觀,他并不怕死,只是為不能看到支離破碎的.國家重新統(tǒng)一而悲傷,可見陸游是一個十分愛國的詩人。 古往今來,像陸游這樣的愛國人士還有很多。明朝鄭和七下西洋,為我國航海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促進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經(jīng)濟來往;宋代岳飛,兒時母親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他牢記心頭,最后為抗擊金兵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zhàn)爭時代,黃繼光在十分危險的情況下,舍身炸碉堡,劉胡蘭不怕犧牲、英勇就義。
俗話說得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毕热藗兌歼@么愛國,何況我們這些后來人呢?如果沒有這些愛國人士,哪來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牢記他們的豐功偉績,因為他們的存在,祖國才變得繁榮富強。
是他們讓我們的國家從弱小走向強大、從貧窮走向富裕、從黑暗走向光明,讓中國成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我們這一代孩子生長在這么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里,一定要向愛國志士們學習,勤奮學好每一門功課,爭取長大后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多做貢獻!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8
一、《勸學詩》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詩意:
人生易老學問卻是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不能輕易放過。
還沒從這池塘的春色中一夢醒來,梧桐樹葉就被秋風凋落在臺階前。
朱熹是宋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詩人,儒學的集大成者,后世尊稱他為“朱子”。
朱熹倡導修復了著名的白鹿洞書院,為白鹿洞書院的發(fā)展殫精竭慮,不遺余力。他曾親自兼任書院院長,聘請名師,充實圖書,還置辦學田,供養(yǎng)貧窮的學子,并親自訂立學規(guī),即著名的《白鹿洞書院教規(guī)》。
《白鹿洞書院教規(guī)》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guī)章制度之一,對教育目的、訓練綱目、學習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作了明確的闡述和詳細的規(guī)定,是后代書院辦學的標準模式。
朱熹在這首詩里,通過春夢未醒而梧葉已落,來比喻光陰轉(zhuǎn)瞬即逝,勉勵青年人要珍視光陰,努力向?qū)W。將來才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蹉跎人生。
他告誡人們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jīng)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笔窃撛姷拿,經(jīng)常被人們引用。少年時期,沒有負擔,心無旁騖,記憶力好,學知識快,掌握扎實。同樣,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年紀大的人們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切不可任憑時光流逝。
二、《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詩意:
專心讀書不覺春天已經(jīng)快過完,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
如果不是白鹿洞道人來逗我樂,我還在周公精義孔子思想當中。
白鹿洞,在江西省九江市的旅游勝地廬山五老峰南約10多公里,山峰至此匯成環(huán)狀?勘钡纳矫麨楹笃辽,向西的山稱為左翼山,朝南的山叫卓爾山。山上蒼松翠竹,郁郁蔥蔥,環(huán)境幽靜。一股清泉從凌云峰來,經(jīng)左翼山與卓爾山交會處流出,這就是 著名的貫逍溪。溪水由西向東,迂回流至白鹿洞前,穿過東面的峽口,注入鄱陽湖中。
唐朝詩人、大臣李渤年輕時隱居在此地,求學讀書。李渤養(yǎng)有一頭白鹿自娛,白鹿十分馴服,經(jīng)常隨主人外出走訪游玩,還能幫主人傳遞信件和物品,因此后人以鹿名人,稱李渤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稱此處為白鹿洞。
王貞白是晚唐著名的詩人,早年他曾在白鹿洞讀書。這首詩是寫詩人自己讀書生活的,也是一首惜時詩。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陰,是指極短的時間,詩人以金子喻光陰,形容時間如同金子一般寶貴,應(yīng)該格外珍惜。這個比喻非常新穎、貼切。
這句詩成為勸勉世人珍惜光陰的至理名言,千百年來一直勉勵人們、特別是讀書人,要十分珍惜時間、注重知識積累,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
三、《題弟侄書堂》
唐:杜荀鶴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陰惰寸功。
詩意:
雖然屋子簡陋,但知識卻沒有變少,外面雖然混亂,我還是與往常一樣。
我的家鄉(xiāng)依然處在戰(zhàn)火紛紛的戰(zhàn)場,可是弟侄還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翠竹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曳,硯臺磨墨好像發(fā)出野外泉水的聲響。
年輕時辛苦努力,最終能獲得成功,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千萬莫放松。
杜荀鶴是晚唐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生逢唐朝末年,軍閥混戰(zhàn),社會,動蕩,但學習不止,讀書不已,他自己“乍可百年無稱意,難教一日不吟詩!爆F(xiàn)存詩300多首。
故鄉(xiāng)雖然飽受戰(zhàn)亂之苦,詩人還是像和平年代一樣,諄諄教誨自己的弟弟和孩子們,在艱難的處境中,不要怕辛苦磨難,仍然要謹守禮道,修身立德,自強自律,努力提高自己的學業(yè)和品德修養(yǎng),這樣才能為終身事業(yè)打下基礎(chǔ)。
