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生物教案>生物必修一教案

生物必修一教案

時間:2024-08-26 19:23:14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簡述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zhì)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后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提高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nèi)容的同時,提高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蛋白質(zhì)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zhì)過程。

  難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zhì)過程和蛋白質(zhì)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設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接著,ppt展示兩組圖片:(1)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它的蛛絲的強度非常的高。(2)熒光水母的圖片,熒光水母因為它體內(nèi)的“熒光蛋白”,使得它能發(fā)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神奇的生命現(xiàn)象是由誰來承擔的?蛋白質(zhì)有什么樣的結構?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課題)。

  (過渡)研究表明蛋白質(zhì)的.結構是復雜的,可是這種復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zhì)的結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氨基酸的結構。

  (二)資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

  PPT上展示擁有4種氨基酸,讓學生思考討論如下問題:

  (1)四種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組成?有什么共同特點?區(qū)別是什么?

  (2)如果將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嘗試歸納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種氨基酸都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每個分子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共同點);R基不同(不同點)。

  教師邀請兩位學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并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后總結,并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過渡)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zhì)的呢?

  (三)動手操作,演示蛋白質(zhì)的形成

  用角色扮演法讓一組學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嘗試怎樣才能連接起來。學生會很容易想到“手拉手”。

  提問:

  (1)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2)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3)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脫水縮合”)。

  (4)這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5)二肽還能繼續(xù)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shù)”、“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和“氨基酸數(shù)”之間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用表格的形式)。

  創(chuàng)設情景:觀看蛋白質(zhì)形成的flash動畫。

  課件展示:胰島素的空間結構。

  師生共同探討歸納蛋白質(zhì)的形成過程。

  (過渡)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zhì)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zhì)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并指出生物界中蛋白質(zhì)的種類有1010—1012種,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這些氨基酸是怎樣形成數(shù)量如此多的蛋白質(zhì)分子呢?

  (四)合作探究,深度理解蛋白質(zhì)多樣性的原因

  活動:將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同學相互討論,是什么原因?qū)е铝说鞍踪|(zhì)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代表發(fā)表蛋白質(zhì)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并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種類不同;氨基酸數(shù)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變化多端;多肽鏈盤曲折疊形成的蛋白質(zhì)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五)鞏固新知,歸納總結概念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概念圖。

  (六)作業(yè)拓展

  課后調(diào)查資料:科學上第一個人工蛋白質(zhì)的誕生和“國際人類蛋白質(zhì)組計劃”的研究進展及成就。

  四、板書設計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zhì)

  一、蛋白質(zhì)的基本單位和結構通式

  二、蛋白質(zhì)結構的形成

  三、蛋白質(zhì)多樣性的原因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2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zhì)和特性。

  2能力方面: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閱讀分析“關于酶本質(zhì)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地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酶的作用、本質(zhì)和特性。

  2、教學難點:

  ⑴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⑵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問題探討

  介紹教材P78斯帕蘭扎尼的實驗,討論下列問題:

 、胚@個實驗要解決什么問題?

 、剖鞘裁次镔|(zhì)使肉塊消失了?

  對細胞來說,能量的獲得和利用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tǒng)稱為細胞代謝。細胞中代謝過程離不開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學生回憶:⑴化學反應中無機催化劑的概念?⑵無機催化劑的作用、特點和條件是什么?

  學生思考:細胞內(nèi)的環(huán)境是一個常溫常壓下的狀態(tài),在這種環(huán)境下化學反應卻能高效有序地發(fā)生,應該有適合的生物催化劑——酶。

  【講授】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1、實驗原理:2H2O22H2O+O22H2O22H2O+O2

  2、實驗步驟及現(xiàn)象

  3、討論

 、拧纫娊滩腜79。

 、蛇@個實驗為什么要選用新鮮的肝臟?為什么要將肝臟制成研磨液?

 、实稳敫闻K研磨液和氯化鐵溶液時,可否共用一個吸管?為什么?

  4、實驗結論

  5、實驗過程的理論分析

  ⑴在做該實驗時讓學生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的突出特點——高效。

 、瓶刂谱兞:講解教材P79相關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實驗設計的原則。

 、沁M行實驗:

  [活化能]分子從常態(tài)轉(zhuǎn)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稱為活化能。

  用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如H2O2的'分解,20℃無催化劑時需活化能75kJ/mol;用鉑作催化劑時,只需活化能54kJ/mol;用H2O2酶時,活化能下降到29kJ/mol以下。(結合教材P80圖講解)

  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細胞代謝才能在溫和條件下快速進行。

  【講授】二、酶的本質(zhì)

  [資料分析]教師設置下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P81——82相關內(nèi)容。

  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2、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觀點各有什么積極意義?各有什么局限性?

