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

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5-02-18 07:19:21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教案(集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五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能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二、重點難點

  整點:指導學生如何將圖形進行分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簡便性。

  難點:學生能靈活運用。

  三、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地毯上的圖形面積》。請同學們把書P18頁,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地毯圖,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小組討論。

  3、匯報:對稱圖形、邊長為14米的正方形、圖案由藍色組成。

  4、看這副地毯圖,請你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ǘ┳灾魈剿、學習新知

  1、如果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圖形面積是多少呢?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怎樣簡便就怎樣想,并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

  3、小組內交流、討論。

  4、全班匯報。

  a)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復,在圖上編號。(數方格法)

  b)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化整為零法)

  c)用總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大減小法)

  d)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蘭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轉移填補法)

  5、師總結求藍色部分面積的方法。

 。ㄈ╈柟叹毩

  1、第一題。

  (1)學生獨立思考,求圖1的面積。

 。2)說一說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不滿一格的當作半格數”。

  2、第二題。獨立解決后班內反饋。

  3、第三題。

 。1)學生獨立填空。求出每組圖形的面積。學生完成后班內交流反饋答案。

 。2)學生觀察結果,說發(fā)現。

  第(1)題的4個圖形面積分別為1、2、3、4的`平方數。

  第(2)題與第(1)題進行比較,第(2)題的3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前面一組題的前3個圖形面積的一半。

  (四)總結

  對于計算方格圖中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可以“大減小”,還可以轉移填補。

  四、板書設計

  地毯上的圖形面積

  一個一個地數(數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為零法)

  總面積減去白色面積。(大減小法)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從設計上講,我充分考慮到學生是主體的新理念,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在大膽猜測、積極嘗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不同情況優(yōu)化選擇。

五年級數學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學習的內容有: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一個數除以小數、商的近似數、循環(huán)小數、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解決問題以及整理和復習。教材在編排時通過晨練、編制中國結、買羽毛球等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引出有關小數除法的一系列問題。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試商的方法都與整數除法有關,因此教材重點突出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多處以加強提示的方式展示學生探究的過程。

  商的近似值和循環(huán)小數都是進一步研究商,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處理商,并認識循環(huán)小數等有關概念。而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既可使學生學習借助計算工具探索數學規(guī)律,又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學習重、難點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整數除法和商不變的性質等知識基礎對學生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數除以整數的算理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難點是不知道商的小數點要點在哪,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聯(lián)系商不變的`性質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數的近似值,初步認識循環(huán)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數學思考:在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轉化的思想方法,發(fā)展初步的歸納、推理、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問題解決:在學習小數除法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在小數除法簡單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小數除法的計算原理。

  教學難點: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小數點倒置的確定。

  課時安排:12課時

  1、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3課時

  2、一個數除以小數……………………3課時

  3、商的近似數…………………………1課時

  4、循環(huán)小數……………………………1課時

  5、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1課時

  6、解決問題……………………………2課時

  7、整理和復習…………………………1課時

五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完成第21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熟練地計算不同梯形的面積。

  教學過程:

  練習四

  一、第2題讓學生先在小組里說說怎樣找出面積相等的梯形。由于這4個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較它們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這幾個梯形中,除左起第3個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積都是相等的。

  二、第3題右圖是直角梯形,可以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直角梯形中與上、下底垂直的那條腰的長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題要注意兩個問題:1、統(tǒng)一面積單位;2、講清楚數量關系。

  四、第6題先搞清楚水渠和攔水壩的橫截面積分別是指圖中的`哪個部分,分別是什么形狀,圖中標出的條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分別進行計算。

  五、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適當的進行補充和強化。

五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并能正確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中國學習聯(lián)盟膽嘗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找到與求路程應用題的內在聯(lián)系.

  2.正確分析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ㄒ唬┏鍪緩土曨}

  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1.畫圖,列式解答.

  2.訂正答案

  3.小組討論:試著改編一道求相遇時間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例4.兩地相距270米.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討論:復習題的線段圖該怎樣改一改.并試著畫一畫.

  2.聯(lián)系復習題的解法,嘗試解答

  3.訂正思路

  想法一:兩人相遇時,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幾分走270米,就是幾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據復習題“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依據乘法的因積關系可得:

  相遇時間=路程÷速度和.

  三、反饋調節(jié)

  兩人同時從相距6400米的兩地相向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騎自行車每分行20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學生獨立分析解答.

  2.訂正答案.

  3.質疑:對于“求相遇時間”應用題還有什么問題?

  4.教師提問

  (1)要求“相遇時間”題目中需告訴我們哪些條件?

  (2)例4與復習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又有什么區(qū)別?

  四、鞏固練習

 。ㄒ唬⿵谋本┑缴蜿柕蔫F路長738千米.兩列火車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北京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59千米;沈陽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64千米.兩車開出后幾小時相遇?

 。ǘ﹥伤臆娕炌瑫r從相距948千米的兩個港口對開.一艘軍艦每小時行38千米.另一艘軍艦每小時行41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艘軍艦可以相遇?