杜荀鶴這首勸勉子侄讀書的詩,語言淺顯自然,通俗易懂,態(tài)度諄諄教導,情深意長,全詩無半點雕琢之意,仿佛從詩人心中自然流出,卻是字字珠璣,每一句都說到人的心坎上,讓人即有口齒噙香之感。又給予人以時不我待、光陰易逝的'警醒。
“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陰惰寸功。”是該詩的名句!按绻Α睒O小,“終身事”極大,然而這極大卻正是由極小日積月累的結(jié)果,說明了量變到質(zhì)變的辯證道理。光陰匆匆而逝,千萬不要懶惰,也不要松懈,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辛苦、努力。因為,年輕時候付出的努力,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會關(guān)系到你的一輩子,將會讓你終生受益。就像現(xiàn)在所說的:“辛苦三十年,幸福五十年!
四、《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詩意:
每天學到半夜清晨雞叫又繼續(xù),這就是男兒們一天的讀書時間。
黑發(fā)少年不知勤奮學習要趁早,白頭到老后悔讀書少就已太遲。
顏真卿的老家是我們山東的臨沂,字清臣,號應(yīng)方,是唐朝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雄秀端莊,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筋柳骨”。與歐陽詢、柳公權(quán)、趙孟頫合稱為“楷書四大家”,他的《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顏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不阿于權(quán)貴,不屈意媚上,剛正有氣節(jié),以義烈聞名于當時。在安史之亂的時候,顏真卿的堂兄和侄子為國捐軀,在李希烈叛亂的時候,顏真卿奉命出使,大義凜然,不辱使命,最終被李希烈縊殺。可以說,顏真卿家族是滿門忠烈。
顏真卿三歲時喪父,家道開始中落,但是母親殷氏對他寄予了厚望,實行嚴格的家庭教育,親自監(jiān)督學習。顏真卿也格外勤奮好學,每日苦讀,最終學業(yè)有成,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
一天的學習是怎么安排的呢?顏真卿給出了答案,“三更燈火五更雞”,下半夜睡四個小時,其余時間都用來學習。為了勉勵后人,顏真卿作了《勸學》這一首七言古詩,勸勉男兒們要珍惜少壯年華,讀書時應(yīng)該勤奮,有所作為,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否則,到老一事無成,白頭后悔已晚。
五、《讀書》
宋:陸九淵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詩意:
讀書的時候最好不要太匆忙,切戒一目十行,讀書越下功夫琢磨,書的滋味就越深厚綿長。
閱讀中有一時不解的地方,暫時放下也無妨,讀完結(jié)合自身寫心得體會,一定要仔細思量。
陸九淵,字子靜,號存齋,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是南宋大臣、哲學家,陸九淵是宋、明兩代"心學" 的開山之祖,"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就是他的名言。
陸九淵自幼聰穎好學,喜歡究問根底,提出自己的見解。他初讀《論語》,即對有子的話感到懷疑。到十三歲時,他已經(jīng)得出"孔夫子的話簡潔明了,有子的話凌亂而不成文"的讀書心解。
1187年,陸九淵在貴溪創(chuàng)辦象山書院,每天早晨鳴鼓"揖升講座",從容授學。每開講席,學者群集,他在學宮內(nèi)設(shè)講席,貴賤老少都趕來聽講,"戶外履滿,耆老扶杖觀聽",講授五年,求學者超過數(shù)千人,人稱"象山先生、"陸象山"。
讀書要怎么個讀法呢?陸九淵給了我們明確答案,“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弊x書要靜,不能慌里慌張,“切戒在慌忙”,因為理解書中精義決不是一蹴而就,要講涵詠,要沉浸其中,細嚼慢咽,慢慢消化,細細體會,讀后才能饒有興味。遇到不懂的,暫時無需窮根問底,可以不求甚解,不妨一躍而過,留待日后再求理解。對于讀完要“切身”,形成自身的思考,思考體會書中的道理,因為這正是自己調(diào)動已知獲取新知的最好時機。
六、《勸學詩》
唐:韓愈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實大華亦榮。
詩意:
讀書就擔心書讀的不多,讀完就擔心思考道理不明白。
自認足夠就擔心不再學,學了又擔心以后不繼續(xù)運用。
如今你四美都具備了,實在是做的好并且該感到榮耀。
讀書要注意什么呢?韓愈是唐代文學大家,他告訴我們,讀書有“四患”,有“四美”,他創(chuàng)作的五言古詩組詩《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因其主旨是勸青年人努力向?qū)W,因此被人稱為《勸學詩》,這里選取了最有名的三句。
讀書怕不廣博,故應(yīng)“多讀”;思考問題怕不明晰,故應(yīng)“深思”;怕自己滿足了不再學習,故應(yīng)“虛心”;學習之后怕不付諸實踐,故應(yīng)“躬行”。這四點古代學者稱之為“四患”、“四美”。
韓愈告誡我們,讀書要避免四患,要有四美。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地去探索其中蘊含的哲理。要重視實踐,要學以致用。我們只有在不斷地探究、思索和實踐中,才能真正體會到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
七、《柏學士茅屋》
唐 :杜甫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晴云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詩意:
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他隱居在險峻的碧山里搭建的茅屋中。
但他仍像漢代東方朔那樣的刻苦攻讀,他雖然青春年少,但卻已讀破萬卷書。
戶外滿天祥云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如決渠一樣地順著道路湍急流去。
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志的男兒應(yīng)當奮發(fā)有為去博覽群書。