  3、科學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爭論是正常的。試分析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間出現(xiàn)爭論的原因是什么,這一爭論對后人進一步研究酶的本質(zhì)起到了什么作用?

  4、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間的爭論被哪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5、簡述畢希納實驗的過程?

  6、從畢希納的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7、要證明酵母細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細胞的作用一樣還需要對實驗如何改進?

  8、薩姆納提取到了脲酶,他是如何證明它的化學成分的?

  9、薩姆納歷時9年才證明脲酶是蛋白質(zhì),并因此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你認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請給酶下一個較完整的定義?

  11、結合酶本質(zhì)的探索歷程談談你對馬克思說的:“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討論回答:

  二、總結

  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zhì)。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2、說出花的結構與果實發(fā)育的關系;

  3、舉例說出果實或種子與傳播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表達交流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2、說出花和果實的發(fā)育關系

  難點: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我們在初一上學期曾經(jīng)學習過花的結構,首先我們一起來回憶下一朵花包括哪些結構?

  (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雄蕊)

  問:在花的這些結構當中什么是主要結構?

  述: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雌蕊和雄蕊的結構。

  問:大家還記不記得在雄蕊的花藥里含有什么物質(zhì)?

  述:在植物開花之后,雄蕊中的花粉會散落出來,落在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被稱為傳粉。

  問:傳粉有哪兩種方式?

  1、什么叫自花傳粉:小麥、水稻、碗豆、番茄;(CAI展示)

  2、什么叫異花傳粉:油花、向日葵、蘋果(CAI展示)

  補充:花粉的傳播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你知道有哪些途徑呢?

  蟲媒:蘋果花;

  風媒:玉米花

  師生回憶子房的結構,結合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發(fā)育過程示意圖

  講述:當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受到柱頭上粘液的刺激,花粉開始萌發(fā)長出花粉管,在花粉管內(nèi)有兩枚精子;ǚ勐涞街^上便開始了受精過程,要了解受精過程,我們先來了解子房的結構。

  述:花粉管過以穿過柱頭、花柱,到達子房的胚中,(胚珠位于子房內(nèi))

  述:接下來的步驟就是通過精卵細胞的結構完全受精,這一重要過程發(fā)生在子房中,我們再來詳細了解一下子房的結構。

  子房:子房壁胚珠:珠被、珠孔等

  極核:卵細胞(靠近珠孔)

  述:綠色開花植物的受精過程被稱為雙受精,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一起通過圖片來了解。(動畫:雙受精)

  述:當花粉管從珠孔進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釋放出來,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與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完成雙受精過程。

  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受精卵(受精)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極核融合——雙受精

  述:由于完成了精卵細胞的結合,所以這種生殖方式也被稱為有性生殖,請大家在書上勾劃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述:觀在我們再通過一個動畫來回顧一下植物有性生殖及個體以育的過程(動畫)

  果實和種子形成述:在完成了雙受精作用之后,花的各部分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述:我們曾經(jīng)講過,果實有哪兩部分組成

  問:果皮和種子又分別由子房的哪兩個結構發(fā)育而成呢?

  問:種子又由哪些部分組成?

  問:它們又分別由子房的什么結構以育而來?(CAI展示)

  問:我們經(jīng)常在生活中會發(fā)現(xiàn)桃子、李子這些植物的果實只含有一粒種子,而像西瓜、碗豆等植物的果實中含有多粒種子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果實和種子的傳播述:當果實和種子形成后,植物體要盡可能將它們傳播出來(果實中有種子),這樣才能夠擴大自身生活范圍。你們所知道的植物傳播果實或種子的方法有哪些?

  播放影片,展示種子的傳播方法。

  課堂小結:(略)

  習題鞏固(CAI及教材)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植物的有性生殖

  一、植物的傳粉與受精

  1、傳粉:自花傳粉異花傳粉

  2、受精過程

  二、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1、子房——果實:果皮(子房壁)、種子(胚珠)

  2、種子:種皮(珠被)、胚(受精卵)、胚乳(受精極核)

  三、果實和種子的傳播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是新課標教材人教版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三章第二節(jié)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DNA分子的結構及結構特點、以及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三部分。其中DNA雙螺旋結構的內(nèi)容和特點是學生學習遺傳的基礎,DNA獨特的雙螺旋結構保證了DNA具有多樣性、穩(wěn)定性、特異性的特征,它是學生理解生物的多樣性、穩(wěn)定性、特異性本質(zhì)的物質(zhì)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從上一節(jié)內(nèi)容知道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對于DNA的結構有一定的好奇。必修一學過核酸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DNA分子的結構的主要特點。