  教師提問:怎樣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三)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條670米的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第一隊每天開12.6米,第二隊每天開14.2米.這個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時兩隊各開鑿多少米?

 。ㄋ模╅L沙到廣州的`鐵路長726千米.一列貨車從長沙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列貨車開出后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列貨車開出后1小時,一列客車從廣州出發(fā)開往長沙,每小時行77千米.再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五、課后小結

  我們今天所學的相遇問題與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有什么主要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通過學習你有什么體會?

  探究活動

  猜兩位數

  活動目的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方法

  表演前請觀眾心里想好一個兩位數,再請觀眾將自己想的兩位數乘167,然后加上2500,請觀眾把最后得數報出來,表演者就知道觀眾心里想的是哪一個兩位數.

  例如:觀眾想的是59,他按規(guī)定計算出

  59×167+2500=12353

  表演者根據報的得數計算

  53×3=159

  于是就知道觀眾想的是59.

  活動過程

  1.教師進行表演

  2.學生探討其中的奧妙

  3.學生自己設計這樣的幾個游戲.

  猜數方法

  將得數末兩位乘3,取乘積的末兩位就是觀眾心中所想的兩位數.

  六、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意義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有關習題。

  2、利用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

  3、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課件出示:

  復習

  說一說整數加法、減法的含義

  1、加法含義: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

  2、減法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什么是分數單位?

  指生回答

 。ǘ、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在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你能分別各寫一個同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的算式嗎?下面請大家在草稿上各寫一個,并大膽的猜測一下結果是多少。學生寫算式。

  師板書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ㄈ、嘗試練習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都寫了什么樣的算式?

  生匯報自己所寫的算式。

  師:同學們寫的算式到底對不對呢?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能找到答案的。

 。ㄋ模W習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出示課件)

  媽媽在家烙了一張大餅。爸爸將這張餅平均分成了8塊,爸爸吃了其中3塊,媽媽吃了其中1塊。

  問:你能用學過的分數知識說一說嗎?(如:爸爸吃了多少張餅?)

  問:你能根據剛才想到的分數知識,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說說怎么列式解決嗎?

  選擇:1/8+3/8表示什么含義?(媽媽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張餅。)等于多少呢?

  那同學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學生獨立思考、探究。

  學生匯報

  (1)從圖上看結果。

 。2)說理:1/8是1個1/8,3/8是3個1/8,1個1/8加上3個1/8是4個1/8,也就是4/8。

  強調:4/8可以寫成多少?(1/2)

  師:聯(lián)想整數加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加法的含義嗎?(分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1/5+2/5=

  5/9+2/9=

  2/7+4/7=

  1/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加法,你有什么發(fā)現?

 。ㄍ帜阜謹迪嗉,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

  2、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

 。1)課件出示例2

  學生獨立思考后反饋,注意書寫格式的規(guī)范。

  指生說,你是怎么計算的,一生板演計算過程,出示課件。

 。2)聯(lián)想整數減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減法的.含義嗎?

 。ǚ謹禍p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的含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3/5-1/5=

  7/9-5/9=

  6/7-2/7=

  2/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減法,你有什么發(fā)現?

 。ㄍ帜阜謹迪鄿p,分母不變,把分子相減)

 。ㄎ澹c撥歸納

  師:觀察例1﹑例2你能發(fā)現什么共同點?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有什么特點?

  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與計算的結果,又發(fā)現什么?

  板書: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追問: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怎么辦?

 。ㄓ嬎愕慕Y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柟叹毩

  課件出示:

  1、完成課本10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課本106頁做一做

  學生開火車回答

  3、判斷題:

  4、拓展練習

  師:做了這道題,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數單位相同),才能將分子直接相加減;分母可以為任何非0自然數。

 。ㄆ撸┤n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數學教案6

  信息社會已經到來,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將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選擇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學生了解了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作用后,在應用部分設置了分析數據、處理信息的練習題,以培養(yǎng)學生根據數據、圖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斷的能力。

  1、了解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折線統(tǒng)計圖的繪制方法。

  2、能分析折線統(tǒng)計圖,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據、圖像分析、判斷、預測問題結果或趨勢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折線統(tǒng)計圖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培養(yǎng)正確的數學觀,并通過相互交流、討論,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

 。1)某電影院上月各類影片觀眾人數統(tǒng)計圖

  (2)新芽書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書銷售情況統(tǒng)計圖

  2、提問:你已知道了條形統(tǒng)計圖的哪些知識?

  3、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一種統(tǒng)計圖,你見過嗎?出示:折線統(tǒng)計圖。

 。1) 上虞電影院20xx年(1~6)月觀眾人數統(tǒng)計圖。

 。2) 百官鎮(zhèn)一農戶96~20xx年人均收入統(tǒng)計圖。

  二、展開:

 。ㄒ唬┱劬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四人小組討論;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2) 這兩類統(tǒng)計圖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2、結合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歸納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3、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上我們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嗎?還能了解到什么?