柏學士是何許人也,史料上并無確切記載,應(yīng)該是官居五品以上的朝廷官員,因為唐朝規(guī)定,五品以上官員才可以佩戴的銀質(zhì)魚章。安史之亂爆發(fā)后,許多地區(qū)被安祿山叛軍所占,唐朝的許多官員都失去了職位,這位柏學士沒能幸免,為避戰(zhàn)亂,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深山之中。
杜甫的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時年56歲的杜甫,拖家?guī)Э谝宦份氜D(zhuǎn)流落到了四川夔州,并暫時寄居于此。他寫了二首詩給柏學士,這是其中的一首。
富貴從哪里來?書要讀多少?杜甫在這首詩里告訴我們,即便是生逢亂世,身居茅屋,也要眼光長遠,不要被眼前的暫時的局勢所困,不能忘記讀書學習的重要,這世上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榮華富貴亦是如此,都是從勤苦中得來的。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好男兒都要學富五車,做一個飽學之士。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來日可期,總有云開霧散的那一天,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八、《勸學詩》
宋:趙恒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jīng)。
宋真宗趙恒愛好文學,善于書法,也是一名詩人。在他治理的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工商業(yè)最發(fā)達的時期,是人民生活水準最高、官吏俸祿最高的時期,也是市民階層最強大、最富裕的時期。
趙恒為了勸勉人們讀書學習,特意作了這首《勸學詩》,告訴人們讀書的好處,盡管有人批評這首詩有過分追求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之嫌,我卻認為這首詩說的都是大實話,讀書的好處還沒有都說出來呢。
大學者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熱切地期盼:“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三國魏武帝曹操在《步出夏門行》自豪地表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國人們,無論老幼,不分男女,多讀書吧!多學習吧!一起奮進吧!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9
1、蘇軾認為:“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2、而大思想家朱熹認為是:“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yīng),擊其尾則首應(yīng),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3、到清朝,戴震有:“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東原先生年譜》
4、苦讀者成才苦學者成名!澜缢囆g(shù)家協(xié)會主席:《吳國化名言》。
5、“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笔钱嫾亦嵃鍢虻拿洹
6、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7、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8、為學讀書,須是耐心,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為數(shù)重物,包裹在里面,無緣得見。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見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見得一重。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朱熹
9、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熹
10、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11、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來應(yīng)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益也。――鄭板橋
12、靈魂欲化莊周蝶,只愛書香不愛花。――清童銓
13、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檻棾桑鞔鷮W者)
14、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 ——徐謂(明代)
15、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16、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7、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18、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朱舜水
19、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20、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2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2、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2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5、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26、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7、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9、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30、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31、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32、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3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4、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5、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劉知幾