  2、制作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3、討論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構建歷程。

  〖能力目標〗

  1、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以及空間思維能力。

  2、對科學家探索基因本質(zhì)的過程進行分析和討論,領悟假說——演繹和模型方法在這些研究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

  1、認同與人合作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討論技術進步在探索遺傳物質(zhì)奧秘中的重要作用。

  2、認同人類對遺傳物質(zhì)的認識過程是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

  四、學習重點

  1、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2、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五、學習難點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七、課時安排

  本節(jié)課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用于學習DNA分子的結構,第二課時用于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八、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前面我們通過“肺炎雙球菌體內(nèi)、體外轉(zhuǎn)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學習,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它能使親代的性狀在子代表現(xiàn)出來。那么DNA分子為什么能起遺傳作用呢?這需要從它的結構談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DNA的結構。

  第一部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自主學習本部分并回答下面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中的DNA分子結構發(fā)現(xiàn)的故事并回答下列問題:

  1、沃森和克里克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經(jīng)驗和成果?

 。1)當時科學界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證據(jù)有:組成DNA分子的單位是脫氧核苷酸;DNA分子是由含4種堿基的脫氧核苷酸長鏈構成的;(2)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提供的DNA的X射線衍射圖譜;(3)美國生物化學家鮑林揭示生物大分子結構的方法(1950年),即按照X射線衍射分析的實驗數(shù)據(jù)建立模型的方法,為此,沃森和克里克像擺積木一樣,用自制的硬紙板構建DNA結構模型;(4)奧地利著名生物化學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這一堿基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2、沃森和克里克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出現(xiàn)過哪些錯誤?他們是如何對待和糾正這些錯誤的?

  沃森和克里克根據(jù)當時掌握的資料,最初嘗試了很多種不同的雙螺旋和三螺旋結構模型,在這些模型中,他們將堿基置于螺旋的外部。在威爾金斯為首的一批科學家的幫助下,他們否定了最初建立的模型。在失敗面前,沃森和克里克沒有氣餒,他們又重新構建了一個將磷酸—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堿基安排在螺旋內(nèi)部的雙鏈螺旋。

  沃森和克里克最初構建的模型,連接雙鏈結構的堿基之間是以相同堿基進行配對的,即A與A、T與T配對。但是,有化學家指出這種配對方式違反了化學規(guī)律。1952年,沃森和克里克從奧地利生物化學家查哥夫那里得到了一個重要的信息: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于是,沃森和克里克改變了堿基配對的方式,讓A與T配對,G與C配對,最終構建出了正確的DNA模型。

  教師活動:教師向?qū)W生出示DNA分子雙螺旋的模型,師生共同觀察歸納出DNA分子的結構

  。請同學們完成相應的模型構建過程。

  學生活動: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過程。

  模型構建1:脫氧核苷酸

  分子的`元素組成有哪些?

  分子的基本單位是什么?

  3.脫氧核苷酸有哪些物質(zhì)組成?堿基有哪些?

  脫氧核苷酸有哪幾種?畫出脫氧核苷酸的結構簡式。

  A

  T

  G

  模型構建2:脫氧核苷酸鏈(單鏈)

  C

  在圖一中畫出一條鏈中脫氧核苷

  圖一

  酸之間的連接方式。

  A

  T

  G

  C

  模型構建3:DNA雙鏈(平面結構)

  1.在右圖中畫出DNA雙鏈中另外一條鏈。

  2.兩條單鏈如何排列?外側是什么?內(nèi)側

  是什么?

  3.堿基之間如何配對?通過什么化學鍵連

  接?

  模型構建4:DNA雙螺旋結構

  第二部分DNA分子的結構

  師生結合下面問題共同總結DNA分子的結構

  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什么是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基本支架:在主鏈上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核苷酸之間的磷酸與脫氧核糖通過脫水縮合結合在一起。在DNA分子的外側骨架如果一條為:磷酸—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另一條為: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磷酸;兩條鏈上的脫氧核苷酸、磷酸和堿基數(shù)目相等,長度一樣,排列反向。

  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一條鏈上有堿基A,另一條鏈必有堿基T與其配對,一條鏈上有堿基C,另一條鏈上必有堿基G與其配對;堿基間通過氫鍵連在一起:A與T有兩個氫鍵,G與C有三個氫鍵,因此,DNA分子中C、G數(shù)目越多,分子結構越穩(wěn)定。在雙鏈DNA分子中:嘧啶堿基的總數(shù)與嘌呤堿基的總數(shù)相等。A+G=C+T。這可作為判斷單、雙鏈DNA的唯一依據(jù)。但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AT對和GC對的比例不同:(A+T)/(G+C)=a(不同生物a值不同)。