  4、結合課本進一步深入了解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ǘ┱劬統(tǒng)計圖的繪制。

  1、你認為哪幅條形統(tǒng)計圖用折線統(tǒng)計圖來繪制更合適?

  2、小組討論:把這幅條形統(tǒng)計圖繪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你有什么辦法?

  A、小組討論 B、匯報 C、提問:繪制的關鍵是什么?

  3、學生嘗試繪制。

 。1) 出示“我們的調查資料”。

 。2) 想一想,哪幾組數據用折線統(tǒng)計圖繪制比較合適?

 。3) 請選擇其中一組數據繪制。

 。4)小組交流繪制情況,分析增減變化的情況,并 推斷發(fā)展趨勢。

 。5)大組交流繪制情況,并糾錯。

  三、應用

  1、出示:李X(住院)的體溫變化情況統(tǒng)計圖,提問:看圖后,你能推斷出什么?

  2、出示:百官鎮(zhèn)一農戶96~20xx年人均收入統(tǒng)計圖。

  思考:A、看圖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對比練習: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涼鞋、棉鞋銷售情況統(tǒng)計圖”。

  思考:A、兩種鞋的銷售趨勢分別怎樣?

  B、你有什么建議?

 。3) 出示:兩家游泳衣專賣店的銷售情況統(tǒng)計圖。

  思考:A、比較這幅圖,說說哪一幅比較符合我們的生活實際?

  B、猜猜為什么樂樂專賣店會有這樣的銷售現象

  四、總結

  你又有什么新收獲?你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五、課外作業(yè)

  省略

五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稍復雜的生活問題。

  2,學會找出生活問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分析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會列出方程解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解下列方程。

  X+2x=147 y-34=71

  2,根據下面敘述說說相等關系,并寫出方程。

  ①公雞x只,母雞30只,是公雞只數的2倍。

 、诠u有x只,母雞有30只,比公雞只數的2倍少6只。

  3,(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講述:一天,學校的足球場上,善于觀察的小軍,勤于研究的小華和愛提問題的小剛三人休息時,突然發(fā)現足球的秘密。小軍發(fā)現……小華發(fā)現……小剛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黑色皮共有12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白色皮)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板書線段圖)。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1(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白色皮共有20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黑色皮"

  (1)審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

  提問:"例題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說明:例1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用方程解答這類問題。

  教師板書:稍復雜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教師板書線段圖講解)

  看圖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可能出現的等量關系是:黑色皮的塊數×2-4=白色皮的塊數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3)同桌討論怎樣列出方程。

  (4)交流匯報并讓學生根據題意說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關系。允許學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書學生的方程并選擇2x-4=20討論它的解法。

  學生小組討論解法。

  匯報交流板書:

  解:設共有x塊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檢驗:(引導先生口頭檢驗)

  答:共有12塊黑色皮

  (5)學生選擇其余的方程解答。

  2,變式練習。

  (1)教師: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個條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塊"該怎樣列方程(課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中的"少"換成"多")讓學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較,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種用算術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應用題,不論是"幾倍多幾"還是"幾倍少幾"列方程都比較容易。

  3,引導學生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倥孱}意,找出未知數,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劢夥匠。

  ④檢驗,寫出答案。

  三,鞏固應用

  1,只列式不計算。(課件出示)

 、賵D書室有文藝書180本,比科技書的2倍多20本,科技書x本。

 、陴B(yǎng)雞廠養(yǎng)母雞400只,比公雞的2倍少40只,公雞x只。

 、蹖W校飼養(yǎng)小組今年養(yǎng)兔25只,比去年養(yǎng)的只數的3倍少8只,去年養(yǎng)兔x只。

 、芤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交流

 、俦本┕蕦m的面積是72萬平方米,比天安門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米

  ②世界上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亞洲的面積比大洋州面積的4倍還多812萬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③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能達到每小時110km,比大象的2倍還多30km.大象最快能達到每小時多少km

 、芄灿1428個網球,每5個裝一筒,裝完后還剩3個。一共裝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偌滓覂蓴档暮褪90,甲數是乙數的2倍。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诩滓覂蓴档暮褪183,甲數比乙數的2倍還多3.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先把2x看作一個整體

五年級數學教案8

  第五單元小數乘法和除法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課本第76頁。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經歷計算、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數加法、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乘法同樣適用。

  3、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培養(yǎng)簡便計算的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乘法的運算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4分鐘左右)

  1、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乘法運算律有哪些?請用字母表示出來。

  總結:

  (1)同一級符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既有加減,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3)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2、明確課題。

  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二、自學例14。(15分鐘左右)

  1、明確例14中的數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2、自學。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看圖,根據題意列出綜合算式。

 。2)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為什么可以這樣計算?

 。3)比較兩種解法,哪一種更簡便?

 。4)計算并比較三組算式。

  點撥:先分別算出種茄子和辣椒的面積;或先算出這塊長方形菜地的長是多少米。

  點撥: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相同。

  總結:“先算出這塊菜地的長,再算它的面積”相對簡便些。

  3、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2)三道算式的圓圈里能填等號嗎?為什么?