36、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3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38、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袁枚
39、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
40、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41、讀書務(wù)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尤蔥明]
42、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袁牧[清]
43、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明]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4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懹蝃宋]
45、讀書有三到,謂眼到,口到,心到!祆
46、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47、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獎⒁
48、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佌媲
49、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谥t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獎⑾
50、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里w《滿江紅》
51、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K軾[宋]
52、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53、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钤
5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懹蝃宋]
55、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阉升g
56、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度龂尽
57、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諟Y明
58、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祆
5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f子
60、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T葛亮[三國]
6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鬃
6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guī)》
63、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嵃鍢
64、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w樹理
6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66、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6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6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p>
69、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10
《勸學》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是位的理學家。他認為詩歌是“感于物而動,而發(fā)于咨嗟詠嘆之余者”,因此,他的詩常常從偶然閑適的生活中悟出一種做人治學的大道理來,帶有很強的警策性、勸誡性的理趣特征,但又不墮理障,富于情趣!秳駥W》便是一首感慨光陰易逝,勸誡青少年不虛度年華,奮發(fā)進取的作品。
前兩句直接點明題旨,突出了“勸”的內(nèi)涵。“少年易老學難成”是從光陰荏苒、易逝的角度來“勸學”!吧倌暌桌稀笔侵干倌昀傻纳厝A轉(zhuǎn)瞬即逝,錯過了寶貴時光就很難成才了。詩中的“老”字帶有夸張的成分,突出了光陰易逝的特征!耙淮绻怅幉豢奢p”是從珍惜光陰的角度來“勸學”。“一寸光陰”是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使人們從可感可觸的體察、認識中來理解光陰的重要性。這兩句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從不同的角度強調(diào)了珍惜光陰的重要意義。
后兩句則改直接勸誡為間接勸誡。詩人選取了兩個富于典型意義的比喻進一步寫出了光陰的迅捷、易逝,渲染了珍惜時光的`重要意義。未覺句是用謝靈運詩“池塘生春草”的典故!扒锫暋闭Z出自歐陽修的《秋聲賦》,指黯淡、蕭條、凄涼的景色和悲愁的情緒。春夢未覺而秋聲已到,階前已是一種秋風颯颯,樹葉飄零,“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的蕭索景象。作者以“秋聲”為喻,形象地揭示了光陰蹉跎的后果,從反面間接地啟示人們:光陰易逝,蹉跎日老,“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首詩前兩句明理,理寓于情,后兩句抒情,情寓于景。在情、景、理的交融中,情愈顯,理愈彰,情致蘊藉,理趣盎然。詩中巧用比喻,形象飛動,頗為高致。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11