  第三部分制作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

  課下要求學生用硬紙板為材料,借用于剪刀、針線等來完成制作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買到做DNA分子結構的教具,每四個同學一組,通過合作來組裝出DNA分子,并在下一節(jié)課上課時進行交流,通過學生的動手,讓每個學生真正掌握DNA分子的結構。變抽象為具體,再由具體想象出DNA分子的結構。

  九、板書設計

  DNA分子的結構

  分子結構的發(fā)現(xiàn)過程

  分子的結構特點

  分子的堿基計算

  十、自主檢測

  徹底水解,得到的化學物質(zhì)是()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堿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堿基,磷酸

  D.脫氧核糖,含氮堿基,磷酸

  2.已知1個DNA分子中有4000個堿基對,其中胞嘧啶有2200個,這個DNA分子中應含有的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目和腺嘌呤的數(shù)目分別是

  (    )

  A.4000和900

  B.4000和1800

  C.8000和1800

  D.8000和3600

  3.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A≠G時,雙鏈DNA分子中,下列四個式子正確的是()

  A.(A+C)/(G+T)=1

  B.(A+G)/(G+C)=1

  C.(A+T)/(G+C)=1

  D.(A+C)/(G+C)=1

  4.一段多核苷酸鏈中的堿基組成為:35%的A、20%的C、35%的G、10%的T。它是一段(  )

  A.雙鏈DNA

  B.單鏈DNA

  C.雙鏈RNA

  D.單鏈RNA

  5.構成DNA分子的堿基有4種,下列各種堿基數(shù)量比中,因生物種類不同而有區(qū)別的是(  )

  A.(A+C)/(T+G)

  B.(A+G)/(T+C)

  C.(A+T)/(G+C)

  D.A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5

  設疑: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通過比較,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0.921.09

  還原糖脂肪蛋白質(zhì)

  預測實測原因預測實測原因預測實測原因

  蘋果汁

  梨汁

  馬鈴薯勻漿

  花生

  種子

  花生種子勻漿

  豆?jié){

  鮮肝提取液

  交流實驗結果:每一組實驗選取一個人介紹實驗情況,然后分析實驗成敗的得失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并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ㄎ澹┌l(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那么,細胞中的各種有機物又是怎么樣的,有什么特點?在下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生命活動的承擔者—蛋白質(zhì)。這節(jié)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蛋白質(zhì)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并完成本節(jié)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yè)。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并對本節(jié)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jié)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第2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jié)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大量元素:C、H、O、N、P、S等

  微量元素:Fe、Mn、Zn、B、Cu、M等

  組成細胞的基本元素:C

  二、

  三、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常見有機物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nèi)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教材中本實驗安排為驗證性實驗,可與講課同步進行。

  本實驗難度并不大,但由于內(nèi)容較多,實驗時間較長,因此,必須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時完成。實驗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增設教師演示實驗。上課之前,教師應該準備好做演示實驗所需的實驗材料、用具、儀器和試劑等。同時,逐項完成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質(zhì)三類有機物的鑒定實驗。在實驗課上,將三個實驗的正確結果分別展示在講臺上,并作扼要的介紹,以便使學生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與教師的演示實驗作比較。

  2.實驗中學生應分工合作。在“還原糖的鑒定”實驗中,當每組2個學生中的'1個制備生物組織樣液時,另一個學生可以用酒精燈將水煮開,以便縮短實驗的等待時間。在“脂肪的鑒定”實驗中,1個學生制作臨時裝片時,另一個學生則可以調(diào)試顯微鏡。另外,在完成前2個實驗時,1個學生洗刷試管、清洗玻片和整理顯微鏡,另一個學生則可以進行后1個實驗的操作。

  3.鑒定可溶性還原糖的實驗,在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放入盛開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同時試管口不要朝向?qū)嶒炚?以免試管內(nèi)溶液沸騰時沖出試管,造成燙傷。如果試管內(nèi)溶液過于沸騰,可以用手上提夾住試管的試管夾。

  4.做鑒定糖和蛋白質(zhì)的實驗時,在鑒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樣液,以便與鑒定后的樣液的顏色變化作對比,這樣可以增強說服力。

  5.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方可使用,切勿將甲液和乙液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

  本節(jié)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講解實驗原理與實驗步驟7分鐘,學生分組實驗10分鐘左右,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余環(huán)節(jié)18分鐘,能夠完成教學內(nèi)容。

【生物必修一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03-05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07-24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13篇03-06

【熱】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9篇11-14

語文高一必修一教案03-25

高中生物必修一蛋白質(zhì)教案模板優(yōu)秀12-12

高一語文必修一教案11-29

高一語文必修一教案01-20

生物必修二教學計劃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