 。3)整數加、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乘法也都適用嗎?

  4。集體交流。

  導學要點:整數加法、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乘法同樣適用。而且,應用運算律常常能使計算過程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13分鐘左右)

 。ㄒ唬┻m應練習。

  1。整合“練一練”第1題和練習十四的第2題,先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點撥:“練一練”第1題的(1)可以先同時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練習十四第2題的最后一題,算式中既有中括號又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

  2。整合“練一練”第2題和練習十四的第2題,用簡便方法計算。

  點撥:0。25×36=0。25×4×9

  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2。4×1。02=2。4×(1+0。02)

  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ǘ┛诖鹁毩暋

  1、練習十四第1題中的6道題。

  提醒:

  (1)數位對齊;

 。2)從個位算起;

  (3)不要忘加小數點。

 。ㄈ┱暇毩。

  1、練習十四第4題。

  提示:要求這四名同學完成接力賽的總時間,只要把表中的四個數據相加就可以了;而求這四個數連加的和時,可以應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2、練習十四第5題。

  點撥:

 。1)400×0.25×0.35先算400棵向日葵可收葵花子的千克數,再算可榨油的千克數;

  (2)0.25×0.35×400先算每棵向日葵可榨油的千克數,再算400棵向日葵可榨油的總千克數。

  (四)創(chuàng)編練習。

  簡便計算:7.3×9.9 0.125×8.8

  提醒:7.3×9.9=7.3×(10-0.1)

  0.125×8.8=0.125×8×1.1或

  0.125×8.8=0.125×(8+0.8)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教學反思:

  精選閱讀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練習課》數學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練習課》數學教案

  第七單元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第3課時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練習課

  教學內容:

  教材第73頁。

  教學目標:

  學生進一步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逐步形成計算技能,經歷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鞏固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鞏固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計算訓練

  1、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練習混合運算,完成練習十一上的練習。(板書課題)

  2、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3×48 40÷2

  360×2 65-17 56+8

  3、計算下面各題。指名說說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完成練習十一第9題。

  學生獨立計算,提醒自覺驗算。

  4、練習十一第10題。

  說說每組中兩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判斷哪道算式的得數大。

  通過計算檢驗。

  二、解決問題練習

  1、練習十一第11、12題。

  學生獨立解答。

  反饋交流各自的解題思路。說說是怎樣整理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的,怎樣分析數量關系的。

  2、練習十一第13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估算,并說說是怎樣估算的。

  再列式算出結果,并把它與估算的結果比較。

  3、練習十一第14題。

  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反饋解題思路。

  引導思考“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并解答。

  三、課題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學反思:

  四則混合運算

  這一單元的目標是這樣定的: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從教參的教學目標定位來看,應該是既注重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教學,又要重視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然而結合我們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來看,兩樣都已初步的感受過,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包括帶括號的計算順序都在平時的`練習中曾經碰到過,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對于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作為重點來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懷疑過。讓我懷疑動搖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太差,新課程一線教師都清楚現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欠缺。所以,這一次四則運算知識的教學也正是加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訓練的一次好機會,與我有這種相同想法的教師還真不少,認為還是有必要側重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

  在教學式題過程中,我要求學生用先算,再算,最后算來口述式題的運算順序,減少運算順序的錯誤,同時也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業(yè)時還要求學生根據式題的運算順序用簡單的畫順序線,以增強運算順序的形象感。如:第11頁例題5:先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42+6(12-4)

 。2)42+612-4

  口述順序是:先算括號里的減法,再算口述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

  括號外的乘法,最后算括號外的加法。算減法。

  而在教兩三步計算解決簡單的數學實際問題時,我先要求學生口述解題思路,讓其明白列綜合算式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把抽象的、明理的東西搞得的盡可能的形象,從而更接近于小學生的實際。

  只有多鞏固練習,就能熟能生巧,做到四則運算式題的順序無誤,列綜合算式條理清晰,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大的收獲是差生做式題的計算減少了不必要的錯誤。

五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3.知道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讀寫法,學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簡寫和略寫乘號.

  4.使學生學會應用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根據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乘號的簡寫和略寫.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ㄒ唬┰谙旅娴摹趵锾钌线m當的數,并說明根據什么.

  18+34=34+□

  (35+55)+45=357+(□+□)

  35×□=59×□

 。1.2×2.5)×4=1.2×(□×□)

 。4+8)×□=□×3.5+□×□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學生敘述各運算定律的內容,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來.

  教師板書

 。1)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3)乘法交換律:

  (4)乘法結合律:

 。5)乘法分配律:

  2.觀察比較: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敘述有哪些優(yōu)點?

  優(yōu)點: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敘述運算定律更簡明易記,也便于應用.

 。ǘ┙虒W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1.教學用字母表示圖形面積公式(出示圖片:圖形面積公式)

 。1)表示正方形的面積,表示正方形的邊長.