國詩歌顛峰”,讀了《唐詩三百首》一書,我從中感受到唐詩的絢麗多彩,堪稱中國傳統(tǒng)文化開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的珠寶。唐代是詩人輩出的時代,令人驕傲的是盛唐出現(xiàn)了李白、杜甫二位最偉大的詩人。唐詩所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十分豐富。
當我讀到“詩仙”李白《望廬山瀑布》那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我體會到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有著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在讀到“詩圣”杜甫的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我為杜甫一心為國、為民的偉大情操而感動。從王昌齡《出塞》那句“但使龍城習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唱出了戰(zhàn)士們多少驚心動魄的軍旅生活,表達了唐代詩人慷慨激昂的男兒風度和建功邊塞的英雄氣慨。 從我所讀的唐詩中,我知道了中國傳統(tǒng)詩詞的博大精深,有我們的民族特色,同時讓我認識了一個道理:我們小學生從小要有遠大的抱負,做事情要腳踏實地,長大才能為祖國做出自己應(yīng)有的奉獻。
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顧振彪主編的《唐詩三百首》是教育部語文課標準編寫,青少年必讀的100部中外名著。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作為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總集,是中國詩歌開展的黃金時代的縮影和見證。唐詩取材豐富,體式多樣,風格高雅,所以我很喜歡讀唐詩。
關(guān)于讀書的古詩詞 12
今天,無意間讀到一首古詩【游子吟】,讓我深深感動。
這首詩主要寫一位無私的母親對兒子的愛。慈母的手在穿針引線,為將出門的兒子縫補身上的衣服。臨行時她又縫了縫,密密麻麻,結(jié)結(jié)實實,只怕兒子遲遲不能歸來,在外鄉(xiāng)沒有人為他縫補。誰能說得清,小小的嫩草是怎樣報答春天陽光的恩情呢。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母親,媽媽養(yǎng)育我長大,每天風雨無阻的送我上學下學。媽媽好比是一支蠟燭,照亮了我,使我一直前行。媽媽好比是明亮的太陽,溫暖著我,讓我茁壯成長。
我在一天天長大,而媽媽在一天天衰老。我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而媽媽的記憶力越來越糟糕。我知道媽媽哺育我長大很疲勞,很辛苦。 母愛是這么偉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是作者經(jīng)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發(fā)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zhàn),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的結(jié)果是孫、劉聯(lián)軍擊敗了曹軍,其三十四歲的孫吳軍事統(tǒng)帥周瑜,乃是這次戰(zhàn)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嘆。在赤壁大戰(zhàn)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jīng)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xiàn)在被人發(fā)現(xiàn)了。經(jīng)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zhàn)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zhàn)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詩的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后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zhàn)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zhàn)勝了數(shù)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zhàn)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zhàn)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guān)鍵,最后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么,大喬和小喬就必《游子吟》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詩中真切地贊美了偉大的母愛。詩篇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牽掛不舍之情。雖無言語,雖無淚水,卻表現(xiàn)出濃濃的母子情深,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內(nèi)心對母愛的感激。全詩語言樸實無華,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其外,諷喻詩《古從軍行》、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園風光詩《過故人莊》也是我愛讀的詩篇。
【讀書的古詩詞 】相關(guān)文章:
有關(guān)讀書的古詩詞12-05
經(jīng)典古詩詞06-13
愛國古詩詞08-21
古詩詞名句08-13
經(jīng)典古詩詞名句08-15
古詩詞名句08-04
[優(yōu)選]經(jīng)典古詩詞07-20
處暑經(jīng)典古詩詞10-17
經(jīng)典詩經(jīng)古詩詞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