 。2)表示平行四邊的面積,、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3)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4)表示梯形的面積、、分別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2.教學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正方形周長的書寫格式.

  (1)讀出下面各式,并說明表示的意義.

 。2)把下面各式寫成一個數的平方的形式.

  5×5

  (3)省略乘號,寫出下面各式.

 。4)根據運算定律在□填上適當的字母或數.

  (□+□)+□

  □·(□·□)

  (5)如果用表示長方形的長,表示寬,那么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小節(jié):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可以省略,但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如:

  不能寫成;在兩個數相乘的時候,乘號不能省略不寫,可以改為“·”,但容易與小數點混淆,所以一般仍記作“×”.

  3.教學例1.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積.

  教師說明:在我們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或周長時,實際上是把數值代入有關的公式,算

  出的結果就是它的面積或周長.

 。1)說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2)說出梯形面積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義.

  (3)說出字母所代表的數值.

 。4)學生嘗試解答.

  教師強調:在利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計算的結果不必寫出單位名稱,只在答題時注明就行了.

 。5)練習:一個長方形的長是8.4厘米,寬是4.6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四、課后作業(yè)

 。ㄒ唬┮阎粋三角形的底是3.8分米,高是1.5分米.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ǘ┫葘懗鱿旅鎴D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再把數值代入公式計算.

  1.一個長方形,長7.2厘米,寬1.8厘米.

  2.一個正方形,邊長24毫米.

  五、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運算定律

  計算公式

  可以寫成

  讀作:的平方

  表示:兩個相乘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積.

 。剑3.5+5.5)×4÷2

 。9×4÷2

 。18

  答:梯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

  探究活動

  找規(guī)律

  活動目的

  1.能正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2.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活動題目

  仔細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得出結論,然后填空.

  35=3×10+5702=7×100+0×10+2

  72=7×10+2123=1×100+2×10+3

  16=1×10+6564=5×100+6×10+4

  …………

  1.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a,個位上的數是b,這個兩位數是().

  2.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b,個位上的數是c,這個三位數是().

  數學教案-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

  活動過程

  1.學生分小組討論.

  2.匯報思考過程和答案.

  3.仿照題目類型,每個小組自編一組練習,相互交換解答.

  參考答案

  1.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a,個位上的數是b,這個兩位數是(10a+b).

  2.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b,個位上的數是c,這個三位數是(100a+10b+c).

五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頁綜合應用: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讓學生認識到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表面積與它的長、寬、高的相差程度有關的道理。

  2、通過數學活動,運用所學知識,獲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方法以及成功的體驗。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策略意識、實踐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到,在體積相等的情況下,要使表面積較小,長、寬、高應越接近的道理。

  【教具學具】

  為每組學生準備8個規(guī)格為16×8×4(單位:cm)的長方體紙學具盒,包裝紙,直尺,透明膠,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引入

  師:觀察自己桌上的學具盒,你發(fā)現這些學具盒有什么特點?

  生:形狀都是長方體,每個盒子的規(guī)格都是16×8×4(單位:cm),每組都有8個。

  師:如果我們要將這8個長方體盒子包裝成1盒,怎樣包裝更省包裝紙呢?今天我們就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設想與擺放

  1、設想與擺放

  設想:

 。1)要將這些長方體的`盒子包裝起來,在包裝的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2)要達到節(jié)省包裝紙的目的,應該考慮哪些問題?學生思考后發(fā)表意見:要想節(jié)約包裝紙,學具盒中間不能留空隙,表面要平整;擺法不同,所用的紙的大小不同;接頭處盡量不要浪費等等。

  (3)明確長方體盒子的擺法不同是造成包裝紙用量大小的主要原因。

  2、記錄與計算

  (1)你認為造成所需包裝紙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所需包裝紙的面積=所擺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接頭部分用紙量(按2dm2計算)

  生:擺成的大長方體的表面積越大,所用的包裝紙越多,反之就少。

 。2)究竟哪種擺法會更節(jié)約包裝紙呢?

  師:你們可以先將幾個盒子擺一擺,量出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計算出擺成的不同長方體的表面積,從而算出所用包裝紙的面積,并將數據和計算過程記錄下來。

  (3)小組合作:記錄3種不同擺法下的包裝紙用量,并選擇一種用紙最少的方案。

  為什么這種方案的用紙量會最少?在全班進行交流。

  三、交流與比較

  比一比誰的方案用紙少,并分析出用紙量不同的原因。

  重點思考并討論:

  為什么同樣是將8個學具盒打捆包裝,表面積的大小會不相同?影響表面積大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將分析的原因記錄下來。

  四、發(fā)現與思考

  通過本次包裝設計,你有什么發(fā)現?

  1、物體重合的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包裝用的紙也就越少。

  2、同樣的體積下,長方體的表面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長度有關,長、寬、高的長度越接近,表面積就越小,當長、寬、高相等時,它的表面積最小。

  五、知識拓展

  師:解決用料省的問題在生活中有什么意義?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想法。

  師:現在老師這里有20本數學書,想想看,怎樣擺表面積最?為什么?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

五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第6頁《因數與倍數》

  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貫穿這部分教材的一條主線。簽于學生在前面已經具備了大量的區(qū)分整除與有余數除法的知識基礎,對整除的含義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并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學情分析:

  因數和倍數是最基本的兩個概念,理解了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對于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等結論自然也就掌握了,對于后面的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導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去掌握這些知識,而不是機械地記憶一堆支離破碎、毫無關聯(lián)的概念和結論。數論本身就是研究整數性質的一門學科,有時不太容易與具體情境結合起來,而學生到了五年級,抽象能力已經有了進一步發(fā)展,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讓學生通過幾個特殊的例子,自行總結出任何一個數的倍數個數都是無限的,逐步形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能力,等等。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

  1、出示書上主題圖,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2×6=12,在這里,2和6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也是6的倍數。(教師板書因數,倍數)

  2、出示書中主題圖,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3×4=12,能試著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學生口答,鞏固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3、兩個數在什么情況下才能說是因數和倍數關系?能不能說3是因數,12是倍數?為什么?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總結:因數和倍數必須是成對出現,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說3是因數,12是倍數。

  4、你還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數嗎?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總結: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一般指的是整數(不包括0)。

  5.小結引出課題。

  師: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例如,12÷2=6,12是2和6的倍數,2和6是12的因數。(教師板書)

  6.例題學習

  出示例題:18的因數有哪幾個?

  學生獨立試做,集體訂正

 。1)想誰和誰相乘是18?

  18=1×1818=2×918=3×6

  所以18的因數是1,2,3,6,9,18。

  (2)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

  18÷1=1818÷2=918÷3=6

  18÷6=318÷9=218÷18=1

  分析:18最小的因數是哪一個?1還是哪些數的因數?18最大的因數是那一個

  7.出示做一做:

  30的因數有哪些?36呢?學生獨立練習,并口述方法,

  由此你發(fā)現了什么?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8.小結: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表述因數和倍數的關系

  M÷N=PM、N、P都是非0的自然數,N和P是M的因數,M是N和P的倍數。

  A×B=CA、B、C都是非0的自然數,A和B是C的因數,C是A和B的倍數。

  二、鞏固練習

  1.(出示主題圖)下面的四組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4和2426和1375和2581和9

  2.課本練習

  三、總結反思:

  由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五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猜測—驗證—應用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正確、合理、靈活的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有關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發(fā)現、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們大部分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性,讓他們通過親自探索和體驗來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感受數學中的奧妙,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匯報驗證”等教學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歸納解決問題。具體地說分為以下幾種方法:1、情景創(chuàng)設法。 2、活動探究法。 3、集體討論法。

  教學流程: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精心選題,多層訓練,——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向孩子們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的一些運算定律,誰能來說一說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有哪些?

  學生們會回答: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著我會讓孩子們用數字、字母或者符號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出這三個定律。學生展示后,我進行小結:我們知道乘法運算定律在整數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計算更簡便了,那么在小數乘法中,這些運算定律是否也能運用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同時板書課題。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三個定律,一方面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為學習新課作準備。以舊引新,激發(fā)孩子的探究__,讓他們有目標的去思考。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本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ㄒ唬┬〗M合作,猜測驗證

  1、用幻燈片出示以下題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讓孩子們猜一猜,每一組算式它們有怎樣的關系?(當然由于是猜測,學生出現的答案很可能會不一樣。)

  2、學生自己探究,驗證。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計算得出結論,原來每組算式的結果都是相等的。

  接著我引導學生們仔細觀察每一組算式,它們有什么特點?

  學生們通過觀察會得出如下結論:第一組算式運用了乘法交換律,第二組算式運用了乘法結合律,第三組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3、舉例驗證。

  我向孩子們提問:通過上面的一組例子,能否就說明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孩子們可能有兩種意見:能或是不能。

  針對不同意見,我會引導他們:對,單純的一組例子并沒有說服力,我們需要多舉幾個例子進行驗證。下面咱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仿照第一組的例子,也寫出三種這樣的算式,并驗證是否相等。

 。ńo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動手寫,驗證后讓他們進行匯報,盡量多讓幾組學生匯報,這樣例子多了,結論更有說服力。)

  學生匯報的同時,我會有目的的板書幾組算式,讓學生觀察發(fā)現,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在大家交流結束后,我這樣引導他們:剛剛小組同學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們的發(fā)現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讓學生進行猜測,在頭腦中初步感知每一組算式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驗證,進一步理解每一組算式之間的關系,再次啟發(fā)學生自己舉例驗證,讓他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以及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點撥,決不把規(guī)律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猜測、發(fā)現、驗證。

 。ǘ╈`活應用,解決問題

  出示例題8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兩題,看看它們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0。25×4。78×4 0。65×201

  (1)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嘗試寫在練習本上。

 。2)指名讓學生板演。

  然后我會讓孩子們思考:第①題中為什么先讓0。25和4相乘?這里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呢?

  孩子們會自然而然的答出:運用了乘法交換律

  接著問他們:你們認為第②小題中解題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會根據以往的知識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為乘法分配率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就是一個難點,所以這里我也會強調一下,讓孩子們體會到先把特殊的數進行分解,然后才能進行簡算。)

  然后繼續(xù)提問:在小數乘法中,要使計算簡便,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啟發(fā)學生思考,認真審題,要觀察數的特點等。)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讓孩子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是數學學習的目的。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嘗試用乘法的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激發(fā)了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__,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運用乘法運算定律的簡便性,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第三環(huán)節(jié):精心選題,多層訓練。

  本環(huán)節(jié)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同時強化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四環(huán)節(jié):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用幻燈片出示以下兩個問題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fā)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評,接著讓他們互評,最后我會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在本環(huán)節(jié)通過交流學習所得,增強孩子們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yǎng)了他們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通過教學,學生能比較正確地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式題。

  (二)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培養(yǎng)學生對比、觀察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帶有小括號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用具

  教具: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教師: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2.計算下面各題:

  教師:分數連加、連減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

  (二)學習新課

  嘗試計算例1。

  通過訂正找出簡便的計算方法。

  教師:

 、俜謹导、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嗎?

 、诶1與準備題比較哪相同?哪不同?(討論)

 、墼鯓佑嬎惚容^簡便?

  板書:

  明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為了簡便,幾個分數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運算順序依次進行加減計算。

  說明:虛線框的部分,我們在計算帶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題時這一過程可以省略不寫,而直接寫出計算結果。

  教師: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問題?

  教師: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诜謨刹接嬎,是一次通分好,還是分步通分好呢?

  學生嘗試計算并訂正。

  教師:①怎樣計算簡便?

 、跒槭裁捶植酵ǚ趾啽阋恍?

  說明:虛線框的通分過程,以后計算熟練了可以不寫,或寫在草稿紙上,也可以直接寫出結果,不斷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教師:結果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2.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3.按照下圖的計算步聚列出綜合算式,并算出得數。

  4.思考題:

  華和王英比,誰高一些?高多少米?

  (四)課堂總結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為了簡便,幾個分數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運算順序依次進行加減計算。如果有小括號,用分步通分的方法比較簡便。

  教師: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最后結果要化為最簡分數。

  (五)布置作業(yè)課本140頁練習三十一,1,2。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一方面把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推廣到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另一方面,為學習小數、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做好準備。通過學生親身嘗試,學生發(fā)現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且掌握靈活通分的方法。借助準備題與例1的對比,學生自己學會了新知,培養(yǎng)學生對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計算、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鞏固制作這三種簡單的統(tǒng)計圖。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口答。

  (1)常見的統(tǒng)計圖有哪幾種?它們各有什么優(yōu)點?

  (2)如果已知幾個數量并列,不相關聯(lián),只要求表示數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級人數,那么制作哪種統(tǒng)計圖最好?(條形統(tǒng)計圖。)

  二、指導練習。

  教科書第71頁練習十四第4題。

  第4題,先由同學們報己的身高(課外要求同學們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書身高數據。再根據此題的統(tǒng)計表進行統(tǒng)計,并填人統(tǒng)計表中。集體訂正后,再畫成條形統(tǒng)計圖。

  三、全課(略)

  統(tǒng)計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圖表的意義和作用;

  2、能看懂圖表,理解數量間的關系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趨勢;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語言表達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劢虒W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總復習統(tǒng)計與生活活動課

  [評析]:統(tǒng)計與生活這節(jié)課是在六年級學生學完統(tǒng)計單元知識知識后,所設計的一節(jié)活動課。根據大綱要求和新課程實施標準,統(tǒng)計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制圖的程序,制圖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學生能根據統(tǒng)計圖所的圖象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劢虒W重點]:能根據圖形化的信息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劢虒W難點]:擴充信息量,更好地解決課堂寬入窄出的矛盾。

  [教學過程]:

  一、課前社會調查,搜集信息

  [評析]:課前,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搜集了各自感興趣的數據,以文字敘述式或表格式上傳到校園,使信息達到共享的層面,為課上制作統(tǒng)計圖作準備。在社會調查活動中,學生擺脫了以往數學學習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閉的教材,將數學信息的來源擴展到生活這一廣闊天地,這樣,一個立體化、多樣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逐步感受到:數學本就是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皆數學。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下,盡情地感受數學,品味數學的價值。

  二、導入

  1、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錄象出現我校新聞播音員的圖象)問:你們認識他嗎?看他今天為我們帶來了什么消息?(播放錄象:本校愛心捐款情況統(tǒng)計,本校小數報訂閱情況統(tǒng)計.逐步將聲音變?yōu)楫嬐庖,畫面上是兩幅條形統(tǒng)計圖)

  2、師:你從剛才的新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師:可見,統(tǒng)計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我們就利用絡環(huán)境一起研究統(tǒng)計與生活(出示課題)

  [評析]: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所組成的共同體完成,其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美國教育家托蘭斯說過: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學生主動觀察、反復思考、探索事物的強大動力,是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先導。新課程標準也說:有效的學習應該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學佚始,用學生所熟悉的播音員來引起他們的好奇心,通過新聞的播報和統(tǒng)計圖的出現有意識地把學生的生活與統(tǒng)計聯(lián)系起來。

  三、學生制圖和交流

  1、師:對,生活中像這樣的信息還有很多,同學們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已經上傳到了校園。就讓我們一起點擊我們的信息

  2、師:你對哪些信息感興趣?說說看。

  3、師:剛才你們?yōu)g覽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數據,那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人們一目了然的看出數據之間的聯(lián)系、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的情況呢?(用統(tǒng)計圖)

  4、師:那么,你準備用什么形式的統(tǒng)計圖來處理哪條信息?為什么?

  [評析]:當實踐活動回歸課堂后,新一輪的體驗又開始了,請同學們利用計算機完成圖形操作,從而使抽象的數據圖形化,把數與形緊密結合,為學生分析信息強有力的表象支撐。由于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制圖要求教低,同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在現實生活中很少需要人們手工繪圖,所以,我們認為:關鍵是要讓學生掌握制圖的程序。基于此,我們在設計的課件,都是讓學生對計算機發(fā)出各種制圖指令計算機根據指令自動生成準確而又美觀的統(tǒng)計圖,這樣就利用現代技術媒體代替了手工操作過程,解放了課堂大量的時間,使學生在課內進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師:下面,你可以大顯身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信息,點擊我們來制圖,用你喜歡的統(tǒng)計圖進行,然后將制好的統(tǒng)計圖上傳到校園與大家共享,再根據自己或他人的統(tǒng)計圖的數據在我要留言欄內進行分析。(在學生制圖過程中,教師打開留言,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4、師:誰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學生介紹:我是用----的形式來----號數據,從這張統(tǒng)計圖所的數據可以看出------------------------------------------。

  當學生介紹時,老師將他的作品切換到大屏幕)

  5、師:那么,其他同學還有什么新發(fā)現嗎?(如:兩物比較;發(fā)展趨勢;說明的問題或情況;

  等)

  1、師:同學們,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是咱們數學課本上的兩種常見統(tǒng)計圖。那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形式的統(tǒng)計圖?

  2、師:老師在上還見過其他形式的一些統(tǒng)計圖,我已經把它下載到我們的信息,想看看嗎?那就請點擊我們的信息,打開信息提交者為吳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師: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統(tǒng)計圖?

  [評析]:學生的生活層面畢竟是淺層的,無論知識還是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中則體現了教師的合作者、幫助者的作用,將課堂學習和知識體系延伸到課本以外,給學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長效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五、全課

  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我對統(tǒng)計與生活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課后,我將把我的感受寫成小論文,上傳到校園中的教學論文欄目,與大家共同探討。同學們如果對某一問題還有興趣,可以繼續(xù)深入研究,將你的研究成果也上傳到校園的數學小博士樂園與你的成功喜悅。

五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提升學生對圓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學生介紹已經知道的圓的知識,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揭示課堂--圓的(再次)認識。

  二、圓的再次認識。

 、备惺馨霃經Q定圓的大小。

 、虐匆螽媹A。

  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

  自己畫;媒體出示畫圓的方法;仿照畫法規(guī)范畫圓,提醒學生們在圓中標出半徑或直徑。

 、瓶焖佼媹A。

  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

  同桌比較圓的大;量出兩個圓的半徑分別是多少,同桌交流。

 、钱嬜畲蟮膱A,

  出示練習十七第4題。

  在正方形內快速畫圓;同桌比較圓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圓的半徑;畫一個最大的圓,交流半徑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教師在“半徑”兩字的右側板書:決定圓的大。

  ⑷利用數據比較圓的大。ò嗉壗涣鳎

  出示練習十七第5題。

 、哺惺軋A心決定圓的位置。

 、欧植匠鍪揪毩暿叩6題。

  指名回答問題。

 、仆勒f說填填第⑵問,班級交流移動的方法。

 、仟毩⑼瓿傻冖菃,指名學生在屏幕上指出圓心的位置。

 、葐柎鸬冖葐。教師在圓心右側板書:決定圓的位置。

 、掣惺苤睆绞菆A內最長的線段。

 、懦鍪揪毩暿叩7題。

 、仆篮献魍瓿。

 、前嗉壗涣髂愕陌l(fā)現: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圖中量直徑的方法和道理。

 、葱蕾p生活中的圓。

 、抛匀滑F象中的圓。

 、乒に嚻泛徒ㄖ镏械膱A。

 、沁\動現象中的圓。

  三、總結全課,布置作業(yè)。

 、趴窗鍟,總結全課。

 、撇贾米鳂I(yè)。

  在圓內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的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經典】11-12

五年級下數學教案11-04

五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11-08

五年級的教案數學教案02-17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12-12

五年級數學教案10-12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22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06-24

[精選]五年級數學教案05-27